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4-11-19 浏览次数: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2024九上·成都期中) 《礼记》记载中国秦代酿酒古法:“秫稻必齐……水泉必香,陶器必良, 火齐必得”。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 秫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 B . 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 C . 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 D . 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
  • 2. (2024九上·成都期中) 空气和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B . 锅炉长期使用硬水存在爆炸隐患 C .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造成空气污染,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加剧 D . 都江堰调水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3. (2024九上·成都期中) 我们使用的能源按获取的途径可以进行分级: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其他能源或物质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如氢气属于高效、无污染的二级能源,是因为自然界中直接存在的氢气很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天然气属于一级能源 B . 煤属于二级能源 C . 家用电器使用的电属于一级能源 D . 水力属于二级能源
  • 4. (2024九上·成都期中) 人类在探索物质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下列化学史说法错误的是
    A . 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研究得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 . 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C . 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发明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D . 闵恩泽研发了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 5. (2024九上·成都期中) 分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物质

    A

    缓慢氧化

    食物变质、铁丝生锈、木炭燃烧

    B

    混合物和纯净物

    稀有气体和医用酒精

    C

    化学性质相似的三种原子

    D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A . A B . B C . C D . D
  • 6. (2024九上·成都期中)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进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并回收二氧化锰,部分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及描述正确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加入反应试剂,制取氧气 C . 收集并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 . 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 7. (2024九上·成都期中) 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出现了异常现象,其中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A . 加热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B . 盛有双氧水的试剂瓶标签腐蚀——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C . 排水法收集到的一瓶氧气不纯——装置漏气 D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没有等火柴即将燃尽就放入集气瓶中
  • 8. (2024九上·成都期中) 下图为CH4(甲烷,天然气主要成分)的转化和资源化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转化①属于化合反应 B . 转化②中CH4分子间的空隙变小 C . 转化③中催化剂不需要不断添加 D . 转化④在常温下进行,可采用双氧水溶液和MnO2制取O2的发生装置
  • 9. (2024九上·成都期中) 下列实验及生产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 . 制备:工业上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备氧气 B . 除杂:用燃烧木炭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C . 分离:液化空气,低温蒸发,分离氮气和氧气 D . 检验:将蜡烛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物,验证蜡烛中含有碳、氢、氧元素
  • 10. (2024九上·成都期中) 通常情况下,丁烷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其化学式为C4H10 , 生活中常将其液化后充入打火机中。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 将丁烷气体压缩在打火机中——分子停止运动 B . 点火时液态丁烷汽化喷出——分子体积变大 C . 液态和气态丁烷都能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 丁烷燃烧时放出热量——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 11. (2024九上·成都期中) 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要工只。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Ne     ②2Mg     ③Mg2+     ④H2O2     ⑤2O2

    A . 数字“2”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⑤ B . Mg2+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 . 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 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 12. (2024九上·成都期中) 乙二醇可用于生产汽车防冻液,其分子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乙二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乙二醇的化学式为CH3O B . 乙二醇是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C . 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D . 一个乙二醇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
  • 13. (2024九上·成都期中) 某些含氟化合物有利于保护牙齿。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资料学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A . 氟原子核内有9个中子 B .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g C . 氟元素组成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D . 氟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F-
  • 14. (2024八下·海港期末)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形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完成下列实验。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段滤纸条先变红。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微微加热试管,发现段滤纸条更快变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实验中使用气球是为了缓冲管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B . 实验一和实验二对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 . 实验一能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 . 如果将试管放入冰水中,湿润的酚酞滤纸条不会变红
  • 15. (2024九上·成都期中) 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质量分数对燃烧的影响。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如图1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B . 在t2至t3时间二氧化碳含量略微提高是因为白磷燃烧生成固体占据了一部分体积 C . 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含量需求不同 D . 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低于白磷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
  • 16. (2024九上·成都期中) 绘制图像能帮助我们分析物质变化规律。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量变关系的有

    ①在密闭装置内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②红磷燃烧测定O2含量时,集气瓶内水的体积

    ③加热高锰酸钾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变化

    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集气瓶内气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4分)
  • 17. (2024九上·成都期中)

    Ⅰ.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学科观念是重要的化学核心素养。

    (1)用符号和数字填空:

    ①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________。

    ②氧化汞分解过程中的最小粒子________。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

    ④构成氯化钠的粒子________。

    ⑤CO离子中的电子数________。

    Ⅱ.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2)运输卫星用的火箭外壳主要材料为铝合金和钛合金。如图1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位于第________周期,图中x的值为________。

    (3)H、H、H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火箭推进剂中的液氢含H,制造氢弹要用H、H。已知:

    三种原子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

    (4)已知某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用含a的式子表示)。

    (5)长征五号B采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燃烧产物是水。液氢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构建和利用模型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6)如图2是氢弹爆炸原理过程,其中甲、乙、丙是三种原子模型,“”“”“”分别表示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乙粒子中子数为________,丙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________。

    (7)如图3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请在图3的B图方框中画出该变化过程中相应的粒子________。

    (8)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小琪同学对相关知识建立了下列模型,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 原子结构模型
    B. 物质的组成、构成模型
    C. 镁原子结构
    D. 地壳中元素含量
    E.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关系
    F. 一种混合物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 18. (2024九上·成都期中) 兴趣小组取校内池塘的水样进行净化实验: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加入的物质A是混凝剂,其作用是
    2. (2) 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3. (3) 操作②可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该操作能除去液体C中的异味和色素,主要利用活性炭的性,液体C应从(选填“a”或“b”)口通入。

    4. (4) 操作③可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该操作的名称是;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的目的是

  • 19. (2024九上·成都期中) A、B、C、D、E、F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其中E与F组成元素相同,反应①可用于制造烟幕弹,B是一种黑色固体。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省略。(已知:水和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 (1) 请写出对应物质的化学式:B、F
    2. (2)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反应①:

      反应⑥:

    3. (3) 反应②的实验现象:
    4. (4) 反应③(填“一定”或“可能”)是分解反应。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6分)
  • 20. (2024九上·成都期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1仪器和装置制取气体。

    1. (1) 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 (2) 实验室用D装置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搭建如图所示装置时,需要调整试管的倾斜角度,可松开(选填“K1”、“K2”或“K3”)处的螺丝,待调整后再拧紧。

    3. (3)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最好选用(填装置序号)。
    4. (4) 若用F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需注意
    5. (5) 为病人输氧时常用到H所示装置,该装置的(填“甲”或“乙”)端与氧气储罐相连,除润湿氧气外,该装置还可以起到的作用。
    6. (6)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NH3)。已知NH3有毒,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图2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一系列装置,请据图回答:

      ①实验室制取NH3的发生装置可选图1中的(填字母序号)。

      ②收集NH3时,气体应从图2中“收集装置”的(选填“m”取“n”)端通入。

      ③图2中“防倒吸装置“应选择(选填“甲”或“乙”)。

      ④图2中“尾气处理装置”的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⑤如果用如图装置收集氨气,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 21. (2024九上·成都期中)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发射并与空间站对接,成功将三名宇航员送达空间,为保障宇航员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少部分氧气由宇航员从地球带入太空,而大部分氧气是在太空站制备出来的。以下是两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方法一:利用宇航员呼出气体中的物质与Na2O2(过氧化钠)反应产生O2

    (1)已知,氮气不与过氧化钠反应,呼出气体中的什么物质能与过氧化钠产生氧气呢?

    同学们展开猜想:①可能是H2O;②可能CO2;③可能(填符号)。

    实验小组同学根据猜想进行实验。首先使用塑料袋收集一袋呼出气体,并用传感器测出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如图1。然后快速向塑料袋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继续用传感器检测,数据如图2。

    (2)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二氧化碳(填“能”或“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由图可知,放入过氧化钠秒后,反应基本停止。

    (3)实验小组同学又对水和过氧化钠能否反应展开实验探究,如图3。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水与过氧化钠接触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P口处,发现木条,证明水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为确保成功且排除其他干扰,加水时应(填序号)。

    a.使水逐滴加入

    b.快速加水,浸没过氧化钠后关闭活塞

    c.让水全部流下,不做其他操作

    实验中发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待反应停止,冷却后,观察到

    (4)利用过氧化钠制氧气的装置如图4,其中的洗气室相当于实验室中使用的多功能瓶,欲用图3中装置制氧气,连接P口时,应选择图5中的(填序号)瓶进行洗气。

    方法二:将宇航员生活产生的废水、尿液等循环利用,维持人体所需的水和氧气,如图6。

    (5)该系统中理论上能够达成100%循环的元素有(填序号)。

    a.碳元素                    b.氢元素             c.氧元素

    (6)写出太空舱生命保障系统图中水发生的分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反应条件为“通电”):

    【视野拓展】固体燃料制氧气

    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有一种“氧烛”,如图甲所示,利用固体燃料——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和一定量的镁粉、二氧化锰等均匀混合制成)制氧气,其原理是:2NaClO32NaCl+3O2↑。该反应需要在300℃左右进行,并伴随少量有毒氯气产生。若温度过低,反应会终止,若温度过高,会产生大量氯气。

    (7)启动“氧烛”时,按压点火装置,产氧药块中镁粉与氧气先发生反应,其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的目的是,便于产氧药块中氯酸钠耗尽。

    (8)产氧药块反应过程中需要维持温度不能过高,其原因是

    (9)“氧烛”的填充材料会影响其放氧时间(即完成反应的时间)和外壳温度。兴趣小组同学分别测试了无填充材料、填充材料A和填充材料B三种情况下“氧烛”的放氧时间及外壳温度,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分析,“氧烛”应选择的填充材料是(选填“A”或“B”),请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