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玉林市北流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

更新时间:2024-12-05 浏览次数: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不选均不得分。)
  • 1. (2024九下·寿光模拟) 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作为研究元谋人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来自于(     )
    A . 神话传说 B . 史书记载 C . 考古发掘 D . 学术论著
  • 2. (2024七上·北流期中)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称为旧石器,旧石器的特征是(     )
    A . 打制石器 B . 磨制石器 C . 钻孔石器 D . 金属工具
  • 3. (2024七上·北流期中) 下图文物是山顶洞人使用的装饰品,表明山顶洞人(     )

    A . 已会制作工具 B . 已经会使用火 C . 学会共同劳动 D . 具有爱美意识
  • 4. (2024九下·合阳模拟) 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考古发现共同印证了(     )

    A . 粟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作物 B . 我国农业生产的悠久历史 C . 农业北粟南稻的种植格局 D . 原始农业发源于黄河流域
  • 5. (2024七上·北流期中) 仰韶文化以彩陶最有特色,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在色彩以及纹饰方面就包含了仰韶文化的因素;而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鼎、罐、杯等陶器,有的器形与大汶口文化遗物近似甚至相同。以上材料说明(     )
    A . 炎帝教民耕种,制作陶器 B . 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 C . 不同文化间存在借鉴现象 D . 大汶口原始居民拥有私有财产
  • 6. (2024九下·孝义模拟) 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该遗址(     )
    A . 为研究早期人类起源提供了证据 B . 证实了有关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C . 显现出早期国家和文明社会特征 D . 证明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 7. (2024七上·北流期中)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消除了水患。这位人物是(     )
    A . 炎帝 B . C . D . 大禹
  • 8. (2024·烟台)  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这些考古发现(    )
    A . 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历史 B . 确立了商朝的信史地位 C . 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有宝贵价值 D . 体现出高超的青铜工艺
  • 9. (2024七上·北流期中)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但春秋时期,郑国国君享用九鼎八簋,后来被一些诸侯竟相仿效。这说明(     )
    A . 周王室统治力大减 B . 诸侯国间征伐兴起 C . 天子权威得到维护 D . 分封制稳定了政局
  • 10. (2024七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期中)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
    A .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B . 奴隶制的瓦解 C .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 封建制开始确立
  • 11. (2024七上·北流期中) 下图直接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 定居生活的结束 B . 从种植到采集的转变 C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 从采集到狩猎的转变
  • 12. (2024七上·北流期中) 下面是小刘同学根据某一历史事件编写的剧本(部分)。这一历史事件是(     )

    第二幕       好国君秦孝公:求贤若渴

    第四幕       舌战群儒: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第八幕       身虽死,法尤存,大秦帝国正崛起

    A . 弭兵大会 B . 商鞅变法 C . 秦灭六国 D . 屈原投江
  • 13. (2023·广州模拟)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曰:“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曰:“一同天下。”韩非曰:“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 B . 诸子百家的思想日益趋同 C . 儒家学派的地位逐步提升 D . 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
  • 14. (2024七上·北流期中) 2022年10月底,河北省邢台市扁鹊祭祀等非遗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扁鹊在历史上的贡献是(     )
    A . 发明了切脉诊法 B . 著作为《黄帝内经》 C . 记载了哈雷彗星 D . 收集整理了《诗经》
  • 15. (2024七上·北流期中) 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     )

    A . 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 B . 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 C .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D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 16. (2024七上·北流期中)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材料描述的是(       )
    A . 统一文字 B . 统一度量衡 C . 统一货币 D . 统一车轨
  • 17. (2024七上·北流期中) 《史记》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材料提及的起义(     )
    A . 发生于公元前2世纪 B . 在巨鹿之战中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C . 根本原因是遇雨误期 D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 18. (2024七上·北流期中) 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指从一定立场或角度出发,对历史事物所持的看法。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B . 公元前1046年,周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 C . 秦始皇下令烧毁了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 D . 秦的暴政加剧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的灭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
  • 19. (2024七上·北流期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居民房屋复原想象图

    材料二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三   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图1、图2房屋的名称,其中属于长江流域的房屋是哪一个?两种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原始农业起源和发展的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文明起源的迹象,并概括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的特征。
  • 20. (2024七上·北流期中) 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习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孔子的学生中有贵族子弟蒙德子、司马牛;穷苦子弟子路、颜回;家境富裕者子贡、冉有。

    材料二   都江堰水利系统从设计建造之初到近代时期的2200多年历程中,人类活动始终遵循“道法自然”的理念,形成了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系统,完美应用了“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

    ——摘编自颜文涛等《探索传统人类聚居的生态智慧——以世界文化遗产区都江堰灌区为例》

    材料三   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并说说记录孔子思想学说的著作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都江堰的设计理念蕴含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学派的创始人及其政治主张。
    3. (3) 根据材料三,说说“这个词”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并根据材料归纳该事件所呈现的特征。
    4. (4) 综上所述,你认为要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21. (2024七上·北流期中)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学习古代某制度后,小赵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选拔继承人的标准是什么?后来这一制度被什么制度取代?
    2. (2) 材料二思维导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下受封的诸侯需要承担什么义务?
    3. (3)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A(地方政府)、B(皇帝)、C(郡守)、D(丞相)中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入材料三示意图。(填ABCD序号即可,每空填一个序号,多填不得分)

      ;②;③;④

    4. (4) 综合以上材料,围绕“制度创新”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