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名称 | 杨梅 | 蜜桔 | 文旦 | 西瓜 |
汁液的pH | 2.5~3.5 | 4.0~5.0 | 4.5~5.5 | 5.5~6.5 |
选项 | A | B | C | D | |
概念 | X | 单质 | 氧化反应 | 碱溶液 | 非金属元素 |
Y | 化合物 | 化合反应 | 碱性溶液 | 稀有气体元素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取样,分别加入少量的MnO2 |
B | 检验NaCl溶液中是否存在HCl | 取样,滴加AgNO3溶液 |
C | 除去Mg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镁,过滤 |
D |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 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 |
溶质 | H2SO4 | HCl | H2S | H2CO3 | HClO |
酸性 | 大→小 |
(1)熟石灰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土壤。
(2)上述制取氢氧化钾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1)铁粉和硫黄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反应时几乎接触不到氧气,减少了(填化学式)气体的生成,更加环保。
(2)向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产生,说明铁粉和硫黄发生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3)反应后的黑色固体加入 , 溶液中,生成红色物质,说明黑色固体中有剩余。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材料二:1809年,盖·吕萨克认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道尔顿反对盖·吕萨克的假说,他认为若该假说成立,解释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推导出“半个原子”,与原子论矛盾。
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解决了道尔顿和盖·吕萨克的矛盾。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1)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在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
(3)依据道尔顿的原子论和盖·吕萨克的假说,下列反应能推导出“半个原子”的是。(可多选)
A.1升氢气和1升氯气化合成2升氯化氢气体
B.2升氢气和1升氧气化合成2升水蒸气
C.木炭与1升氧气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
D.木炭与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
E.硫与1升氢气化合成1升硫化氢气体
(1)飞船船体大量使用国产第三代铝锂合金以减轻质量,主要利用了铝锂合金的物理性质。
(2)飞船逃逸燃料使用了联氨()和四氧化二氮(),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则参加反应的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的质量比为。
已知:氨水呈碱性(主要成分)NH3⋅H2O是一种碱);(NH4)2CO3溶液呈碱性,40℃以上易分解。
【查阅资料】
Ⅰ.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2CO3 , 含泥沙等杂质。
Ⅱ.Li2CO3(化学性质与Na2CO3类似)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
(1)已知X是一种酸溶液,请写出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有以下三种温度的饱和Na2CO3溶液,③中你选择的是(填序号)。
A.0℃ B.25℃ C.80℃
(3)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小江认为可以通过蒸发滤液2回收其中的物质。在蒸发时,当出现时(填现象),停止加热即可收集。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其中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
【提出问题1】如何验证该反应已经发生?
【设计实验】同学们分别取图1中B烧杯溶液进行以下两个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交流评价】你认为上述实验能验证反应已经发生的是。(填“实验一”或“实验二”)
【提出问题2】图1中B烧杯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B图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 | 观察到 | B图中溶液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
经思考,同学们认为用另一种不同类别的试剂(填化学式),也能达到相同的目的。
【拓展延伸】将C图试管中的物质静置,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实验过程:在图示装置中,点燃蜡烛至熄灭,利用多功能传感器测量有关量,整理得下表。
实验记录表
相对湿度 | 氧气含量 | 二氧化碳含量 | 一氧化碳含量 | |
蜡烛点燃前 | 36.4% | 21.2% | 0.06% | 0 |
蜡烛熄灭后 | 72.6% | 15.6% | 3.84% | 0.02% |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推测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
(2)甲同学认为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的,请结合表中数据对该观点进行评价。
(3)乙同学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于是他们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靠近“白烟”(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该“白烟”具有性。
材料一: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很小的小气泡。
材料二: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g/L,而从氨气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8g/L,两者相差0.0064g/L。重复实验,发现两者的密度总是维持这样的差值。瑞利对此展开探究,经反复试验,最终发现了氩气(Ar)。
材料三:1894年,莱姆赛用其他方法从空气里也得到了这样的气体。经过分析,判断该气体是一种新物质。由于这种气体极不活泼,所以命名为氩(拉丁文原意是“懒惰”)。
材料四:1898年,莱姆赛等人继续使用分馏法把液态空气分离成不同的成分,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氙气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模拟卡文迪许的实验,将空气依次通过A、B、C、D等装置,最后在E装置中收集到少量同样的气体。若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N2 , 则A装置的作用是。
(2)瑞利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否来源于实验误差,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稀有气体的发现经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下列有关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与稀有气体的发现史中相关证据解释不匹配的是(填字母)。
选项 | 事实或现象 | 证据解释 |
A |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含量很小 | 卡文迪许除去空气中O2、N2后,留下体积很小的小气泡 |
B | 氦气可用作飞艇中的填充气体 | 莱姆赛用钇铀矿放在硫酸中加热得到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很小的氦气 |
C | 氪气、氖气和氙气的密度不同 | 莱姆赛用蒸馏法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氪气、氖气和氙气三种气体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 20 | 20 | 20 | 20 | 20 |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 8.0 | 6.0 | 4.0 | 2.2 | 2.2 |
回答下列问题:
(1)钙片用于补“钙”。钙片中所含的钙是指;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2)10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总质量为克;
(3)计算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Ⅰ、碳减排: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碳减排”的是
A.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B.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
C.废弃物分类投放并回收利用 D.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习惯
Ⅱ、碳吸收:①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这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径;②利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 , 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2)用该技术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3)分离器中发生的反应:①CaO+H2O=Ca(OH)2 , ②Ca(OH)2+Na2CO3=CaCO3↓+2NaOH。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Ⅲ。碳转化:指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性质一:2NaHCO3Na2CO3+H2O+CO2↑(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性质二: NaHCO3+HCl==NaCl+H2O+CO2↑
(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人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选填一或二),理由是。
(2)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想自制苏打水,于是购买了一袋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是99%。真的有这么高吗?了10克小苏打样品放入装置,逐次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得到相关数据。请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包装袋上的标注是否准确。(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序号 | 反应前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加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克 | 0 | 10 | 10 | 10 | 10 | 10 |
C装置中溶液总质量/克 | 100.0 | 101.1 | 102.2 | 103.3 | 104.4 | 105.0 |
(3)如果去掉装置B,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或“偏小”)
猜想Ⅰ:全部是Na2CO3 , 猜想的依据是;
猜想Ⅱ:全部是NaOH
猜想III:部分是NaOH,部分是Na2CO3。
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填化学式),该实验(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①在小烧杯中倒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10g,滴入2滴酚酞试剂后,溶液呈红色;
②另取10%的稀盐酸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边振荡,随盐酸滴入,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③在溶液红色消失瞬间,停止实验。若停止实验时,两溶液恰好反应。计算出这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加入稀盐酸质量(g) | 100 | 100 | 100 | 100 |
反应后烧杯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g) | 362.8| | 460.6 | 559.5|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