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世界多姿多彩、千奇百怪,让我们再次走进生命世界,研究生物的多样性,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意识到要想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首先要关注粮食作物,于是他开始一心一意投人到水稻研究中去。
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状。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这株水稻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1964 年7月,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 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此株水稻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1965 年7月,他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找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的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了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
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这就是袁隆平首创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不过他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从亩产400公斤到600公斤,再到800公斤,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对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思考:什么是“三系法”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