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远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18-02-27 浏览次数:3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高二上·清远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②这一个时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多种手段,欲强制人民币升值,须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不会屈服于任何人。

    ③这是一座富于挑战性的高山,站在山脚抬头望,大片山石林立,高山仰止的感觉扑面而来,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④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 , 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⑤海峡两岸“大三通”已经使“两岸一日生活圈”成为现实,这为大陆台商及台湾大陆配偶春节返乡带来了便利,从而也宣告此前实施的春节包机寿终正寝

    ⑥有时候,很多人低头看看自己索然无味的生活现状,会突然想有一次旅行,希望旅行中有班荆道故的欣喜。

    A . ①④⑥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⑥ D . ②③⑤
  • 2. (2017高二上·清远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11月8日下午抵京,开始为期2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B . 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时,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 . 全球首颗量子卫星自从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星子科学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 D . 据韩国官方统计,去年我国赴韩做整形手术的有5.6万人。随之而来的是整形失败的事故和纠纷越来越多,另据不完全统计,失败率的增幅每年以l0%~l5%的幅度上升。
  • 3. (2017高二上·清远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大学毕业,我们就要分别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再见一面,我的这张珍藏多年的照片请你惠存。 B . 令爱的确放任了些,我们夫妇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C . 奉上刚刚草就的大作,敬请赐教,专候宝贵意见。 D . 春阳和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有机茶基地,头茶终于开摘了。一年尝鲜就在这几天,当我赶到时,相约的老茶友们已经恭候我多时了。
二、现代文阅读
  • 4. (2017高二上·清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城市文明”问题在当下的提出,我想有两个背景最值得关注:一是从全球范围看,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在极大推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城市社会学家所谓的“城市问题”大量涌现并不断升级,直接影响到当今世界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对中国来说,这既是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必然表现,也是“城市文明”在当下备受关注的直接原因。但另一方面,我们在现实与理论上的准备,却不足乃至匮乏。

        城市文明的研究与建设,有两个问题需要先行解决。首先,什么是文明,它有哪些具体的层面与内涵,这些具体层面与内涵的相互关系为何?这是建构一个科学的发展框架,是城市文明和谐、健康地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是指一整套用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形式符号系统”,具体地说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所以中国古代的“文明”概念主要指“政治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也多有论述,核心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由此可知,“文明”的基本内涵决定了其功能相应有三:在“物质文明”层面,以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它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物质生产方式;在“政治文明”层面,以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创造与运用为标志,它表现为一种与野蛮时代或野蛮民族有着本质差异的社会生活方式;在“精神文明”层面,以伦理、艺术等人文精神的创造为最高目标与理想,它是一种在大自然、动物界及野蛮社会中不可想象的艺术生活方式与审美精神境界。

        其次,要弄清“文明”与“城市”的关系。在起源上讲,“文明”与“城市”关系密切,中西皆然。英语的“文明”(civilization)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最初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荷兰学者彼德·李伯庚在研究欧洲文化史时就指出,在16,17世纪,欧洲城市与农村的区别是“农村里没有城市里那么文雅”。早在中国的周代,人们就把祭祀与礼仪中心看作是“城市”建立的标志,这意味着,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社会,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同时也是最初的城市文明形态。

        尽管城市文明的内涵也主要有三层,但它的核心无疑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讲的“礼”与“乐”。用今天的话说,是“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文明与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越往上追溯,城市的重心就越依靠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因为只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与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才能顶住野蛮人或外来文明的军事压力,以及维护好内部的安定团结。但随着城市在当代的发展,基础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再是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的最高理想。或者说,由于“文明病”、城市问题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文化生态相关,因而中国古人最看重的“礼”与“乐”,在当下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还可以说,在“礼”与“乐”之间,由于“乐”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目标是建设和谐城市,所以,“城市的美”比“城市的善”更高一层,代表了人类城市文明的最高目的。

    (选自《艺术与城市文明》刘士林  有删节)

    1. (1) 下列对于“文明”这个概念的理解,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代文献认为,“文明”是指一整套用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形式符号系统”。 B . 中国古代的“文明”主要指“精神文明”,是因为精神文明在野蛮社会中是最高的艺术生活方式与审美精神境界。 C . 在起源上讲,“文明”与“城市”关系密切。早在中国的周代,人们就把祭祀与礼仪中心看作是“城市”建立的标志。 D . 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社会,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同时也是最初的城市文明形态。
    2. (2) 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城市化进程,在极大推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 “城市问题”大量涌现并不断升级,直接影响到当今世界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B .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是“城市文明”在当下备受关注的直接原因,但我们在现实与理论上的准备却不足甚至匮乏。 C . 随着城市在当代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再是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的最高体现。 D . “文明病”、城市问题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文化生态相关,因而中国古人最看重的“礼”与“乐”,在当下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3. (3) 下列有关“文明与城市关系”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城市文明的的核心,指的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讲的“礼”与“乐”。用今天的话说,是“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 B . 文明与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城市的重心要依靠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因为只要倚   靠强大的物质基础与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就能维护好内部的安定团结。 C . 在“礼”与“乐”之间,由于“乐”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目标是建设和谐城市,所以 “城市的美”比“城市的善”更高一层,代表了人类城市文明的最高目的。 D . 建构一个科学的发展框架,并使城市文明和谐、健康地发展的基础,是要弄清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它包含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功能是什么。
  • 5. (2017高二上·清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鹅之死

    汪曾祺

        “阿姨,都白天了,怎么还有月亮呀?”

        “阿姨,月亮是白色的,跟云的颜色一样。”

        “阿姨,天真蓝呀。”

        “蓝色的天,白色的月亮,月亮里有蓝色的云,真好看呀!”

        “阿姨,树是紫色的。树干是紫色的。树枝也是紫色的。树上的风也是紫色的。真好看!”

        “阿姨,你真好看!”

        “我从前好看。”

        “不!你现在也好看。你的眼睛好看。你的脖子,你的肩,你的腰,你的手,都好看。你的腿好看。你的腿多长呀。阿姨,我们爱你!”

        “小朋友,我也爱你们!”

        “哦!看见玉渊潭了!玉渊潭的水真清呀!”

        “阿姨,那是什么?雪白雪白的,像花一样的发亮,一,二,三,四。”

        白蕤从心里发出一声惊呼:“是天鹅!”

        “它们从哪儿飞来?”

        “从很远很远的北方。”

        “是吗?——欢迎你,白天鹅!”“欢迎你到我们这儿来作客!”

        天鹅在天上飞翔,去寻找温暖的地方。飞过了大兴安岭,雪压的落叶松的密林里,闪动着鄂温克族狩猎队篝火的红光。

        白蕤去看乌兰诺娃①,去看天鹅。大提琴的柔风托起了乌兰诺娃的双臂,钢琴的露珠从她的指尖流出。她的柔弱的双臂伏下了。又轻轻地挣扎着,抬起了脖颈。钢琴流尽了最后的露滴,再也没有声音了。天鹅死了。白蕤像是在一个梦里。她的眼睛里都是泪水。她的眼泪流进了她的梦。

        天鹅在天上飞翔。去寻找温暖的地方。飞过了呼伦贝尔草原,草原一片白茫茫。圈儿河依恋着家乡,它流去又回头。在雪白的草原上,画出了一个又一个铁青色的圆圈。

        白蕤考进了芭蕾舞校。经过刻苦的训练,她的全身都变成了音乐。她跳《天鹅之死》。大提琴和钢琴的旋律吹动着她的肢体,她的手指和足尖都在想象。

        天鹅在天上飞翔,去寻找温暖的地方。

        “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森林起了火了

        白蕤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因为她说:“《天鹅之死》就是美!乌兰诺娃就是美!”

        那些 “工宣队员”,每天晚上都想出一种折磨演员的花样。叫她们背着床板在大街上跑步。叫她们做折损骨骼的苦工。命令白蕤跳《天鹅之死》。

        “你不是说《天鹅之死》就是美吗?你给我跳,跳一夜!”

        录音机放出了音乐。音乐使她忘记了眼前的一切。她快乐。她跳《天鹅之死》。

        她跳《天鹅之死》。她羞耻。

        她跳《天鹅之死》。她愤怒。

        她跳《天鹅之死》。她摔倒了。

        玉渊潭在月光下发亮。四只天鹅翩然落在玉渊潭上。

        白蕤转业了。她当了保育员。她还是那样美,只是因为左腿曾经骨折,每到阴天下雨,就隐隐发痛。

        孩子们对天鹅说:“天鹅天鹅你真美!”“天鹅天鹅我爱你!”“我们和你来作伴!”

        甲、乙两青年,带了一枝猎枪,偷偷走近玉渊潭。天已经黑了。一声枪响,一只天鹅毙命。其余的三只,惊恐万状,一夜哀鸣。被打死的天鹅的伴侣第二天一天不鸣不食。傍晚七点钟时还看见它。半夜里,它飞走了。

        “阿姨,天鹅还在吗?”

        “在!在那儿,在靠近南岸的水面上。”

        “天鹅天鹅你害怕吗?”“天鹅天鹅你别怕!”

        湖岸上有好多人来看天鹅。他们在议论。“这个家伙,这么好看的东西,你打它干什么?”

        “想吃天鹅肉。”

        “都是这场‘文化大革命’闹的!把一些人变坏了,变得心狠了!不知爱惜美好的东西了!”

        有人说,那一只也活不成。天鹅是非常恩爱的。死了一只,那一只就寻找一片结实的冰面,从高高的空中摔下来,把自己的胸脯在坚冰上撞碎。

        孩子们听着大人的议论,他们好像是懂了,又像是没有懂。他们对着湖面呼喊:“天鹅天鹅你在哪儿?”“天鹅天鹅你快回来!”

        孩子们的眼睛里有泪。他们的眼睛发光,像钻石。他们的眼泪飞到天上,变成了天上的星。

    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清晨(有删减)

    【注】①乌兰诺娃: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曾两次到访中国。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对话形式展现,从对话中能体会到孩子对天鹅的喜爱。而他们的单纯更是反衬出了那些射杀天鹅的人的残忍。 B . 小说文字如诗,句子干净利落,文章的段落简洁,大多段落只有一句话,富有韵律式的节奏美。 C . “天鹅在天上飞翔,去寻找温暖的地方。”一句在文中螺旋式反复出现,但表现的内容都是一致的,推动情节发展。 D . 小说篇幅不长,但有着两条叙事线索,一是写天鹅受枪击而亡,一是白蕤天鹅舞之梦的破灭,两条线索平行,两个故事都是放在明处写,很多情节都是重合的。
    2. (2) 小说中划线的句子“中国的森林起了火了”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 (3) 把小说的标题“天鹅之死”改为“美丽的悲哀”好不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6. (2017高二上·清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6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每日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钟

    18.91分钟

    98.85分钟

    2016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076个

    895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个/ 44万人

    个/1.3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本

    50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本

    7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材料四: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 (1) 阅读上述材料,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 . 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 . 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 D . 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一中,周国平认为阅读是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B . 只有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在人类精神探索中构成一种伟大的传统,得到世代公认的著作才能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C . 根据材料二中两个表格,我们能够了解我国国民在阅读方面时间的分配情况以及我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在阅读的相关对比所体现出来的差异。 D . “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父母对阅读的重视程度间接影响孩子的成就;只要努力,孩子是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的。 E . 加拿大的科学家认为看电视时间过长会使人形成画面习惯,使理智处于休眠状态,不利于左脑思维的开发与交流。
    3. (3) 根据上面四则材料,说说哪些原因可能导致了我国国民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文言文阅读
  • 7. (2017高二上·清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⑥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庐冢,也叫做“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庐”,房屋;“冢”,坟墓。 B . 浮图,梵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可以指佛塔,这里指和尚。 C . 阳,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D . 学者,此文“学者”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的意义不同,与现代汉语中的“学者”相同。
    3. (3) 对文章第③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 . “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是说明“志与力”的重要性。 C . 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D . 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②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四、诗歌鉴赏
  • 8. (2017高二上·清远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小孤山①

    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诗的第一句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海门关”,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流露出诗人对前路的畏惧。 B . 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砥柱”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 C . “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既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 D . 颈联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 E . 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山与人合二为一,间接抒情,传达诗人情感。
    2. (2) 请分析诗中塑造了“小孤山”怎样的形象以及“小孤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情景默写
六、语言表达
  • 10. (2017高二上·清远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5字。

    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①。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②,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③,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 11. (2017高二上·清远期末)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辣椒是许多人喜欢的蔬菜,也可以作调料,吃辣椒到底是致癌还是抗癌,也有许多的争论。关于辣椒抗癌的研究结果很多,这足以说明“辣椒素具有抗癌能力”。但调查者又找了一些胃癌患者,经过分析对比,调查者发现胃癌患者比非胃癌患者平时吃的辣椒更多。综合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经常吃辣椒是会危害健康的,吃辣椒并不能抗癌。

    ①有关辣椒抗癌的研究结果多,不一定能说明辣椒素能抗癌。

七、材料作文
  • 12. (2017高二上·清远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贻百年之患”——玄烨

    ②“终身不病的人不能成个名医”——阿拉伯

    ③“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

    ④“与其补救于已然,不如防范于未然”——古语

    ⑤“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⑥“栽了跟头,别怪石头。”——李景阳

    ⑦“做事一错,补过无及”——中国谚语

    有关“过错”的名言警句很多,发人深省。读了上面七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