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更新时间:2018-03-19 浏览次数:330 类型:二轮复习
一、材料分析题
  • 1. (2018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施里芬计划””是德国陆军元帅施里芬(1833-1913)在其担任总参谋长期间所制定的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战争计划。其要点是:德国在不可避免的两线作战中,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只用少数兵力监视和牵制俄国军队。西线分左右两翼,左翼少数兵力仅仅守住德国洛林一带防线,强大的右翼越过比利时和卢森堡,冲入法国北部,然后南下绕过巴黎西方和南方,压逼法军主力到巴黎以东一带加以歼灭,对法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全力转入东线打败俄国。“施里芬计划”是个速决战计划,计划6个星期内取得西线胜利,3——4个月的时间结束整个战争。“施里芬计划”低估了俄军和法军的动员与作战能力。也未估计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和英国近征军能很快参战,因而注定要失败。后任总参谋长小毛奇对这个计划作了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西线左翼和东线对付俄国的兵力,这样便削弱了两线,特别是西线右翼的兵力。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里芬计划”制定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里芬计划”失败的原因。
  • 2.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即“全体一致”原则;会员国尊重并保持所有各会员国之领土完整及现有之政治独立: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联盟应采取适当措施以保持和平;会员国如违背盟约而从事战争,其他会员国有权对其进行经济、军事及政治制裁。但国联盟约也存在着严重漏洞,并未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材料二:二战后成立联合国,其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各会员国须废弃战争,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即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之应付方法,安理会可对当事国实行制裁,如和平手段不足以恢复和平,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在具体实践集体安全原则方面,据联合国成立50周年时的统计,促使172场地区冲突得以和平解决,80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得以避免。从1948年6月到2015年5月,联合国共实施了71次维和行动。

    ——徐蓝《世界大战、集体安全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请回答:

    1. (1) 在构建集体安全机制方面联合国继承并发展了国际联盟的若干原则,请依据材料进行分析。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联合国集体安全原则的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 3. (2017高三上·雅安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和平运动从广岛、长崎起步,站在原子弹被害立场上的反战是战后和平运动的出发点。1964年,美军空袭越南。世界各国开展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日本没有出现大规模民众运动。1965年3月,一些经历过二战的知识分子组建“越平联”(即“越南和平联合会”),并在各地建立分支组织。他们把6月9日作为统一行动日,发动全日本200多个地区的市民一起走上街头,抗议美国对越南轰炸,仅东京一地就有10万人参加。8月,“越平联”邀请国家政要、社会贤达就越南问题进行彻夜讨论,东京多数电视台同时进行转播,引发日本全社会上下集体思考战争问题。“越平联”领导人小田实经常向反战民众提出问题:“难道不是日本给空袭越南的美军飞机提供基地么?难道这不是我们加害的责任吗?”领导人鹤见俊辅还提出“国家的原罪”概念。他们由此进一步引导人们对曾经发生的亚洲太平洋战争中的情况进行思考。90年代后,日本和平团体积极支援战争被害国民的战后补偿索赔运动。

    ——摘编自步平《跨越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

    1. (1) 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日本和平运动的主要变化。
    2. (2) 根据材料,简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 4. (2018高三上·湖北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的程度严重,同时容克责族势力过于强盛,这些极具侵略扩张性的权势集团责助了纳粹分子,促成了希特勒上台执政并在战争中给予纳粹政权不建余力的支持。西方盟国占领西部德国后,他们拆除德国具有军事潜力的工业设施,这仍然是传统的消极的解决德国问题的方法;打破德国纳粹时期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经济体系,使德国经济重新回到世界经济体系中来,与前者相比,这显然是较为积极的建设性的手段;废除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和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在这一方面,西方盟国甚至在重工业领域还进行了社会化和职工参与共决的有益尝试;鼓励和帮助西占区建立独主工会,希望工会成为一支促进经济民主和社会稳定的独立力量,抑制权势集团.

    ——摘编自张沛《凤凰涅架——德国西占区民主化改造研究》

    1. (1) 根据材料,指出西方盟国改革德国经济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经济改革的积极影响。
  • 5. (2017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特勒在发动战役前说:“现有部队肯定能突破的地方(指阿登地区)……防线单薄,他们也不会料到我们会发起突袭。因此,充分利用敌人毫无防备的因素,在敌机不能起飞的气候下发起突然袭击,我们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丘吉尔则指出:“德军第6党卫装甲军是一支大家公认的劲旅……1944年12月初,那条战线的战斗沉寂下去时,他暂时逃脱了我方情报部门的监视。”

    ——摘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一名德国奥宁堡部队的士兵后来回忆说:“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致。”他们以为能够重现4年前席卷英法军队的情景,然而最终结果,却是西线盟军踏上了直捣柏林之路。

    ——摘编自《阿登战役》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军发动阿登战役的有利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登战役的影响。
  • 6. (2017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后,一直遭到主要西方国家的排斥,没有真正进入国际社会,这不仅有损于苏联的国家利益,而且会严重阻碍世界局势的正常发展。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给苏联提供了重返国际社会的机遇。苏联首先向一直未与之建交的美国传送建交的意愿。罗斯福就任总统不久,即向苏联政府提议正式举行建交谈判。不久,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还趁此机会,同西班牙、匈牙利等一系列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对国际联盟的态度也发生转变,从支持德国打破凡尔赛体系转为支持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1933年11月,法国外长巴尔都向苏联大使提出苏联参加国际联盟的建议,希望争取苏联进入国际联盟,以国联的力量来抑制德国。在得到苏联同意后,他又做了大量工作。1934年9月,苏联正式加入国际联盟。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 (1) 根据材料,概括苏联重返国际社会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30年代苏联重返国际社会。
  • 7. (2017高三上·通榆期中)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其在对外商业扩张的同时,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当时的世界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在英国已越来越无力领导世界的情况下,它还一味维持在海外的大量利益,其正当性已经越来越显薄弱;另一个是“新兴国家”们普遍奉行的乃是国家主义,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1. (1) 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格雷为什么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 8. (2017高三上·河南月考)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波茨坦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在上述目的达到、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

    ——摘编自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的主要背景和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茨坦公告》发表的主要意义。
  • 9. (2017高二下·葫芦岛期末)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的人认为,绥靖没有作用,它是一种邪恶的政策。然而绥靖本身并不坏,它是传统的外交手段。它是一种允许均势发生、有利于竞争对手变化的政策。一个国家可能认为.与其遏制对手的侵略行为.还不如让对手得到一点好处。绥靖政策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时候被运用得十分成功.当时的战胜国对战败但依然强大的法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英国在19世纪90年代.对正在崛起的美国采取绥靖政策并卓有成效。20世纪30年代英国首相张伯伦的错误不在于其动机.而在于他的无知和自负.他未能正确地佑什形势。犯这样的错误的人不止他一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具有极大讽刺意义的事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在3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对抗政策.但是实际采用的政策正好相反。

    ——摘编自[美] 小约瑟夫·奈《对绥靖政策的主要认识》

    1. (1) 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绥靖政策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能说明“实际采用的政策正好相反”这一认识的主要史实。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前夕绥靖政策的认识是怎样的?
  • 10. (2017高二下·张家口期末)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896年1月的《法兰克福报》上有一篇报道这样写到:“德国主要是一个大陆强国。它在陆上的力量使它获得无可争议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德国执行世界政策的愿望与加强德国地位是不协调的;这倒会使人们怀疑德意志帝国的和平意图,在政治舞台上造成了一种新的难以估量的局面。”这种声音没有引起威廉二世的重视。他认为,德国需要变成一个殖民帝国,这个殖民帝国需要一支海军来保护,这时候的海洋在他们眼里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它已经成为生死攸关的神经,如果我们不想让一个蒸蒸日上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民族变成一个老气横秋的衰败民族,我们就不能允许这条神经被割断”。德国比其他殖民帝国登上舞台的时间要晚,因而开始“全速前进”。由于海洋领域

    的开拓,德国的入侵扩大到远东、南太平洋、近东、中东和北非。

    ——摘编自胡德坤、刘娟《德意志第二帝国海洋战略初探》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威廉二世避免“神经被割断”的措施及产生这种认识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国崛起和国家海洋战略的关系。
  • 11. (2017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由于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存在着政治制度的差别、参战目的的不同,所以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也愈来愈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反法西斯同盟内美、苏这两含政治制度绝然不同的大国要依据各自在战争中实力的新变化,安排好有利自己的战后世界新秩序。为此,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在雅尔塔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确立了雅尔塔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是:打败法西斯并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重新划定德意日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土的归属与边界;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

    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以美苏两极对立为基本特征的雅尔塔体系在欧洲也就终结了,但在东亚,情况则要复杂些。雅尔塔体系的消解似乎开始得更早,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的深远影响。
  • 12. (2017高三上·陆川竞赛)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分割德国方案上双方分歧相距甚远;英国起初只主张建立一个多瑙河联邦;苏联则坚持对德进行分割占领,主张使德国成为非工业的农牧业国家。因此时大战指日可胜,英国已在考虑如何利用未来的德国对付战争中不断强大起来的苏联了,正如美国外交家波伦指出的那样:丘吉尔觉得“欧洲需要一股力量来消除苏联的势力,实际上是赞成让一个统一的德国和法国担当起这项任务”。

    ——摘编自波伦《历史的见证》

    材料二:围绕德国的赔偿问题,苏联谋求德国最大限度的赔偿,以避免像20年代那样,不但对德制裁不力,反使德国经济迅速复活,因而,苏联提出德国赔偿200亿美元,并应享用一半,其中10%~15%应从西方占领区获取。英国虽也期望获取赔款,但反对苏联方案,它唯恐把沉重的赔款强加给德国,会引起革命,更不愿苏联获利太多。后经讨价还价才达成妥协。但是,德国问题一直成为战后苏与英(美)矛盾、“冷战”的焦点之一。

    ——摘编自麦克米伦《战争狂飚(1939-1945)》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指出英国和苏联在战后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并分析其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英苏上述分歧所产生的影响。
  • 13. (2017高二下·漯河期末) 【历史——选修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联对日参战后,大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之势,为阻止苏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美国提议“以北纬三十八度”为界分别在朝鲜接受日军投降,得到苏联同意,朝鲜半岛解放以后,各种政治势力未能形成合力,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思想为标杆,左右两派的分离日趋表面化、复杂化、尖锐化.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建立,东北亚政治格局顷刻间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在东北亚有着重大利益的美国立刻对东亚战略进行调整。

    在《朝鲜停战协定》墨迹未干之时,美韩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美国进一步将东北亚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大到朝鲜半岛,1951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的旧金山会议上,达成《旧金山和约》,日本从法律上恢复了国家独立,迈出了重返国际社会的第一步。1961年,朝鲜同中国、苏联正式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朝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周恩来曾经深刻指出:“朝鲜战争是局部的,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摘编自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的形成》

    1. (1) 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的影响。
  • 14. (2017高三下·瑞安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奥托·冯·俾斯麦,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1862年9月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号。担任首相期间,俾斯麦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打败奥地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军,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他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残酷镇压工人运动,但同时又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健康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

    苏联历史学家叶鲁萨里姆斯基说:“他(俾斯麦)不仅仅是1848年不彻底的革命的掘墓人,同时也是这场革命的遗嘱执行人。”这句话可以说是精当而形象地概括了俾斯麦复杂而又矛盾的一生。

    1. (1)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普法战争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铁血政策”的表现并加以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