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甲、乙、丙、丁四个实验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如图是学生设计的模拟调光台灯电路。闭合开关灯泡发光后,无论如何移动回形针,发现灯泡亮度几乎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如图是温度自动报警器工作电路。在水银温度计上部插入一段金属丝,当温度到达金属丝下端所指示的温度时( )
据实验现象,该固体最可能是(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检测水中加入固体前后液体的pH |
固体不溶解,液体的pH几乎没变化 |
检测盐酸中加入固体前后溶液的pH |
固体溶解,无气体放出,溶液pH增大 |
固体灼热状态下,通入纯净CO |
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 |
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向一定质量Fe(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溶液质量与加入Zn粉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6V 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定值电阻R1的规格为“10 0.5A”,滑动变阻器R2的规格为“20 1A”。闭合开关,为了保证电路元件安全,在变阻器滑片P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某校学生在实验室验证奥斯特实验,当水平导线中通有如图所示的电流时,S极将偏向纸外,这是因为通电导体周围的对小磁针产生力的作用;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使通电导线沿(选填“东西”或“南北”)方向放置。
因地球环境破坏,全球气候普遍变得恶劣,去年夏天印度某些区域异常狂热,气温高达50℃,道路开始融化,如右图中所示,太阳暴晒后的路面材料温度急升,材料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方式(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改变了材料的内能。
小晨同学在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科学兴趣小组做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后,收集到CO和CO2的混合废气,考虑到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想把废气初步分离回收再利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分离实验(收集装置略去)。
实验编号 | A | B | C |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 9 | 18 | 27 |
溶液质量(克) | 59 | 68 | 68 |
下图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
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
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弹簧受到的拉力(牛)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
甲 | 弹簧的的长度(厘米) | 6.0 | 6.6 | 7.2 | 7.8 | 8.4 | 9.0 | 9.6 | 10.6 |
乙 | 6.0 | 7.0 | 8.0 | 9.0 | 10.0 | 11.0 | 12.0 | 13.0 | |
丙 | 9.0 | 9.9 | 10.8 | 11.7 | 12.6 | 13.5 | 14.4 | 15.9 |
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工厂区空气里SO2是否超标?
【查阅资料】我国关于SO2在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标准见下表
地 区 | 风景区 | 居民区 | 工厂区 |
SO2的浓度限值( mg/L) | 0.00015 | 0.00050 | 0.00070 |
【实验过程】采集工厂区的空气样品250L,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Na2SO4 , 该Na2SO4全部由250L样品中的SO2转化而成( 假定每步反应均为完全反应 ),将所得Na2SO4全部配制成溶液按下列流程图进行实验。
写出流程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部分刻度模糊。出现指针位置不对的原因是。
①解决了指针问题后,按规范步骤连接的部分电路如图乙,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连接完整。
②连接好电路并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在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要注视电流表的变化,当灯泡正常发光时,滑片正好在变阻器的中点。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从0.2 A增大到0.25 A,而电压表示数从2.0伏开始增大。
小科的同桌依据实验数据计算如下方框内,小科认为同桌的算法有错。于是他用正确的方法计算出了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 +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 钠块大小 | 硫酸铜溶液 |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
① | 绿豆大小 | 稀溶液10mL | 产生蓝绿色沉淀 |
② | 绿豆大小 | 浓溶液10mL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
③ | 豌豆大小 | 稀溶液10mL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
④ | 豌豆大小 | 浓溶液10mL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b.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a.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
b.由上述实验过程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c.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00cm2 , 则轿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试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速度/(km.h-1) | 40 | 60 | 80 | 100 | 120 |
制动距离/m | 8 | 18 | 32 | 50 |
根据表中数据所反映的规律可知,当轿车速度为120km/h时对应的制动距离是m。
实验室购买了一批双氧水(H2O2)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定其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其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A、B、C三个仪器中装入药品,其中双氧水溶液质量为50g;
③用电子秤称量出整套装置的总质量为498.6g;
④关闭a处止水夹,打开A仪器的阀门,向锥形瓶中加入全部的双氧水溶液,随即关闭A仪器的阀门;
⑤充分反应后,打开a处止水夹,向装置中持续缓慢地鼓入X气体。
⑥第二次称量整套装置的总质量为497g;
老王对汽车的发动机做检修时要将引擎盖拉起,他很想知道引擎盖的质量。于是找小明帮忙,小明先让老王站在一只体重计上,此时体重计显示的读数为83kg,接着让老王
站在体重计上用双手竖直将引擎盖微微抬起,此时体重计显示的读数为101kg,最后画出了引擎盖的模型。引擎盖可绕O点自由转动,A为引擎盖重心位置,并且测得OB=125cm,AB=50cm ,据此回答:
我们知道,每次做完实验后,剩余废液不能直接倾倒入排污管,必须回收处理。某班同学实验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5.11 kg,一个兴趣小组用废弃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的稀硫酸来处理,并回收处理后的溶液。他们向废液中加入稀硫酸时,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稀硫酸质量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求:
10kg,求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溶于水的气体忽略不计)。
某品牌家用电熨斗的电路如图所示,额定电压为220V、最大功率为1100W,发热部分由调温电阻R和定值电阻R0组成,调温电阻R是可变电阻,其最大阻值为66Ω。电阻值均不受温度影响。
热量Q/J | 200 | 400 | 600 | 800 | 1000 | 1200 |
温度t/℃ | 40 | 80 | 120 | 160 | 200 | 240 |
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做密度计。图(a)和图(b)是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