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9 文学成就

更新时间:2019-02-22 浏览次数:496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二上·蒙山月考)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上最具光彩的双子星座,但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是迥然不同。对这种区别的形成原因,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
    A . 两人的文化修养和品味不同所致 B . 两人的性格不同所致 C . 两人不同的人生观所致 D . 两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所致
  • 2. (2018高二上·汽开区月考) 关于《诗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精华的部分是“风” B . 其中“颂”是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雅”是祭神和祭祀祖先时演唱的乐歌 C . 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D . 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 3. (2018高一下·嘉兴期末) 中国古典文学极具时代特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诗经》艺术感染力很强,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B . 楚辞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为主,更适于表现丰富情感 C . 杜甫的诗以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D . 南宋的词增添了慷慨悲壮、低迷伤感的情绪,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 4. (2018高二下·富平期末)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种文学艺术的特点是(    )
    A .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 B . 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C . 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 D . 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 5. 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位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

    A . 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 B . 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 C . 适应普通市民生活的需要 D . 用华丽辞藻描绘盛世局面
  • 6. (2018高三上·广东模拟) 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该现象表明(  )
    A . 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 . 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C . 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D .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 7. (2018高二上·鸡西期中)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
    A . 《诗经》 B . 《老子》 C . 《庄子》 D . 《离骚》
  • 8. (2018高一下·温州期中) 古代中国的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某种文学形式有较为灵活的句式,多具有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往往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下列与该文学形式的叙述相符的是(    )
    A . 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 . 具有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 C . 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D . 展现大一统时代的磅礴气势
  • 9. (2018高一下·温州期中)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下列属于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作品是(    )
    A . 《伐檀》 B . 《公刘》 C . 《鲁颂》 D . 《生民》
  • 10. (2018高一下·温州期中) 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柳永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下列与其风格相符的人物是(    )
    A . 苏轼 B . 辛弃疾 C . 李清照 D . 张孝祥
  • 11. (2018高二上·吉林期中)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有出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朝末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的内容。这说明(    )
    A . 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 B . 东西方的科技特点趋于一致 C .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D . 中国科技推动了世界近代化
  • 12. (2019高一上·铜陵期中) 《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政权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说明( )
    A . 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 B . 古代小说全部源于市民生活 C . 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 D . 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比较普遍
  • 13. (2020高二上·南宁期中)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体现了浪漫主义色彩。其创作体裁属于(    )
    A . 汉赋 B . 唐诗 C . 宋词 D . 元曲
  • 14.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从明代开始,小说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
    A . 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 B .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 C . 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阶段,诗赋在科考中失去了市场 D . 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反映
  • 15. (2018高二上·惠东期中) 唐代有人“自颈下遍刺白舍人(白居易)诗”,名之“白舍人行诗图”;有歌伎“诵得白学士长恨歌”,“由是增价”。这反映了白居易的文学作品(   )
    A . 具有向世俗化发展的倾向 B . 为一些文人士大夫所不屑 C . 体现了唐代诗歌为高雅艺术 D . 媚俗低下,难登大雅之堂
  • 16. (2018高二上·番禺期中) 唐代一诗人写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对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 . 作者是晚唐诗人杜甫 B . 创作背景是“安史之乱” C . 创作风格是浪漫主义 D . “天宝”是唐太宗的年号
  • 17.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

    A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 .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 .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18.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    )
    A . 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 . 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 C . 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 . 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 19.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明清时期小说成为文学形式的主流。其社会原因不包括(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市民阶层的崛起 C . 统治阶级的重视 D . 社会识字率的提高
  • 20.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夫福善福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这就肯定了《红楼梦》(    )
    A . 社会教化功能 B . 文学鉴赏价值 C . 维护封建礼教 D . 革新社会风气
  • 21. (2018高二上·广西月考) 有人这样评论某位词人:“他(她)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下列人物,最符合这一评论的是(    )
    A . 柳永 B . 苏轼 C . 李清照 D . 辛弃疾
  • 22. (2018高二上·广西月考) 小说在明清时期被社会上层人士看成是“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黩载”(正史不记载)。1902 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小说提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崇高地位。小说这种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
    A . 市民阶层的进一步扩大 B .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影响的扩大 C . 小说政治功能日益突出 D . 改良派政治立场发生重大变化
  • 23. (2018高二上·德惠月考)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音,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 .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 24. (2018高一上·肇庆月考) 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描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由此可知(    )
    A . 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 B . 蜀锦起源时间已经有定论 C . 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 D . 埋首文籍为学术研究正途
  • 25. (2018高二上·马关月考) 如果我们要通过《诗经》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最好是依据其中的(    )
    A . 《风》 B . 《大雅》 C . 《颂》 D . 《小雅》
  • 26. (2017高二上·临武期中) 唐代诗人元稹有诗句云“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直接指出了唐代社会风俗的变迁,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A . “胡”指非汉族,如波斯胡人 B . 唐代城市开始受胡风影响 C . “胡”是指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如“五胡内迁” D . 唐代皇帝对胡风没有限制
  • 27.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不断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发展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28. (2018·浙江模拟) 某诗词节目中有一道依据作品判断作者的题,内容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作者(  )
    A . 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B . 作品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C . 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D . 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 29. (2018·浙江模拟) 商人在《儒林外史》和《镜花缘》这两本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且都是正面形象,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此现象折射出当时(  )
    A . 文人主流价值观念取向改变 B . 传统观念遭受冲击 C .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 . 商人文化素养提高
  • 30. (2018高三上·如皋模拟) 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  )
    A . 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 B . 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C . 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 D . 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金人主入中原到元人统一全国,异族的音乐大量流入,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便与这种外来音乐结合,产生新变,同时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歌词,这就是所谓的“北曲”,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元曲”。其后,这种曲子一面用于杂剧,成为剧中的唱词,一面作为独立的抒情乐歌,也就是“散曲”。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这些落魄文人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与从前的偏于抒发主观心绪意趣的诗词不同,元杂剧以广泛反映社会为己任。显然,这是由于作家们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的缘故。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材料二: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以善属文闻名乡里。因不肯攀附权势,他在科场上颇受困顿,三十几岁才中进士。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开始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汤显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兴趣。在南京任职期间,汤显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早期作品《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

    官场生活并未改变汤显祖清傲率直的性格。他仗义执言揭露弊政的行为激怒了当朝皇帝,被贬到边远地区,因始终无法适应官场黑暗,1598年汤显祖辞官归乡。辞官后,对于政治的厌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拿起笔,让自己在理想的梦境中批判现实,先后完成了《牡丹亭记》《南柯梦》《邯郸梦》等广受欢迎的作品。在《牡丹亭记》中,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不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在《南柯梦》中,主人公淳于棼酒醉后梦入蚂蚁国被招为驸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结果醒来却是一梦。这些作品“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格理的观念。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散曲”和元杂剧产生的原因。(不得抄原文)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特点及历史背景。
  • 32. (2017高三上·张家口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轼是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陈师道用“以诗为词”评价苏词,道中苏词革新的本质。从整体上观照,词的“雅化”进程,某种意义上也是词逐渐向诗靠拢的一个过程,努力跨越“言志(以文学表达理想与志向)”与“言情(以文学表达情感需求)”界限的过程,所以,陆辅之才说:“雅正为尚,仍诗之支流。不雅正,不足言词。”苏轼以前,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至苏轼却是一种突飞猛进的演变。

    ——《两宋文学史》

    材料二: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波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的兴起和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轼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宋词的突出贡献。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在艺术特点上对宋词的新发展。
  • 33. (2017高二下·安庆期中) 20世纪,中国戏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小戏的崛起都是意味深长的事件,而这一现象无疑使得戏剧的价值体系更趋于平民化.小戏的崛起是在两股相反相成的艺术力量的交汇中呈现出来的.由于社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地区之间日趋开放,交流与沟通也日渐增加,此前在一个相对狭小、相对封闭的区域内流传的地方小戏,有更多机会吸收与汲取大戏的优长特点,甚至直接进入都市,并且大量吸收借鉴了成熟剧种的表演手法与剧目,使之逐渐走向成熟.

    ——傅瑾《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论纲》

    材料二:小戏从19世纪以来就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强劲势头的艺术平民化趋势,但是从延安时代开始它获得了诸多理论支持,因而更像是一场自觉的变革.1951年中央政府以政务院名义颁发的“五•五指示”明确指出,“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与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形式较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接受,应特别加以重视.”1949年成立的新政府总是在种种场合突出强调其“劳动人民”的立场,正是由于各地的小戏被视为与“劳动人民”的情感关系更为紧密,因而较少受到“封建社会统治者”和“反动文人”的毒害,所以应该得到更多重视的艺术样式,兼之有延安时代对秧歌、眉户等小戏成功改造的经验,它们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

    ——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小戏发展变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小戏“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的原因。

  • 34. (2017高二下·贵州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 (3) 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因素。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 35. (2016高二上·泰州月考) 材料题.

    文学是人类丰富感情的表达,是一定时期的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楚辞、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曰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

    ——冯梦龙《山歌》

    材料二

    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茀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材料三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若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郑》《卫》”是中国哪一部儒家典籍的内容?它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何影响?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归纳汉赋的特征。分析导致这一特征出现的最主要的时代背景。

    3. (3) 材料三中唐诗成就突出并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谁?宋词和元曲成为“一代文学”共同的经济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三指出“后世儒硕”鄙弃元曲的原因。

    4. (4) 结合上述材料,简典分析社会现实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