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恩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0-09-16 浏览次数:2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 九龙司 B . 香港岛 C . 台湾 D . 辽东半岛
  • 2. (2021八下·朝阳期中)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的“窗口”不包括( )
    A . 上海 B . 广州 C . 福州 D . 深圳
  • 3. (2023八上·期中)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俄国 D . 德国
  • 4. (2021八上·高港月考)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 . 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 . 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 . 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 5. (2024九下·鄄城模拟)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

    ②轻视阶段(1840~1905)……

    ④赞赏阶段(1937~1945)……

    ⑥敌对时期(1949~▲)。

    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下列哪一次侵华战争(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2022八上·濉溪月考) 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    )
    A . 英国殖民者 B . 英法联军 C . 日本侵略者 D . 八国联军
  • 7. 2018年,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进行海试,海防力量空前增强。我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8. 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    )
    A . 《南京条约》签订 B . 边疆地区危机扩大 C .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D .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 9. (2020·襄城模拟)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主要表现在(  )

    A . 编成《海国图志》 B . 创办近代企业 C . 兴办新式学堂 D . 结束封建帝制
  • 10. (2020八上·晋江期中) 有学者认为:甲年中日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 .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 . 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 . 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 .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 11. (2023八上·龙湖期中) 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在《章程》中最先发山“振兴中华”的时代强育。由此可知,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先河的历史人物是(    )
    A . 孙中山 B . 李鸿章 C . 康有为 D . 陈独秀
  • 12. (2020八上·恩平期末)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戊戌变法 B . 新文化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北伐战争
  • 13. (2020八上·恩平期末)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次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 提倡实业救国 C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 提倡民主、科学
  • 14. (2020八上·恩平期末) “学子斗争惊列寇,反封反帝风云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 . 北伐战争 B . 五四运动 C . 红军长征 D . 秋收起义
  • 15. (2020八上·恩平期末)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 . 取消“二十一条” C .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 . 取消对德和约
  • 16. (2022八上·济南期末) 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 .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 . 洗雪了中华民装的百年耻辱 C . 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D . 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 17. (2023八上·从江月考) 每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俗称“八一”建军节,这一节日的确定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 . 武昌起义 B . 北伐战争 C . 南昌起义 D . 秋收起义
  • 18. (2023八上·宽城期末)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    )

    A . 新文化运动 B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 南昌起义 D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19. (2024八上·从江期末)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 . 日本首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 . 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C . 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始了全面抗战 D . 中国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20.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抗战时期曾这样描述一场战役:“整个华北地区,从晋西北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线。”她描述的战役是(    )
    A . 台儿庄战役 B . 武汉会战 C . 淞沪会战 D . 百团大战
  • 21. (2020八上·恩平期末) 自开展“双创”活动以来,创业者、创新者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和偶像。一百多年前,曾有一位清末状元积极创业,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他是(  )

    A . 张謇 B . 魏源 C . 侯德榜 D . 詹天佑
  • 22. (2020八上·临泉期末)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剪辫令”的颁布是在(    )
    A . 洋务运动期间 B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 . 戊戌变法期间 D . 辛亥革命后
  • 23. (2020八上·恩平期末)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中写道:“……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    )
    A .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 辛亥革命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 国民革命
  • 24. (2020八上·恩平期末)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首歌曲让我们最早知道了北京——祖国的首都,在解放战争时期名称是北平,使它获得了和平解放的功臣是(    )
    A . 李宗仁 B . 胡宗南 C . 傅作义 D . 周恩来
  • 25. (2020八上·恩平期末)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列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
    A . 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B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 .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D .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 26. (2022八上·历城期末) 2014年,中国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这一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

    A . 旅顺大屠杀 B . 南京大屠杀 C . 九一八事变 D . 七七事变
  • 27. (2021八下·高州开学考)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 . 李大钊 B . 陈独秀 C . 胡适 D . 鲁迅
  • 28. (2020八上·阳东月考) 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中写到:“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 . 北伐失利 B . 永安建制 C . 安庆陷落 D . 天京事变
  • 29. (2020八上·恩平期末)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 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民族抗争 B .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 . 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国家和人民的帮助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
  • 30. (2020八上·恩平期末) 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一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 召开了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 D . 是红军长征的起点
二、综合题。
  • 31. (2020八上·恩平期末)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相思解放)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1. (1) 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中,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2. (2) 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4. (4) 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5. (5) 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32. (2020八上·恩平期末) “中国梦”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工业化强国之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阅读下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示意图

    1. (1) 材料一的作者是谁?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
    2. (2) 材料二中,在“3”这段时间(1912-1919年),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3)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33. (2020八上·恩平期末)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日关系急剧恶化,裕安中学八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近代中日关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牢记历史)

    材料一:日本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上两次中断和干扰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第一次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始迈向近代化的门槛,日本通过挑衅的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尝试。第二次是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在长江下游一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日本尽一切机会挑衅中国。

    ——摘自《中国崛起策》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次次的被打断,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而是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重新整装出发,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自《光明日报》

     

    (把握现在)

    材料三: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中日两国的矛盾不断浮出水面。虽然中国外交部不断强调两国有必要增进战略互信,正视对方的发展机遇,视对方为发展伙伴,但是就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领土纷争等问题,中日仍然争锋相对。

    ——摘自《中国崛起策》

    1. (1) 日本第一次打断了中国近代化尝试的“挑衅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为打断中国第二次近代化进程,日本先后发动了哪两次事变?
    2. (2) 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请写出下列民族英雄的名字。
    3. (3) 根据材料,指出影响当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 (4)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如何使中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