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1 政治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同步...

更新时间:2020-07-21 浏览次数:15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三上·汪清月考)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你从中得到有关秦朝的哪些结论(    )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①创立皇帝制

    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在南方推行分封制

    ④活字印刷术发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
  • 2. 据《左传》记载,齐国面临危难,景公询问晏婴有何良策。晏子回答:“唯礼可以之”,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濫,官不酒,大夫不收公利”。这表明先秦的“礼”是(    )
    A . 治国安邦的重要措施 B . 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C . 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 D . 稳定小农经济的保障
  • 3. (2018高三上·南通模拟) 《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干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
    A . 分封制 B . 三公九卿制 C . 郡县制 D . 郡国并行制
  • 4.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这一制度(  )
    A . 削弱了地方权力 B . 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C .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
  • 5. (2018高三下·德庆月考) 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材料说明(    )
    A . 皇帝制度保证了行政的有效运作 B . 三公九卿制度设计得比较合理 C . 御史制度促进了国家行政的运行 D . 郡县制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加强
  • 6. (2018高三下·惠来月考) 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性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 .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 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 C . 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 . 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 7. (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 李贽曾赞扬郡县制是“千古创论”,李斯等人“皆是应运豪杰”。这说明郡县制度(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巩固了封建统治 C . 产生了深远影响 D . 适应了政治需要
  • 8. (2018高三下·三明开学考) 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趋成型,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由此可知,秦汉“乡里”(    )
    A . 属于地方自治机关 B . 职官由中央直拨任免 C . 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 . 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
  • 9. (2020高三上·茶陵月考) 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这说明战国时期(  )
    A . 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 B . 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 C . 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D . 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
  • 10. (2018高三上·滨州期末) 在秦日渐强大的历史进程中,秦人养成一种强烈的事功精神,它建立在文化功利主义取向之上,也与秦文化的叛逆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可知,秦国文化(  )
    A . 以宗法伦理道德为准则 B . 对中原文化的全面排斥 C . 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统一 D . 以中原农业文明为基石
  • 11. (2018高三上·东城期末) 下图是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中出土于甘肃天水的“秦铜诏铁权”(砝码),上面刻有篆字:“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件文物可以(  )

    ①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资料

    ②用来研究秦朝郡县的设置问题

    ③用来研究秦朝衡器的标准问题

    ④用来研究秦朝的文字统一问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考古发掘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秦帝国的刑法不下20种,“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以刑杀为威”。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秦朝末年,帝国政府在七十万刑徒中遴选数十万人为基本构成,再加上官府奴隶的子弟,组建了一支精锐大军,这数十万刑徒军的战力非凡,以至于被项羽集团视为纯正的秦军。材料反映了(  )
    A . 秦帝国法律残酷、暴虐,加剧了阶级矛盾 B . 秦帝国法律细密,既管得宽又管得严 C . 秦帝国是犯罪成本极高而立功效益极大的社会 D . 秦法使秦国持续奋发并稳定强大
  • 13. (2020高三上·广西月考) 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承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
    A . 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 . 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 . 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 . 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 14. (2018高三上·牡丹江期末) 一位古代学者论及某一官职时说:“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负责考查政事得失)。”符合这一标准的官职应该是(  )
    A . 秦朝的丞相 B . 西汉的尚书令 C . 北宋的枢密使 D . 明朝的首辅
  • 15. (2017高三上·林芝月考)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
    A . 丞相 B . 御史大夫 C . 太尉 D . 九卿
  • 16. (2017高三上·曲靖月考)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馆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分封,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秦始皇会采纳李斯的建议主要是因为郡县制能( )
    A . 加强专制主义 B . 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管理
  • 17. (2018高二下·邗江期中) “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
    A . 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B . 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 C . 继承先秦的分封制度 D . 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
  • 18. (2017高三上·天水月考) 有人发现秦国与其它诸侯国实行分封制不同,“每占领一地都设立由国君直接任命长官的县……或者由国君委派庶长对该地区进行军事统治”这反映了秦国(    )
    A . 宗族势力的弱小 B . 庶民政治的建设 C . 官僚体制的探索 D . 等级秩序的破除
  • 19. (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中国皇帝制度出现后,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用车马称“乘舆”。经皇帝批阅的文件称“御批”。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之印称“玺”。材料反映出(    )
    A . 皇帝专称减少了对皇权的限制 B . 皇帝制度顺应了当时历史潮流 C . 封建皇权随时代发展逐步强化 D . 封建皇帝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
  • 20. (2018高三下·茂名模拟) 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用愈大。这反映出汉代(    )
    A . 皇权加强,“国”与“家”同构 B . 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基础 C . 承继秦制,有效地加强中央集权 D . 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16·内江模拟)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战国时代,随着各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郡县制已经逐步代替了古代的分封制。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又陆续在新占地区设置了不少郡县。但是,分封制作为一种旧的上层建筑,是不会轻易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的。全国统一后不久,丞相王绾等就建议秦始皇把诸子派到燕、齐、楚等地设置封国。秦始皇让群臣讨论。廷尉李斯认为,周文王和武王所分封的子弟同姓很多,但后来亲属疏远,便互相攻杀,如同仇敌,连周天子也无力制止。现在天下统一,设置郡县是大势所趋。诸子有功之臣,只宜赐给赋税和重赏,这样便于控制,是求得安宁的好办法,分封王侯很不利。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决定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统一六国时,设置了三十六郡。随着秦朝疆域的继续扩大,后来增至四十余郡。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秦朝采用郡县制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采用郡县制的作用。

  • 22. (2014·海南) 材料: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附近,是一条连接湘江与漓江的人工运河。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将湘江水一分为二,一支由南渠引入漓江,一支沿北渠回流入湘江。南北二渠总长34千米,构成灵渠的主体。

        这条于公元前214年建成的运河,分湘入漓,北水南调,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代修筑的长城,故迹已难探寻,而这条在近代被称作“兴安运河”的水道,历代修缮利用,“皆循其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灵渠被确定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灵渠的历史作用。

  • 23. (2016高三上·湖北期中)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子•君臣下》认为,人类最初由于无“君臣上下之别”,造成了“以力相征”的乱局。在相互争斗中,“智者假众力以禁强虐而暴人止,为民兴利除害,正发之德,而民师之”。

    材料二  在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运用材料二的方法,谈谈对材料一的认识。(注:表明观点,说明理由,从经济、思想、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