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地区 | 其他地区 | 籍贯不明者 | |
《史记·儒林列传》 | 71.79% | 17.95% | 10.26% |
《汉书·儒林传》 | 45.60% | 46.11% | 8.29% |
《后汉书·儒林列传》 | 36.36% | 63.64% |
①结束了北方地区长期战乱的局面
②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③削弱了北方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
④为各民族的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
《旧唐书·高祖本纪》 | 617年,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刘劝李举义兵 |
《旧唐书·宇文士及传》 | 613年,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 |
《旧唐书·夏侯端传》 | 616年,夏侯端以天象异常劝李渊“早为计”,李渊听后“深然其言” |
①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
②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
③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
④私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
①玄奘西游 ②鉴真东渡 ③修建唐招提寺 ④伊斯兰教传入
年代 | 农业税(万贯) | 商税(万贯) | 农业税:商税 |
至道三年(997年) | 2408.1 | 1567.3 | 60:40 |
天禧五年(1021年) | 2641.2 | 3874.0 | 40:60 |
熙宁十年(1077年) | 2021.3 | 5117.2 | 28:72 |
①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②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①明末清初出现西学东渐 ②西方文化在我国产生巨大作用
③中国文化引起西方学者关注 ④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 “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秦汉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表
秦始皇 |
汉武帝 |
影响 |
|
中央 |
三公九卿制 |
内外朝 |
|
地方 |
推恩令 |
加强中央集权 |
|
北击匈奴, 南伐百越 |
拓展疆域 巩固大一统 |
材料二 建隆二年(961),(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材料三 康熙皇帝是清朝最贤明的君主,以下是其统治期间中的重大举措:
①智擒鳌拜 ②治理黄河 ③统一台湾 ④反击沙俄
⑤册封班禅 ⑥奏折制度 ⑦平定三藩 ⑧引进农作物
(要求:每个主题的材料序号至少两条以上)
例:主题:恢复发展经济 举措:②⑧
材料一 北魏时期鲜卑族墓葬出土服饰形制演变
时期 |
盛乐时期① (258-398年) |
平城时期 (398-494年) |
洛阳时期 (494-534年) |
北魏墓葬出土服饰形制代表 |
|
|
|
出土地址 | 呼和浩特鲜卑墓 | 大同深井墓 | 河南偃师染华墓 |
解释 | 该时期服饰多头戴风帽,上衣下裤,典型鲜卑风格。 | 多数头戴风帽,上衣下裤;个别窄袖袍衫与褒衣博带(汉服特点)并存。 | 既有南朝官服元素,又揉合鲜卑服饰款式特征。汉族墓葬也出现上衣下裤、长靴及膝现象。 |
①鲜卑拓跋部于公元258年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后建立代政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
材料二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安史之乱以前的唐朝,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因此,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再加对外交通发达,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纷纷前来中国,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发展到七十多个,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新课标中国历史》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