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市励德双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05-09 浏览次数: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 1.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B .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实行集体负责制,最终集权于皇帝 C .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 . 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 2.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其意是指(   )
    A . 皇帝对宰相权力的限制 B . 南书房可以参与机要事务 C . 清朝皇权专制的加强 D .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重要
  • 3. (2023高一上·泸县月考) 明代内阁首辅享有“封还执奏”之权,即可对天子政令提出异议,或拒绝拟诏,或 予以驳回。明代内阁首辅共有 41 人,行使过“封还执奏”之权的首辅有 16 人,“封还执奏”被内阁首辅视为一种常态性的权力。这说明(   )
    A . 专制权力渐趋衰弱 B . 君臣矛盾日益加剧 C . 首辅凌驾六部之上 D . 君主意志受到制约
  • 4.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据《旧唐书》记载,唐元和年间,一位给事中(官职名)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诏书,最终他的意见被皇帝采纳。这说明(    )
    A . 给事中位中书省属官,有起草诏令的权力 B . 给事中位尚书省属官,负责执行皇帝诏令 C . 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D . 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具有行政决策权
  • 5.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北宋文人王谠指出:“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故其所以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作者旨在说明(   )
    A . 唐朝藩镇具有双重作用 B . 藩镇有利于维系唐朝统治 C . 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 D . 藩镇是平定叛乱的主要力量
  • 6.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   )
    A . 创立皇帝制 B . 建立三公九卿制 C . 推行郡县制 D . 颁行“推恩令”
  • 7.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对有扈氏反对启夺王位之事,史书认为其“为义而亡,知义不知宜(时宜)也”。这一评价(   )
    A . 强调禅让制仍被广泛支持 B . 认为世袭制导致社会分化 C . 说明禅让制加剧阶级对立 D . 承认世袭制符合时代趋势
  • 8.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

    西汉初年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 燕王藏茶、长沙王吴芮

    刘邦晚年

    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 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澎、 长沙王吴芮

    它反映了汉高祖晚期(   )

    A . 有效防止了割据分裂因素 B . 加强了君主专制 C . 剪除了异姓王消除了边疆威胁 D . 皇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 9.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材料旨在说明(   )
    A . 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B . 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C . 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 D . 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
  • 10.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唐代初期“门第”等级与魏晋时期有了很大的差别。自唐太宗在修《氏族谱》时 规定“不须论数世之前,至取今日官爵高下等级”后,“门第”等级逐渐以官品高下取代了士庶之分。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的淡化 B . 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 C . 为庶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 D . 客观上促进了科举制的确立
  • 11.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据《中国古代经济史》记载:“明初的科举,南人及第者十倍于北人,以至于不得不采用南北分卷,勉强维持南北人数的均衡。”据此可推知(   )
    A . 科举制度逐渐陷入困境 B . 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创造性 C . 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D . 分卷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繁荣
  • 12.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西周时期,天子传世,父死子继,先嫡后庶,以长不以贤。但天子往往以“贤者 不绝于世”的名义,选拔一些贤人之后辅助天子,“王者即位,先封贤者,忧民之急也”。这一做法(   )
    A . 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B . 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 C . 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 D . 破坏了宗法分封的原则
  • 13. (2022高二下·电白期中) 唐朝初年,尚书省的地位明显高于中书、门下两省,其实际最高长官尚书仆射为 群相之首。贞观年间,唐太宗一方面削弱尚书仆射的权力,同时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的工作,又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长官同堂议事。这一调整(   )
    A . 旨在提高门下省的地位 B . 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民主 C . 便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 . 使宰相的权力名存实亡
  • 14.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汉代察举制在选宫中设有“尤异”和“治剧”两科,对官吏中政绩突出者和能够处理繁重难办事务的官吏给予特别的荐举提拔。这表明,汉代(   )
    A . 建立了官吏奖惩的有效机制 B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 重视激发官吏理政的积极性 D .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 15.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有史学家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主要是指(    )
    A . 便利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B . 政治中枢决策规范化 C .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 . 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 16.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 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 . 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 .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 . 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 . 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 17. (2024高三下·路北月考)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

    A . 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 . 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 . 中央对地方的检查力度越来越弱 D . 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 18.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 .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19.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 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   )
    A . 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 . 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 . 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 . 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 20. (2024高二上·昌邑月考) 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
    A . 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 . 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 . 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 . 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 21.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
    A . 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 . 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 . 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22. (2022高二上·金溪月考) 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 . 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 . 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 .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 . 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 23.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 .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 . 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 .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 24.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A .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 .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 .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 .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 25.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

    A . 全体奴隶主 B . 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 C . 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 . 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 26. (2021高二上·兴庆月考) 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诧异:“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对方说:“我生来就是。”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    )
    A . 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 B . 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C . 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 D . 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
  • 27. (2023高二下·齐齐哈尔开学考) 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  )
    A . 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B . 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 C . 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 D . 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 28.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 .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 29.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    )

    A . 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B . 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 C . 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D .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
  • 30. (2023高三上·西安月考) 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    )

    A . 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 . 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 . 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 . 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 31.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 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 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 施进行改革,最终以 30 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 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 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 8 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 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 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 32.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熙宁二年(1069 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 年)禁、厢 军总数减为 80 万左右,比原先减少 30 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 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 每“将”自 2000 多人至 1 万多人不等,通常为 5000 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 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 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 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
  • 33. (2022高二下·郑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武则天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 扩大其统治基础。一是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 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 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阳城南门,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 任以要职。二是下令“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成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己推荐自 己,以免荐举有所遗漏。三是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即由州县保举为主的科举制 度,不仅科目增多了,而且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的录取人数比贞观年间增 加了一倍以上。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改革选官制度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武则天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