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北师大版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商业的发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1.4古代商业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06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19高一下·九台期中)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 . 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 . 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 . 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 2. (2023高二下·肥东开学考)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 . 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 . 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 . 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 . 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 3. (2021高一下·大竹期中) 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

    A . 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 . 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 . 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 . 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 4.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 . 乡村市场的繁荣 C .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 . 坊市制继续实行
  • 5. 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

    A . 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 . 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 . 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 . 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 6. (2022高三上·集宁期中)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A .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 .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 .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 7. (2019·平罗模拟)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A .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 .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 .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 .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 8.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 . ②③④① B . ②④③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②①③
  • 9. (2024高三下·浙江模拟)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 . 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 . 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 . 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 . 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 10. (2022高二下·宾阳月考)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A . 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 . 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 . 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 . 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 11. (2018高一上·枣庄月考)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

    A .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 .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 .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 .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 12. (2024高一上·海淀期中)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

    A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 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 .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 .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 13. (2023高二下·肥东开学考)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 .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14. (2017高一下·玉溪期末)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③①④②
  • 15.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 .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 .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 . 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 . 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 16. (2019高一下·遵化期中)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 .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 .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 . 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 . 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 17. 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

    A . 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 . 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 . 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 . 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 18. 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A . 商品经济繁荣 B . 长途贩运发达 C . 区域经济发展 D . 抑商政策改变
  • 19. (2020高一下·定远月考)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 .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 . 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 .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 20.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A . A B . B C . C D . D
  • 21.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A . 自由流通的支票 B . 中国最早的纸币 C . 国家发行的债券 D . 兑换货币的凭证
  • 22.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A .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 23. (2018高二上·惠东月考)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 .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 .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 .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 24. 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

    A . 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 . 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 .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 . 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 25.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 . 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 . 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 . 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 . 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 26. (2017高二上·天水开学考)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 .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 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 .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 . 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 27.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 .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 .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28. 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 . 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 . 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 . 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 29. (2020高一下·商州期中) 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

    A . 泉州 B . 广州 C . 扬州 D . 庆元
  • 30.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

    A .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 .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 . “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 .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 31. 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

    A . 理学思想的影响 B . 专制制度的松弛 C .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 社会风尚的变化
  • 32.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

    A . 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 . 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 . 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 . 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 33.

    右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图中传自西方的事物是( )

    A . 老者的眼镜 B . 门前的店幌 C . 兴盛的商铺 D . 商人的衣着
  • 34.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 )

    A . 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 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 . 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 . 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 35.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 . 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 . 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 . 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 36. 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37. 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

    A . (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 . 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 . 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 . 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 38.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

    A . 汉朝的丝绸之路 B .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 . 明朝的朝贡贸易 D . 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 39.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 . 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 . 商品经济活跃 C . 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 .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40.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表反映了( )

    A . 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 . 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 . 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 . 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 4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表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厘金(%)

    关税(%)

    1885

    78276

    38.6

    17.9

    18.8

    1887

    85787

    36.4

    19.6

    24.3

    1889

    86187

    35.5

    17.4

    25.7

    1891

    95394

    33.4

    17.1

    25.1

    1892

    88816

    35.2

    17.2

    26.0

    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  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 . 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 . 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 . 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 42. 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

    A . 废除五铢钱 B . 市坊分区 C . 实行两税法 D . 草市兴起
  • 43. (2021高一上·通化期中)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

    A . 生活习俗改变 B .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 官府鼓励经商 D .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 44. 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

    A . 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 . 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 . 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 . 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 45.

    读图6,除北京外,在A,B,C,D四个城市中,当时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有( )

    A . A B . B C . C D . D
  • 46. (2020高三下·滨海月考)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7. 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

    A . 要求民众纳税 B . 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 . 不要求民众纳税 D . 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 48. (2020高三上·福建月考)

    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49. 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与居住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③又叫草市   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50. (2020高三上·四子王旗期中)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51. (2022高二上·饶河期中)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

    A . 农业生产的发达 B . 对外交流的繁荣 C .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 泉州口岸的开放
  • 52. (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

    A . 贝用于占卜 B . 贝用于祭祀       C . 贝是装饰品 D . 贝是货币
  • 53.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A . 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 . 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 .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 . 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 54. (2022高一下·阎良月考)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 .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 . 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 . 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55.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

    A . 由官府控制 B . 不受官府的干预 C . 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 . 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二、非选择题
  • 56.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阅读图12和上述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

  • 57.

    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 58.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并非只是丝绸贸易的通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间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通道。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研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问题,该如何解决?

     

  • 5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阅读材料,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

  • 6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分析材料,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 61.

    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

    阅读图16至图19,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62. 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 63.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 6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他分析说,“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优其田宅,复及子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其后仕宦途多,末业日滋。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

        ——据《新唐书》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

    2. (2) 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 65.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 (2) 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 (3) 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 66.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偻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