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
A | CO气体 | CO2 |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
B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C | CaO固体 | 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D | FeSO4溶液 | CuSO4 |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
麦片因营养丰富,成为很多人早餐的首选。超市某品牌的燕麦片成分表如图。为了验证这种麦片是否含“铁粉”,实验室进行了实验验证。
将这种麦片和蒸馏水倒入打浆机中打成浆后,转移到密封袋中。摇晃密封袋约30秒,将磁铁贴紧密封袋一侧吸附。此时在磁铁下方肉眼可见被磁铁吸出的黑色颗粒,对黑色颗粒进步探究,证明确实是铁单质。同样的方法对配料表中无含铁标注的麦片进行实验,无此现象。
还原铁就是铁单质,加在麦片里作为补铁营养强化剂,同时还起到干燥和保鲜作用,只要按国标规定的使用量(35mg/kg~80mg/kg)就是安全可靠的。
为什么有些麦片配料表中标注含铁,却没有吸出铁粉呢?这是因为添加铁含量的方式不仅可以是铁单质,还可以是“铁盐”,如焦磷酸铁等。铁盐溶解后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
在人体内,铁主要以Fe2+的形式被吸收。由于我们摄入的食物中获得的铁主要以Fe3+的形式存在,这就需要一些物质将Fe3+还原为Fe2+ , 以促进铁离子的吸收。维生素C有利于铁元素的转化吸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A佝偻病 B贫血症 C骨质疏松
A食品添加剂只要按国标规定的使用量就是安全可靠的
B适量食用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有利于铁元素的吸收
C所有燕麦片中添加的“铁”都是铁单质
D该燕麦片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①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②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③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
⑴在上述装置中,持续缓慢通入一定量干燥的CO2气体 |
|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
c处石灰水变浑浊 | 化学方程式 | |
d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 说明CO2具有性质。 | |
⑵停止通CO2气体,在b处用酒精灯加热 |
| 化学方程式 |
同学们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溶液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图),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A: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酚酞溶液混合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猜想B: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
试管编号 | 1 | 2 |
配制NaOH溶液的蒸馏水 | 未煮沸的蒸馏水 | 煮沸的蒸馏水 |
NaOH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2.0 | 2.0 |
NaOH溶液体积(mL) | 5 | 5 |
酚酞试液(滴) | 5 | 5 |
有无液封 | 无植物油液封 | 有植物油液封 |
溶液变红色后红色褪去时间(min) | 8~9 | 8~9 |
(解释、结论一)
②配制2%的氢氧化钠溶液时,用煮沸过的蒸馏水目的是。
③分析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NaOH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8.0 |
5.0 |
3.0 |
2.0 |
1.0 |
0.5 |
NaOH溶液体积(mL) |
5 |
5 |
X |
5 |
5 |
5 |
酚酞溶液(滴) |
5 |
5 |
5 |
5 |
5 |
5 |
溶液变红色后红色褪去时间(min) |
0.4 |
2.0 |
5~6 |
8~9 |
12min后慢慢褪色,到30min,后变成无色 |
45min后慢慢褪色,直至2h后仍能看到淡红色 |
(解释、结论二)
①实验二的目的是
② X的数值是
③如果你是化学老师,做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的演示实验,为了保证本节课堂内实验现象相对稳定,你应该选用溶质质量分数为氢氧化钠溶液。
(拓展)实验室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使用后忘了盖上盖子,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小敏取少量该试剂瓶内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她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你认为小敏的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