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 | 《淮南子》 |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耜,教民农作。 | 《白虎通义》 |
第三部分 科学革命 第十二章 文艺复兴:“人们能够做他想做的一切事情……”第十三章 地球在旋转! 第十四章 从巫术到机械论 第十五章 大自然的语言:伽利略 第十六章 “如此令人惊叹的一致” 第十七章 怀疑派化学家 第十八章 乐观主义抑或园圃耕作? |
时间 | 苏联 | 德国 |
1941年 | 6000辆 | 6075辆 |
1942年 | 24700辆 | 5500辆 |
1943年 | 24000辆 | 11500辆 |
1944年 | 29000辆 | 29050辆 |
这些数据可用来印证当时( )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有许多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
注:①1948年党中央移驻西柏坡,“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依据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为图片中的“革命圣地”撰写一篇解说词。
材料一
明初社会安定,遭受战祸破坏的生产力得到恢复,全国人口开始迅速增加。明代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之风日盛。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福建耕地面积为146259顷,至明万历六年(1578年),朝廷统计的耕地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至134226顷。闽南人不得不向外迁移,但福建北部多穷山恶水,移民的空间不大。因此,“贩洋取利”便成了闽南人“下南洋”的重要推动力。……促使闽商集团发展壮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殖民者东来所带来的商机。
——摘编自庞卫东《“下南洋”与“走西口”——闽商与晋商比较研究》
材料二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向“安土重迁”的中国农民却连绵不断地爆发出大规模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现象。沿海地区率先实施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三来一补”等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及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成为吸引中、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的主要因素。国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管理政策经历了从最初限制流动到允许流动,从控制盲目流动到规范流动和实施有序化流动,直至实行城乡统筹就业,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逐步一体化。“民工潮”同大包干一样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继土地改革和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民的又一次解放,“民工潮”的实践证明其对社会的贡献是历史性的。
——摘编自栾敬东《“民工潮”的成因及社会经济影响深层探析》
材料
1945年以来成立的部分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
成立时间 |
总部地址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1945 |
华盛顿 |
世界银行 |
1945 |
华盛顿 |
联合国 |
1945 |
纽约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1945 |
开罗 |
世界新闻工作者协会 |
1946 |
布拉格 |
世界卫生组织 |
1948 |
日内瓦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1949 |
布鲁塞尔 |
国际新闻学会 |
1951 |
巴黎 |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 |
1952 |
布鲁塞尔 |
华沙条约组织 |
1955 |
华沙 |
石油输出国组织 |
1960 |
维也纳 |
七十七国集团 |
1964 |
纽约 |
无国界卫生组织 |
1984 |
伦敦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1989 |
新加坡 |
欧洲联盟 |
1993 |
布鲁塞尔 |
世界贸易组织 |
1995 |
日内瓦 |
上海合作组织 |
2001 |
上海 |
世界医护人员联盟 |
2005 |
日内瓦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2015 |
北京 |
表4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组织的分类》整理
依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以来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材料
近代学者连横(1878—1936年),号雅堂,祖籍福建省漳州,生于台湾省台南。1918年撰成台湾第一部地方通史著作《台湾通史》,强调:“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
他在该书自序中写道: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然则台湾无史,岂非台人之痛欤!顾修史固难,修台之史更难,以今日而修之尤难。何也?断简残编,搜罗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参,则征文难。老成凋谢,莫可谘询,巷议街谈,事多不实,则考献难。重以改隶之际,兵马倥偬,档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则欲取金匮石室之书,以成风雨名山之业,而有所不可。然及今为之,尚非甚难,若再经十年二十年而后修之,则真有难为者。是台湾三百年来之史,将无以昭示后人,又岂非今日我辈之罪乎?
《台湾通史》为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凡八十有八篇。起自隋代,终于割让,纵横上下,巨细靡遗,而台湾文献于是乎在。……追怀先德,眷顾前途,若涉深渊,弥自儆惕,乌乎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
——中国社会科学网《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