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 |
在世界制成品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 |
人均GDP年均增长率% |
|
1965年 |
5 |
10 |
5.3 |
1988年 |
20 |
23 |
6.2 |
材料一:秦朝奉行“以法为本”“事断于法”“重刑处断”等司法原则,诉讼审判的程序和制度逐渐趋于规范化。汉代沿行秦时的证据制度,较为重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在司法领域出现了体现儒家思想的“春秋决狱”制度。唐代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备的法律与制度,死刑复审制度化、法律化。由宋迄清,古代司法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备,并出现了一些有特色的司法制度,如两宋的“鞫(审问)谳(检法议刑)分司”。明朝的宦官组织和皇帝亲军直接参与司法活动,司法畸形化发展。清代创设了一些专门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司法管辖。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司法制度史》
材料二:1902 年,清廷下令修订现行律例,要求“按照(与列强)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此后七八年间,颁行了《公司律》《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编成了《刑事诉讼律草案》和《民事诉讼律草案》等 。
1906年,清廷改革官制,仿西方“三权分立”之意,明确大理院“专掌审判”。1907 年,命在京师和各省设高等审判厅,在省会及商埠等地分设地方审判厅和初等审判厅,于各审判厅内增设相应的检察机构。清政府力图在形式上模仿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司法组 织,名曰“司法独立”,实际上审判大权仍操之于皇帝和地方大员手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司法改革经历了从“法制建设”到“依法治国”再到“法治中国”的多个阶段,这昭示着我国法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我国正走向法治国 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新阶段。可以说,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 期,我国正在经历一场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刻革命。
——摘编自陈卫东《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 1789—1914 年的欧洲历史受到两大因素的制约:呈现近代形态的国家——英国的工业主义扩展及其演变;被美国和法国革命赋予实际意义的自由与民主的社会和政治理想的传播和演变。19 世纪是一个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世纪。欧洲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深受经济及政治变革的影响,各种新思想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竞相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争取人们的忠诚。
——摘自[美]威廉·哈迪·麦克尼尔《西方文明史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农民虽已进城务工,但农民 的身份没有变,没能够在城市获得合法的市民资格、平等的待遇和实现安居乐业。这种 状况使城镇化处于一种僵持状态。2008 年 10 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户籍 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 民”。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以具有稳定就业和住所为基本条件的户口迁移准入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可以率先放开农民工落户条件;进一步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不公平福利制度,逐步将农民工统一纳入本地各项社会管理,促进住房租购、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09 年,上海正式公布了居住证转户籍的详细政策,通过这个政策,一大批手持居住证在上海工作的人士可以转为上海户口。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 美英向德国投放传单及无线广播的部分内容
时间 |
内容 |
1944 年 |
今日的德国战争工业给摧毁了什么,明日的德国和平工业就要缺少什么打不赢的战争多持续一天,恢复和平而体面的正常生活的时间就要更长每个德国人就要更为艰苦。(传单) |
战争的继续意味着造成更多无益的损失和牺牲,意味着战争将在德国本上 结束,这就难免使德国人民遭到毁灭,使其生存化为乌有。(传单) |
|
一旦万物皆毁,回头就来不及了。战争结束得越早,对德国就越好。(传单) |
|
1945 年 |
莱茵兰城市的普通居民对盟国军队无须害怕。(无线广播) |
盟国所决心摧毁的不是德国人民,而是德国的战争机器。(无线广播) |
|
结束战争,对德国来说意味着获得一种人们得以生存的严峻而公正的和平。(无线广播) |
|
大规模报复行动是盟国正在竭力加以反对的事情之一。(无线广播) |
——摘编自[英]迈克尔·鲍尔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材料 李善兰(1811—1882),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鸦片战争激发了他科学救 国的思想,他认为“今欧罗巴各国日益强盛,为中国边患。推原其故,制器精也,推原制 器之精,算学明也”。从此他在家乡刻苦从事数学和天文历法的研究工作,并开始了翻 译西方科学著作的生涯。他先后翻译了《代数学》《天文学纲要》《重学》《植物学》等著 作 。他翻译的植物学 词汇,至今还在使用并东传日本 。他在 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出版了代表当时中国数学最高水平的著作《则古昔斋算学》,提出了驰名中外的“李善兰恒等式”。1868 年,他北上就任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总教习,其间审定了《同文馆算学课艺》等数学教材。他潜心科学,淡于利禄,虽官居高位,却从未离开过同文馆教学岗位,直至去世前夕也没有中断过科学研究工作。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