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50 | 0.5 | 0 | 0 |
反应后的质量/g | 23 | X | 24 | 3 |
|
|
|
|
A、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 B、红磷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 C、向盛有一定量H2O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MnO2 | D、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受热 |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A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
③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若有n个B分子参与反应,则生成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个。
⑤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选填字母)。
a、元素种类b、原子种类c、分子种类
例如:在同一个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依次递增;
①;
②。
①图甲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图乙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
②图甲所示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
b、将长颈漏斗换成针筒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
c、加热反应物
d、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与水反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
猜想二:该气体为;
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序号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方案Ⅰ |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
猜想成立 |
方案Ⅱ |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
木条,淀粉碘化钾试纸变为色 |
猜想三成立 |
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①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
②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①溶解、②、③洗涤干燥。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