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嫩江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8...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6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1高一上·嫩江月考)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伦重在分别。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们现在读来,鬼神、君臣、父子、夫妇等具体的社会关系,怎能和贵贱、亲疏、远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对地位相提并论?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已”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在差序格局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类似“同心圆”的社会关系结构,每个人依据与对方关系的亲疏远近选择不同的交往方式,接受不同的道德规范约束。在鲁迅小说《故乡》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血缘亲情是安排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基于此的中国人际关系可以视为“家庭本位”或者“家族本位”的,社会关系网中有利害关系的非血亲也可以按照亲缘建立密切关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的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都在动摇差序格局的基础,现在的基层社会已经不完全是差序格局。我国基层社会开始大量出现各种性质的团体,出现了类似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结构,但是我们不能说差序格局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种社会结构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冲击下退居次要位置,人们既不能完全依靠亲属关系的远近处理各种日趋复杂社会关系网络,也不能完全摆脱血缘社会,既要在各种团体中寻找位置、匹配功能,也无法否认家庭依然是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共建共治共享”亦或是“社会治理共同体”,都不只是单方面强调公,而是要在团体和个人之间寻求一种均衡,既要人民安居乐业,又要社会安定有序、国家安全稳定。因此,在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特别是基层治理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差序格局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建立在差序格局基础上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也不能完全抛弃,而是要继承创新。

    (摘编自周洋洋《基于<乡土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启示》)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洋的社会结构像一拥一拥的柴,是若干人组成界限分明的团体,中国的乡土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的同心圆。 B . 中国的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都有同心圆波纹的性质,同心圆的范围大小可依圆的中心而定,可伸缩。 C . 差序格局中的差序表现为儒家学说的“人伦”,人伦中有贵贱、亲疏远近尊卑、长幼的分别,是有差等的次序。 D . 目前,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依靠亲属关系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达到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平衡。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差序格局中以“己”为中心形成一张网络,因覆盖的人群不同,网络的中心不同,那么“家”既可指家庭,也可指家族,也可指家国。 B . “自我主义”以“己”为中心,每个人地位是不相等的,且团体权利应让步个人,这与主张团体中各分子平等的“个人主义”不同。 C . 新时代的农村治理有基层政府服务社区,还有村民自治以及乡贤的率先垂范,现在的中国农村基层结构已不完全是差序格局。 D .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是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治理时既不能完全抛弃建立在差序格局上的治理模式,也要守正出新。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差序格局中“自我主义”的一项是(   )
      A .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B . 《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 《墨子》:“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D . 《礼记》:“古之欲明明德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4. (4) 鲁迅在《故乡》中深情地讲述了少年闰土和“我”的往事,请结合材料,分析《故乡》片段中如何体现“差序格局”的特点。
  • 2. (2021高一上·嫩江月考)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我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③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够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命了。

    ④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⑤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

    ⑥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⑦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摩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

    ⑧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⑨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⑩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⑪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1997年9月16日

    (有删减)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将几颗外壳呈黑色,极硬的洪湖莲子投入池塘,怀着希望和忐忑,期盼莲子在淤泥的包围中慢慢萌芽。 B . 历经两年的期待,在第三年出现奇迹,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圆圆的绿叶,作者内心得到一丝慰藉但还是略感失望。 C . 第⑨段写作者坐在塘边观绿肥红肥,观莲瓣坠落,内心宁静,这是作者对生命的深刻体悟,也是一种超然之态。 D . 在冰下冬眠的荷花,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这是作者的独到之思,也流露出作者的失意感伤。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一年一年地翘首祈盼,几棵弱小的莲子,就在这关注、企盼中慢慢长叶,作者尽情的渲染为下文荷叶满塘蓄势。 B . 莲子、荷花的生存状态与作者的心境、情绪融合,成为作者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者为我们创设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C . 本文是季羡林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佳作。文章语言清新俊逸,行文平易晓畅,直白中蕴蓄着哲理,情感朴素真挚,令人感动。 D . 《荷塘月色》写月夜荷塘的静态,力求描绘出物境之美;本文写荷花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的成长动态,重在表现莲荷的高洁顽强。
    3. (3) 作者在第⑦段阐发了对生命的感悟,请结合文本谈谈这种感悟由何而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
  • 3. (2021高一上·嫩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感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佘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 句读,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B .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为人治病。 C . 六艺,指儒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六项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D . 经传,指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与解释经文的书的合称。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分别提出了教师的职能在于“传道、受业、解惑”和“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B . 作者针对社会现状,用圣人和众人、“于其子”和“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对比论证,论证了从师而问的重要性。 C . “圣人无常师”与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相呼应,并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 D . 最后一段“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古道”指“从师而问”,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4. (2021高一上·嫩江月考)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下列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围绕夔州的秋季,描绘了诗人登高的见闻,峡中传来“猿啸”之声,江水洲渚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字字精当。 B . 颔联两句写远景,诗人视野极为开阔,“萧萧”写出了落叶之声态,肃杀可闻;“滚滚”写出了大江东去之声势,雄迈可见。 C . 颈联诗人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着笔,将羁旅愁与孤独感,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厚重深沉。 D . 与杜甫的另一首诗《望岳》相比,诗人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不再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2. (2) 诗歌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5. (2021高一上·嫩江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曹操《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 。”
    2. (2) 《荀子•劝学》中,“ ”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
  • 6. (2021高一上·嫩江月考)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零散种植了几棵石榴树,入夏时节,在自然的滋润下,渐渐花开,宛若少女的新裙 , 远远望去,在翠绿的枝叶中耀眼夺目。

        石榴传入我国之初,是御用之物,仅种植在皇家苑囿,作观赏之用,后来才作为果树栽种在平民百姓之家,经过千百年的选育,如今已有许多优良品种。石榴营养丰富,全身都是宝,有“九州神果”的美称,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石榴枝繁叶茂、花色艳丽、花果期长,观赏价值极高。其春季嫩叶鲜红,夏季花艳灿烂,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蟠虬,季季有景;可植地庭院。又可造景盆栽,还可栽种行道,是良好的园林观赏树种。石榴树叶绿浓密,可净化吸收二氧化硫、氯气、烟尘等有害气体,也是净化美化环境的环保卫士。花卉市场上可常见观花观果的小微盆栽,可做花卉造景也可摆放在阳台或室内,净化空气又清新雅致,美不胜收。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九州神果”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B . 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C . 古人作文强调有物有序:“有物”就是内容充实;“有序”就是条理分明。 D . 台湾民进党当局自认为“聪明”,抱紧美国大腿就安全?殊不知这是玩火自焚。
    2. (2) 下面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石榴花的形象和少女的新裙自然舒展的形态相似,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B . 石榴花的色彩和少女裙子的色彩相近,两者颜色同样鲜艳靓丽。 C . 用少女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石榴花典雅、圣洁、热情好动等特点。 D . 作者运用比喻手法让读者从视觉上体会到石榴花的魅力,给人美的感受。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春天的石榴花有鲜嫩的绿叶鲜红的花朵,夏季的石榴花颜色鲜艳灿烂夺目,到了秋天枝头上结满了果实,冬天石榴花的枝干弯曲盘绕;可以在庭院栽种,又可在室内造景盆栽,还可以在人行道上栽种,是良好的园林观赏树种。”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 7. (2021高一上·嫩江月考) 下面的一段话中有两处语言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 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能有效改善眼睛疲劳和眼睛干涩。此外,这种物质还是骨骼正常生长的必需物质,对促进婴幼儿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胡萝卜最好要熟吃,由于它里边含有脂溶性维生素,生吃会避免大部分胡萝卜素不能被人体吸收。最好将胡萝卜切成块与肉类一起用高压锅炖食,以提高胡萝卜素的吸收率。

四、写作
  • 8. (2021高一上·嫩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黑塞在《读书:目的和前提》中认为,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

    材料二:朱光潜在《谈读书》中认为,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的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材料三:毛姆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认为,人的一生就像一条小溪,读过的书就像一滴水,不会对整条小溪的水质产生改变。然而当这些水滴积累得足够多的时候,人就会在某一瞬间改变了流向,但你无法说出是因为哪一滴水引起的。

    我校拟举行读书分享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700字。

五、其他
  • 9. (2021高一上·嫩江月考) 阅读下面语句并回答问题。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孟子•离娄上》)

    1. (1) 将上面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2. (2)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 10. (2021高一上·嫩江月考) 李东阳曾经在《怀麓堂诗话》中评价李白的诗“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请你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给这句话写一段评点。
  • 11. (2021高一上·嫩江月考)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

        畅游三晋大地,品读华夏历史,坚定文化自信,体味精彩人生。 2020年8月11日,“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启动仪式在大同云冈石窟景区隆重举行。“游山西•读历史”活动,是山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提升山西旅游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创新载体。据悉,山西省到2021年将打造10条成熟的研学旅游线路,建设20处国宝级文物活化利用试点,培育30个研学游示范基地,改造提升60个历史文化景区,完善一批文化文物场所软硬件设施,开发一批有影响的创意产品和宣传产品,提升一批历史文化品牌节庆活动,在全省旅游场所全面开展活动。到2023年,把“游山西就是读历史”培育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构建完整的文化文物资源活化利用体系,有力提升山西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 12. (2021高一上·嫩江月考) 如图是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志,请写出除文字以外的主要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含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