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省份 | 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
陕西 | 米脂、绥德(2)、西安、陕北 |
山东 | 腾县(2)、邹城 |
内蒙古 | 和林格尔(2幅壁画) |
江苏 | 泗洪、睢宁 |
表1
时期 | 僧人名号命名特点 |
三国 | 以国为姓,音译或意译其名,如来自天竺的僧人一般冠以“竺”姓 |
东晋 | 以佛法僧为姓,音译其名,如佛陀耶舍、法护、僧伽提婆 |
隋唐 | 山名+法名,如百丈怀海;地名+法名,如曹溪慧能;寺名+法名,如法眼文益;尊号+法名,如义净法藏;俗名+法名,如司马道信 |
唐代流外官的四等考第 | |
等第 | 资格 |
1 上 | 清谨勤公,勘当明审 |
2 中 | 居官不怠,执事无私 |
3 下 | 不勤其职,数有衍犯 |
4 下下 | 背公向私,贪浊有状 |
材料一:在我国先秦时期两部著作—《墨子》与《山海经》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煤炭。记载虽并不详细,但史料价值极高。《墨子》中把煤称为“每”(明代有人把每加上火字旁,写成“烸”,把煤称作烸)。彼时在战争中,可以利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浓烟,以烟幕制胜。《山海经》一书中把煤炭称为“石涅”,这个名字与煤的特征较为接近。此书明确指出煤炭赋存地赋存方位以及与某些植被的关系。在矿业管理上,我国周代已出现“卝”(矿)人这一称谓,并明确了其责任范围,说明已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在煤炭采挖技术上,可以借鉴已经较发达的金属矿开采技术。
——吴晓煜《中国古代煤矿史的基本脉络和煤炭开发利用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煤炭技术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只是到了17、18世纪才开始落后于西方。以手工操作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代煤炭技术进入近代发展时期,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王朝中的洋务派在“自强”“求富”和“中体西用”的口号下,建立了一批近代工业,这些军用和民用企业都要消耗大量的煤炭。为了满足近代工业用煤的需要,洋务派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西方的采煤技术,兴办新式煤矿。所谓新式煤矿,即使用机器的煤矿。在当时,新式煤矿仅仅是在提升、通风和排水三个生产环节上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提升机、通风机和排水机,而其他生产环节仍然主要靠人力或畜。
——摘编自周岩、胡茹《中国近代煤炭开采技术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著名学者郑师渠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版)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分期及各时期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汇总。
时期 |
特征 |
先秦 |
中国文化的孕育和奠基时期:由迷信天命到敬德保民、注重礼乐、政治制度不断发展、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民族认同等 |
秦汉 |
|
魏晋—隋唐 |
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儒释道三家并立、民族文化逐渐融合、南北文化地域特征明显等 |
宋元 |
|
明清前期 |
中国文化盛极而衰的迟暮时期:专制的强化致使思想僵化、西集大成与僵滞并存等 |
——据郑师渠等《中国文化通史》
阅读上表,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与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时期进行补写,并说明理由。(要求:补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材料 隋朝建立后,儒家传统礼仪备受文帝的重视。礼部也因此屡次颁布律令,继承和发展汉代礼仪,使之更加细致,也更加系统化。隋文帝认为,道教思想中追求一体的理念和佛教一不可分的思想与儒家大一统的观念相吻合,因此下诏提倡和保护佛道两教。他摈弃了北周武帝用暴力武断压制宗教文化发展的做法,赢得了广大宗教信徒的支持,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各阶层、各方面人们的拥护。隋炀帝担任扬州总管时,团结和招徕在南方有广泛影响的儒、道、佛三教代表人物,修订编纂因战乱散佚损坏的佛教经籍凡四藏,经卷近10万轴。此外,杨广的身边还聚集了大量南方著名文人,称为王府学士,竭力修撰书籍,凡经术文章、兵农地理、医卜释道等,内容包罗万象。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