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喀什莎车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2-01-07 浏览次数:1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9小题,每小题3分,共57分。
  • 1.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是指(   )
    A . 郡县制 B . 皇帝制度 C . 三公九卿制 D . 中外朝制
  • 2. (2021高一上·辉南月考)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C .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3.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某校高一学生开展历史兴趣小组活动。其中一个小组搜集了下面一组图片,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 .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变迁 B . 丝绸之路的开辟 C . 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D . 中外文化的交流
  • 4.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如表是唐开元九年(721年)敦煌地区部分农户实际授田情况表,这说明当时(   )

    农户

    实际授田(亩)

    应授田(亩)

    占应授田比例

    赵玄义

    11

    52

    21.2%

    于善意

    28

    161

    17.4%

    杜克生

    40

    201

    19.9%

    A . 土地兼并情形严重 B . 边疆商贸经济兴盛 C . 经济格局出现变动 D . 赋税制度发生变化
  • 5. (2023高一上·信丰月考) 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战国时期的荀子则主张隆礼重法。春秋时期老子主张退回小国寡民的时代,而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则主张顺应民时、轻徭薄赋。思想领域的这种演变(   )
    A . 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 . 体现了思想家理想化的社会诉求 C . 得益于儒道两家的融合 D . 集中体现了下层平民的内在要求
  • 6.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很多人的衣冠语言与中原无异。同时,少数民族尚武、勇健的气质传入中原地区,使中原呈现出慷慨、激越、豪放的气质。这说明当时(   )
    A . 南北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 . 区域间经济文化不平衡性加重 C . 北方家庭经济农牧互补 D . 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走向交融
  • 7.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中国古代官职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官制发展史上,最早成为中国历史上得以取代地方贵族领主而成为职业官僚的是( )
    A . 诸侯王 B . 郡守、县令 C . 丞相 D . 巡抚
  • 8.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汉武帝时期,平准是“坐商”的性质,是在物价波动的时候来调节商品的价格;均输是“行商”的性质,在地区之间调剂物资余缺。两者都归国家管理,这意味着国家既掌握着零售市场,又掌握着批发环节。可见,该政策(   )
    A . 保障了大商人的经济地位 B . 旨在削弱王国经济实力 C . 属于国家掌控经济的体现 D . 不利于国计民生的稳定
  • 9.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北魏洛阳佛寺及与之相关的名人铁事、奇谈异闻,其中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股卓”。材料反映了( )
    A . 魏晋战乱对洛阳的影响较小 B . 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社会发展 C . 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D . 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繁荣
  • 10.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汉光武帝刘秀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实施度田,并六次下诏释放奴婢。这些措施体现出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注重( )
    A . 扶植豪强地主 B . 强化中央集权 C . 休养生息 D . 遏制地方势力
  • 11.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变,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   )
    A . 改变了旧式价值观念 B . 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 C . 推动了传统社会转型 D . 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
  • 12.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东晋长江下游扬州“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同化作用范围甚广”。南北朝时期,夷夏之辨尤为激烈,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僭伪”。材料反映了(   )
    A . 分裂对立阻碍文化认同 B . 经济发展已趋于平衡 C . 不同文化区域差异加强 D . 分裂中蕴含统一趋势
  • 13.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下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

    时期

    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

    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

    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

    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 . 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 . 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 . 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 . 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 14.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A . 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B . 秦国是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 . 秦国军事力量强大,进行兼并战争 D . 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 15.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被邓小南称为揭开宋代政治史奥秘和把握宋代政治制度史精髓关键的祖宗之法,宋太宗将其概括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对事情长远考虑,提前安排,建立制度,防止隐患)由此可见,祖宗之法的形成是(   )
    A . 国防建设的需要 B . 国家现实的需求 C . 统治危机的表现 D . 政治成熟的标志
  • 16. (2021高三上·赣州期中) 南宋人王林说:“唐末进士不第,如王仙芝辈倡乱,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土之不得志者也。……故圣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作者认为宋代科举制(   )
    A .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 促使社会底层好学上进 C . 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D . 误导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 17. (2021高三上·六安月考) 据表可知,清代(   )

    顺治

    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称号

    康熙

    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称号

    雍正

    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乾隆

    确立金瓶掣签制度。清政府规定达赖、班禅去世后再选的转世灵童要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从朝廷颁发的金瓶中抽签决定

    A . 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统治 B . 中央政府对西藏因俗而治 C . 政府高度关注边疆问题 D . 君主均重视对西藏的管理
  • 18.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刘珙在修复岳麓书院时指出:“是固章圣皇帝所以加惠一方,劝厉长养以风天下者,而可废乎?”明代学者李东阳在《衡山县重修文定书院记>中说:“书院之作,乃古庠序之遗制。……今虽建学置师遍于天下,无俟乎其它,而前贤往迹,风教之所关,亦不容废,如兹院者是也。”材料可用于说明(   )
    A . 科举制度的发展推动了书院教育兴盛 B . 理学的传播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 宋明时期书院成为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D . 社会教化是书院发展兴盛的重要动因
  • 19.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将孔子与诸侯一起列入“世家”,老子、孙子、韩非、苏秦、扁鹊与人臣一起列入“列传”,而墨子仅二十四个字述及。这反映出,当时( )
    A . 正统思想已经形成 B . 底层民众受到歧视 C . 思想流派异彩纷呈 D . 阶级分化日益加剧
二、材料分析题,共43分
  • 20.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明代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主人公宋小官被嫌贫爱富的岳父母抛弃,夫妻被迫分离,穷困潦倒。后来通过做生意,逐渐积累了巨额资金,就在南京凤仪门内,买了一个几十间房屋的大宅子,接回了苦苦等待的妻子。然后又和大多数商人一样,置买大量土地,依靠收地租,过上了富足悠闲的生活。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 (1) 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分析,主人公通过什么方式摆脱了穷困潦倒的境遇?宋小官大量买田置地,是因为当时政府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21.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读图旨要

    明初加强君主专制,对外实行海禁与朝贡贸易。北方蒙古是明朝前期统治的心腹大患,后期东北女真瞩起成为新的威胁。清军人关,明王朝统治在内外交困中土崩瓦解。

    问题导引

    观察地图,说说明朝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外部威胁有哪些。

  • 22.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看图释史

    考古发现是了解远古社会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石器时代各类遗址、遗物为我们测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依据。

    1. (1) 看一看图中所示陶器形制及出土地点,揭示了哪些原始先民生产和生活的信息?
    2. (2) 想一想上述考古遗址中的陶器形制各具特点,这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