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高考模拟调研卷(二)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26 浏览次数:164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2022·包钢厂一模) 殷周之际,中国政治与文化急剧变革。殷人认为其有天下是“天命降监,下民有严”,西周成王则告诫诸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由此可知,殷周之变的内涵之一是(   )
    A . 走向贵族分封政治 B . 神权政治色彩消除 C . 敬天保民观念产生 D . 形成家国一体格局
  • 2. (2021·重庆模拟) 西晋时期“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北方人常常谑称南方人为“鱼鳖之徒”。至北魏时期,京城洛阳食鱼之人渐多,甚至出现了“洛鲤伊鲂,贵于牛羊”的景象。这一变化表明(   )
    A . 南北饮食习惯趋同 B . 北方民族交融加强 C . 北方农业得到恢复 D . 南方经济地位上升
  • 3. (2022高三上·荆州月考) 有学者指出,“辉煌的隋唐大运河,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隋朝在洛阳及周边地区广设粮仓(如图),回洛仓储粮达3.55亿斤,洛口仓“周回二十余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以还”。隋朝粮仓的设置(   )

    A . 稳定了粮价,巩固了统治 B . 巩固了北方的经济地位 C . 促进了运河交通发展 D .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 4. (2021·重庆模拟) 宋代士人在回归儒家经典时弃汉唐主流而“自寻义理”,形成“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局面。苏轼公然说“武王非圣人”,王安石推崇孟子而非难荀子,司马光则反之。这表明宋代士人(   )
    A . 融合佛道思想于儒学 B . 具有独立和创新精神 C . 囿于政治派别之私见 D . 致力于探求万物本原
  • 5. (2022·咸阳二模) 顾炎武遍游天下,他发现“天下州之为唐旧治者,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进而感慨道“治化之进退,诚为可忧”。由此可知,顾炎武(   )
    A . 心系天下,倡导经世致用 B . 揭示出明清国力衰退的危机 C . 反对大兴土木、奢靡浪费 D . 反思了过度集权的历史教训
  • 6. (2021·重庆模拟) 1889年,奉命出使美国、秘鲁的崔国因指出:“当今之世,有理而无势,实不能以理屈人也”,“故外国有抵制之法,有报复之法,甚且有以势伸理之法。势伸,而理与俱伸矣”。这一看法(   )
    A . 积极鼓吹变法图强 B . 主张以国际法维护主权 C . 认识到列强霸权的现实 D . 要求顺应国际时势参与竞争
  • 7. (2021·重庆模拟) 据统计,1897~1911年间在上海、天津、汉口三地所建的19家棉纺织厂中,12家为官僚所办,3家为买办所办,2家为商人或绅士所办;1912~1922年间在上述三地成立的32家棉纺织厂,商人、官僚、绅士所办的分别为21家、6家和2家。以上数据表明(   )
    A . 私人资本日趋活跃 B . 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共识 C . 官办工业走向没落 D . 新式工业发展极不平衡
  • 8. (2022高一下·西昌期中) 从1937年11月到1941年12月,上海的外国租界形如孤岛。一批身处“孤岛”的电影工作者排除困难,拍摄了《木兰从军》《梁红玉》《苏武牧羊》等一批广受观众欢迎的影片。这些影片意在(   )
    A . 丰富电影艺术内容 B . 激发民众爱国救亡 C . 满足社会文化需求 D .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 9. (2021·重庆模拟) 1980年4月,国务院召开长期计划座谈会,邓小平、陈云等人提出:降低积累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积累率以25%为好,适当提高消费基金的比重;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农业、轻工业要发展得快一些。这些发展思路(   )
    A . 打破了计划经济束缚 B . 推动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C . 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D . 完成了经济领域的拨乱反正
  • 10. (2021·重庆模拟) 雅典公民与外邦人、外邦居民之间的婚姻曾经不受法律约束。公元前4世纪,该类婚姻则被看作“公共诉讼案件”,任何人都可以对之进行起诉。法律规定,同雅典女子结婚的外邦男子将被卖为奴隶,娶外邦女子的公民也将被处以罚款。这一婚姻立法(   )
    A . 反映了贵族政治特点 B . 意在维护城邦整体利益 C . 维持了城邦封闭状态 D . 体现了直接民主的弊端
  • 11. (2021·重庆模拟) 欧洲与中国直接的瓷器贸易始于明代

    16世纪

    中国瓷器大量流入葡萄牙里斯本

    16世纪

    西班牙开辟菲律宾—墨西哥—欧洲瓷器贸易

    17世纪

    荷兰垄断了欧洲和中国的瓷器贸易

    18世纪

    法国、英国成为欧洲市场上中国瓷器的主要经营者

    据上表可知,中欧瓷器贸易(   )

    A . 数量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B . 主导的西欧国家越来越多 C . 推动了全球经济贸易联系 D . 提高了欧洲制瓷技术水平
  • 12. (2021·重庆模拟) 1762年,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写道:“人民在立法权中无法被代表”,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这表明卢梭(   )
    A . 主张人民主权 B . 要求普遍选举 C . 否定议会政治 D . 主张分权制衡
  • 13. (2021·重庆模拟) 1864-1873年,近三分之二的英国贸易是以制成品换取原料和食品,之后的30年间这一比重降低到三分之一。1870年后的20年间,英国制成品和半制成品进口额由占进口总额的18.4%逐步提高到24%。这表明英国(   )
    A . 对外贸易逆差扩大 B . 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C . 经济霸主地位削弱 D . 竭力主导世界市场
  • 14. (2022高一下·北仑期中) 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这一变化(   )
    A . 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 B . 有效避免了战争与冲突 C . 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D . 突出了大国协调和大国作用
  • 15. (2021·重庆模拟) 表:1897~1989年俄罗斯(前苏联)欧洲部分农业地区的变化

    地区类型(人口密度)

    1897年(%)

    1959年(%)

    1989年(%)

    1897~1989年(万平方公里)

    1~5人/平方公里

    174

    22.6

    34.3

    +69.7

    5~10人平方公里

    11.3

    19.2

    23.2

    +48.8

    10~25人/平方公里

    27.5

    27.6

    19.8

    -31.9

    25~50人/平方公里

    20.5

    11.4

    3.9

    -68.6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前苏联)(   )

    A . 受到世界大战的严重冲击 B . 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C . 集体农庄提高了生产效率 D . 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 16. (2021·重庆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战国以来零乱错杂的交通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和改建,大修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将各国道路纳入统一的交通系统之中。秦代形成的陆路交通网在汉时又历经拓修完善,并随疆土的扩展进一步延伸。自长安而东,经洛阳达临淄,为东路干线;自长安而北,直达九原郡,为北路干线;自长安向西,经由河西走廊,延长到西域诸国,为西北干线;自长安向西南经汉中,以达成都,并远至云南,为西南干线;自长安向东南出武关,经南阳,以达江陵,为南路干线。此外,还有一些支线和水运干线通向全国。由此,疏密交错的交通干线、支线结织成网,形成全国规模的交通系统。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等

    材料二:敦煌悬泉置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汉代邮驿机构遗址。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悬泉置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悬泉置由坞院、房屋、马厩等设施构成,其中坞院总面积2500平方米,院内有房间27个,常驻人员包括官吏、驻军、办事员等30余人。(图为悬泉置复原略图)考古人员在悬泉置遗址中发掘出6000余件生活用品,有竹木漆器、铜器、陶器、皮革、丝绸、毛麻织品等。从悬泉置出土的汉简文书有25000余枚,内容有皇帝诏书、国家法律、行政文献、驿站文书档案和工作记录等。出土汉简表明,《汉书·西域传》上记载的西域诸国如楼兰、于阗、康居、莎车等国的国王或使团都曾经在此停驻。悬泉汉简中还发现了“浮屠简”,以及《论语》《孝经》的一些残片。悬泉置遗址出土了460余件纸张,其中9件是写有文字的汉代残纸。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发现的最早的书写纸。汉代“列邮置于要害之路”,形成了完备的邮、驿、亭、置系统。悬泉置始设于汉武帝时期,在汉代存续了200多年。从长安到敦煌,汉代里程简记载了46处停靠站点,每一处都应是具有类似悬泉置的功能和规模设施,负责传递朝廷公文和军情急报、接待过往官员和西域使者。

    ——摘编自《微博考试研究所大汉帝国》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交通建设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 (2) 悬泉置遗址考古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20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试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其理由(至少三个方面)。
  • 17. (2021·重庆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国初年,在“实业救国”“科学建国”思潮的推动下,留学美欧的青年学子大多选择学习机械工程、采矿冶炼等专业,走上“科学救国”之路。留美学界先后创立中国科学社(1915)、中国工程学会(1922)等科学学会,创办《科学》期刊,大力倡导科学救国。1915年《科学》杂志在发刊词中,全面论述了科学的强大威力,旗帜鲜明地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这一看法,正切合了文化革命与文化建设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以《新青年》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的先导。与此同时,随着欧战的爆发,特别是大战显示的巨大破坏力,也使得部分国人对西方文明、对科学的认知发生了转变。国内知识界逐渐形成一个质疑科学功用与价值的“反科学”思潮。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西方文明,是战争的“罪魁祸首”,所谓“欧洲三百年科学,尽作驱禽食肉看”(严复,1918)。对此,中国科学社创办人任鸿隽指出,在充分享受科学益处的西方,“科学在性质上、组织上,皆有扩充之势,无畏缩之兆”。1924年《科学》杂志发表社论指出,“科学之为科学,自有其本身之价值,不因物质文明之有无而增减。……人自无良,何预科学,因噎废食,窃为国人所不取也”。

    ——摘编自张剑《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演进》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科学救国”思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20年代关于“科学救国”的争论进行评述。(要求:提出看法,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8. (2021·重庆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9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全球战略的四点行动计划,其中第四点为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使不发达地区的进步与发展能受益于我们(美国)先进的科学和发达的工业”,“使他们走向自由的方向”,史称“第四点计划”。1950年计划开始实施,重点向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工业、教育、卫生、社会福利领域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到1953年,美国财政拨款逾3亿美元,在35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上千个援助项目。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印尼、泰国等国成为美国过剩产品的销售市场。在中东地区,美国鼓励私人资本投资石油开采业。到1956年,中东石油开采额中美国所占比例增加到65%。在拉美地区,美国的原料生产与加工企业居于垄断地位。1963年,美国政府一特别委员会说,在马歇尔计划之后的援助中,大部分为军事援助,用于经济发展、教育卫生方面的援助极少,而且拨给的只是少数一些美国的铁杆盟友,大多数不发达国家几乎是什么也没有得到。

    ——摘编自刘国柱《第四点计划与杜鲁门政府在第三世界的冷战战略》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四点计划”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第四点计划”。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