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路径
③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实验名称 | 试剂 | 试剂用途 | |
A. | 脂肪的鉴定 | 50%的酒精 | 洗去材料表面浮色 |
B. | 光合色素的提取 | 无水乙醇 | 溶解并分离色素 |
C. |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 95%的酒精 | 洗去卡诺氏固定液 |
D. | 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调查 | 70%的酒精 | 杀死并固定小动物 |
选项 | 实验 | 酒精浓度 | 作用 |
A |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 无水乙醇 | 使细胞分散开来 |
B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无水乙醇 | 分离色素 |
C | 观察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 50% | 洗去浮色 |
D |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 70% | 洗去固定液 |
①脂肪的鉴定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③证明DNA半保留复制 ④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⑤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
编号 | 实验名称 | 实验操作或现象 |
① |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 观察蝗虫精巢切片时,能看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
② |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 低倍镜下可观察到: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均一致 |
③ |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 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
④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 滴加培养液时,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让其渗入 |
①探究酶具有高效性时,设置无机催化剂和生物酶两组实验
②健那绿染色观察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蓝绿色清晰可见
③鉴定蛋白质时,应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待测样液
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保温
⑤用蝗虫的精巢细胞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⑥用绿色植物成熟叶肉细胞既可以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也可以进行观察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
⑦在模拟减数分裂实验中,若用3对同源染色体来模拟,则需用3种不同颜色橡皮泥制作
⑧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使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变为灰绿色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④去雄后自然授粉⑤去雄后人工授粉⑥授粉后套袋隔离⑦授粉后自然发育
材料一: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热带草原上,学名叫波巴布树。因为猴子喜欢吃它的果实所以人们称它为“猴面包树”。它的花大而美。它的果肉多汁,含有有机酸和胶质,既可生吃,又可制作清凉饮料和调味品。在果肉里包裹有很多种子,种子含油量高达15%,榨出的油为淡黄色,是上等食用油。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质,是当地居民喜爱吃的蔬菜。嫩叶可做汤,味道极佳。树皮里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制作绳子和乐器的弦,也可作为造纸原料,很早以前人们还用它来制作粗布。它的根部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它的树干具有强大的储水能力。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称为“生命之树”。
某兴趣小组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虹玉6号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补充相关细节:
Ⅰ.实验原理:,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Ⅱ.材料用品:新鲜的普通玉米籽粒,新鲜的虹玉6号玉米籽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量筒。
Ⅲ.方法步骤:①将两种玉米籽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试管中加入新鲜的虹玉6号玉米籽粒组织样液2mL,乙试管中加入。
③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
④观察。
Ⅳ.预期结果:。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
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没有被放射性标记的。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后进行离心。
①选取 的朱槿植株,取侧枝中部,截成15cm长的插条,上端在节上0. 5 cm处 平剪,下端在节下1cm处削成斜面,插条上部留2-3片叶;
②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水溶液;
③将植株 ;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每7日观察生根情况,统计生根数并计算平均值。 结果如表所示:
生根数(条) 2,4-D浓度(mg/L) 时间 |
0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第7天(平均值) |
0 |
0 |
0 |
0 |
0 |
0 |
0 |
第14天(平均值) |
1.6 |
4.6 |
6.6 |
3.4 |
2 |
1.2 |
1 |
第21天(平均值) |
5.8 |
11 |
13 |
7.6 |
7.2 |
4.2 |
3.4 |
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③。
组别 |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 肺炎双球菌 |
1 | 100 ug/mL蛋白质H | 生长正常 |
2 | 20 ug/mL青霉素 | 生长正常 |
3 | 2 ug /mL青霉素+100 ug/mL蛋白质H | 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