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 |
内阁与议会关系 |
政局 |
|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
内阁总辞职,内阁与首相政治上共进退 |
内阁有权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
在1801年到1937年仅更换44届内阁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内阁的更替并不是全体部长的大换班,而只是总理下台 |
内阁无权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
1870年到1940年共更换了108届内阁 |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的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8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50年代,霍布斯等人的平等自由思想在英国备受关注,对选官理念有长远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和专业化。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随后英国相继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据统计,1931—1948年,取录各类考试及格人员近300万人。
材料一 早在周初,周公旦鉴于商朝失德亡国,提出了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明德慎罚等主张,强调将“明德”“敬德”“成德”作为施政的理论基础和以德化民的具体措施。经过两汉儒家对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并将这种本用关系提升到与自然现象“昏晓阳秋”一样永恒而不变。 明太祖在《大明律》成时,特别宣誓臣民“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据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整理
材料二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恩主诈骗被保护人的,应宣誓充作‘牺牲’,奉献于神”。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处死以祭谷神。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以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不发达的状况深刻地影响了古罗马刑法中公犯与私犯的规定,以致造成两者的失衡。
——据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评价与影响》整理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发生,政府开始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流行病肆虐,政府开始干预、控制疫情。英国从1841年开始实施免费疫苗接种,这是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1848年公众健康法案》的出台标志着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强调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1865年,英国开始组建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的研究体系。这种对疾病的科学预防与控制,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等《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材料二 各国应该团结起来,加强协作,共同应对,不应互相“甩锅”。各国需作好全面的准备,现在最大的敌人不是病毒,而是恐惧、谣言和歧视。各国尽快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强数据、技术的共享,加快疫苗的研发;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摘编自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共担责任、全球声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经济影响》
材料若干重要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数及城市化率统计表
年份 |
全国总人口数(万人) |
城市人口数(万人) |
城市化率(%) |
1820 |
37377 |
2420 |
6.5 |
1840 |
41281 |
2769 |
6.7 |
1843 |
41724 |
2825 |
6.8 |
1893 |
33671 |
2769 |
8.2 |
1901 |
42645 |
4173 |
9.8 |
1920 |
44715 |
4742 |
10.6 |
1931 |
46884 |
5106 |
10.9 |
1936 |
46962 |
5281 |
11.2 |
1949 |
54167 |
5765 |
10.6 |
——据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阅读材料,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演进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要求:时间尺度明确,依据需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