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3-14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26. (2020高一上·房山期末) 补齐物质及其用途的连线

    物质               用途

    A.过氧化钠——a. 作供氧剂

    B.液氨               b. 作制冷剂

    C.浓硫酸             c. 作医用消毒剂

    D.酒精               d. 作干燥剂

  • 27. (2020高一上·房山期末) 选择装置,完成实验。

    1. (1) 用自来水制备蒸馏水,选用(填序号,下同)。
    2. (2) 从食盐水中获取氯化钠,选用
    3. (3) 用NH4Cl和Ca(OH)2制取NH3 , 选用
  • 28. (2020高一上·房山期末) 《天工开物》记载的炼锡方法基本上就是现代碳还原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O2 + 2C=Sn + 2CO ↑。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填化学式)。在该反应中,若消耗了1mol SnO2 , 则生成mol Sn,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 29. (2020高一上·房山期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为人熟知,其实二氧化碳是一种被误解、误判的资源。我国科学家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等液体燃料实现 “人工碳循环”,不仅能缓解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中国团队研究出的铂(Pt)—硫化钼原子级分散催化剂,能有效拉近催化剂表面Pt原子之间的距离,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实验表明,近邻Pt原子在CO2加氢转化为甲醇的过程中表现出比孤立Pt原子更高的催化活性。理论研究揭示了催化CO2加氢过程中相邻Pt原子间的协同作用。

    针对这种“两个近邻Pt原子的催化活性高于两个孤立Pt原子的催化活性之和”的现象,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的新概念,突破了人们对单原子之间互不干扰的传统认识,为操纵催化性能创造新的途径。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1. (1) CO2转化为甲醇属于物理变化。
    2. (2) CO2转化为甲醇可缓解温室效应,还可作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3. (3) 新型催化剂的研发,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
    4. (4) 在催化CO2加氢转化为甲醇的过程中,两个近邻Pt原子的催化活性低于两个孤立Pt原子的催化活性之和。
  • 30. (2020高一上·房山期末) 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实现几种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任务I:从以下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实现的转化。

    试剂清单:①浓H2SO4②稀H2SO4③酸性KMnO4溶液④品红⑤Cu

    1. (1) 写出实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 (2) 设计实验证明实现了该转化(写出操作和现象)

      任务II:实现硫元素在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

      溶液SO2Na2SO3溶液Na2SO4溶液

    3. (3) 欲制备Na2S2O3 , 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
      A . Na2S+S B . Na2SO3+S C . Na2SO3+Na2SO4 D . SO2+Na2SO4
    4. (4) 转化Ⅱ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填物质类别)
    5. (5) 转化Ⅲ可以通入氧气来实现,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
  • 31. (2020高一上·房山期末) 细菌可以促使铁、氮两种元素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耦合两种元素的循环。耦合循环中的部分转化如下图所示。

    1. (1) 上图所示氮循环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有(填字母序号)。

      a.N2转化为氨态氮         b.硝化过程 c.反硝化过程

    2. (2) 氮肥是水体中氨态氮的主要来源之一、检验氨态氮肥中的实验方案是
    3. (3) 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发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 (4) 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该反应中,当产生0.02mol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5. (5) 土壤中的铁循环可用于水体脱氮(脱氮是指将氮元素从水体中除去),结合图示中的转化,土壤中的铁循环脱除水体中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下:6Fe3++2=6Fe2++N2↑+8H+
三、综合题
  • 32. (2020高一上·房山期末) 某小组研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

    实验Ⅱ

    请回答:

    1. (1) 实验Ⅰ中湿棉花的作用是
    2. (2) 实验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甲同学观察到实验Ⅰ中持续产生肥皂泡,实验Ⅱ中溶液B呈现红色。说明溶液A中含有
    4. (4) 乙同学观察到实验Ⅰ中持续产生肥皂泡,但实验Ⅱ中溶液B未呈现红色。溶液B未呈现红色的原因是
  • 33. (2020高一上·房山期末)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Cu 和浓HNO3、稀HNO3反应时,发现生成溶液的颜色有差别。Cu和浓HNO3反应后的溶液为鲜艳草绿色,而Cu和稀HNO3反应溶液为蓝色。
    1. (1) 写出Cu和浓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该研究性小组成员对反应后生成的溶液颜色差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甲同学认为:绿色是硝酸铜溶液浓度较大引起的,即Cu(NO3)2浓溶液显绿色,Cu(NO3)2稀溶液显蓝色。

      乙同学认为:绿色是NO2溶于Cu2+溶液引起的。

      ①甲同学用Cu(NO3)2晶体配制成稀溶液,溶液为浅蓝色,随着Cu(NO3)2固体的加入,最终配成饱和溶液,颜色逐渐变深,但始终是蓝色。该现象可证明甲同学推测(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乙同学将Cu与浓HNO3反应后的绿色溶液稍微加热,放出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色,证明乙同学推测可能成立。

      ③乙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向不同浓度的铜盐溶液中通入NO2气体,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如下表:

      不同浓度铜盐溶液中通入NO2气体的现象

      实验编号

      饱和Cu(NO3)2溶液体积/mL

      2

      1

      0

      0

      蒸馏水体积/mL

      0

      1

      0

      1

      饱和CuSO4溶液体积/mL

      0

      0

      2

      1

      现象

      蓝绿色

      蓝绿色

      绿色

      绿色

      对比实验1和2,或对比实验3和4,可以得到结论。对比铜与浓硝酸的反应,生成的部分NO2 也会溶入溶液,使溶液呈现绿色。说明“反应混合液”呈绿色确实与NO2气体溶解有关。

    3. (3) 丙同学查阅文献:浓硝酸和铜的反应因为有亚硝酸(HNO2)生成,进而可以和Cu2+ 结合成亚硝酸化合物,而铜的亚硝酸化合物是绿色的。

      ①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生成了亚硝酸(HNO2),取一支试管加入浓硝酸1 mL,插入铜丝后,快速反应,有红棕色气体放出,溶液为绿色;然后加入3滴30%的H2O2溶液,震荡后溶液变为蓝色。分析原因是H2O2和反应过程中生成的HN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写出H2O2和H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丙同学继续设计实验验证。取1 mol/LCu(NO3)2溶液2 mL,加入1 mol/L的NaNO2溶液3滴,观察溶液变为绿色,再加入3滴30%H2O2和1滴浓硝酸。溶液很快由绿色变为蓝色。由此可以得到Cu和浓HNO3反应后的溶液为绿色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