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丝压扁、掐丝成型 | 铅丹化合、熔制描绘 | 高温焙烧、逐层烧结 | 酸洗去污、胎体镀金 |
|
|
| |
A | B | C | D |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方法 | 现象 | 结论 | |
A | 观察氯水颜色 | 氯水呈黄绿色 | 氯水中含有Cl2 |
B | 向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 | 有无色气体产生 | 氯水中含有HClO |
C | 向红色纸条上滴加氯水 | 红色纸条褪色 | 氯水具有漂白性 |
D | 向FeCl2溶液滴加氯水 | 溶液变成棕黄色 | 氯水具有氧化性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 | Ⅰ | Ⅱ | Ⅲ |
装置 | |||
现象 | 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铁片表面迅速变暗,之后无明显变化 | 加热后产生大量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
物质 用途 A.过氧化钠——a. 作供氧剂 B.液氨 b. 作制冷剂 C.浓硫酸 c. 作医用消毒剂 D.酒精 d. 作干燥剂 |
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为人熟知,其实二氧化碳是一种被误解、误判的资源。我国科学家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等液体燃料实现 “人工碳循环”,不仅能缓解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中国团队研究出的铂(Pt)—硫化钼原子级分散催化剂,能有效拉近催化剂表面Pt原子之间的距离,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实验表明,近邻Pt原子在CO2加氢转化为甲醇的过程中表现出比孤立Pt原子更高的催化活性。理论研究揭示了催化CO2加氢过程中相邻Pt原子间的协同作用。
针对这种“两个近邻Pt原子的催化活性高于两个孤立Pt原子的催化活性之和”的现象,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的新概念,突破了人们对单原子之间互不干扰的传统认识,为操纵催化性能创造新的途径。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任务I:从以下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实现→的转化。
试剂清单:①浓H2SO4②稀H2SO4③酸性KMnO4溶液④品红⑤Cu
任务II:实现硫元素在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
溶液SO2Na2SO3溶液Na2SO4溶液
a.N2转化为氨态氮 b.硝化过程 c.反硝化过程
甲同学认为:绿色是硝酸铜溶液浓度较大引起的,即Cu(NO3)2浓溶液显绿色,Cu(NO3)2稀溶液显蓝色。
乙同学认为:绿色是NO2溶于Cu2+溶液引起的。
①甲同学用Cu(NO3)2晶体配制成稀溶液,溶液为浅蓝色,随着Cu(NO3)2固体的加入,最终配成饱和溶液,颜色逐渐变深,但始终是蓝色。该现象可证明甲同学推测(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乙同学将Cu与浓HNO3反应后的绿色溶液稍微加热,放出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色,证明乙同学推测可能成立。
③乙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向不同浓度的铜盐溶液中通入NO2气体,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如下表:
不同浓度铜盐溶液中通入NO2气体的现象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饱和Cu(NO3)2溶液体积/mL | 2 | 1 | 0 | 0 |
蒸馏水体积/mL | 0 | 1 | 0 | 1 |
饱和CuSO4溶液体积/mL | 0 | 0 | 2 | 1 |
现象 | 蓝绿色 | 蓝绿色 | 绿色 | 绿色 |
对比实验1和2,或对比实验3和4,可以得到结论。对比铜与浓硝酸的反应,生成的部分NO2 也会溶入溶液,使溶液呈现绿色。说明“反应混合液”呈绿色确实与NO2气体溶解有关。
①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生成了亚硝酸(HNO2),取一支试管加入浓硝酸1 mL,插入铜丝后,快速反应,有红棕色气体放出,溶液为绿色;然后加入3滴30%的H2O2溶液,震荡后溶液变为蓝色。分析原因是H2O2和反应过程中生成的HN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写出H2O2和H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丙同学继续设计实验验证。取1 mol/LCu(NO3)2溶液2 mL,加入1 mol/L的NaNO2溶液3滴,观察溶液变为绿色,再加入3滴30%H2O2和1滴浓硝酸。溶液很快由绿色变为蓝色。由此可以得到Cu和浓HNO3反应后的溶液为绿色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