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22 浏览次数:9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二下·怀柔期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  )
    A . 勤劳勇敢的精神 B . 耕读情怀 C . 艰苦奋斗的精神 D . 家国情怀
  • 2. (2024高二下·黔西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都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方案。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道德救世和制度救世。下列主张能够体现制度救世的是(  )
    A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B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C .  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 D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3. (2023高二下·乳山月考) 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五台山佛光寺

    A . 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 . 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 . 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 . 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 4. (2021高二下·丰台期中) 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
    A . 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B . 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 . 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 . 大众文化审美有古今差异
  • 5. (2021高二下·丰台期中) 按照时间顺序,对以下教育发展的史实进行排序(    )

    ①私学产生  ②书院制度的建立  ③学在官府  ④京师大学堂的创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②④③
  • 6. (2021高二下·丰台期中) 下列摘编自《海国图志》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该书(    )

    ①涉及世界主要地区的地理状况  

    ②重视维护国家海疆安全

    ③借鉴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成果  

    ④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2021高二下·丰台期中)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玛雅文字的破译证明中亚地区图像文字历史的源远流长 B . 罗塞塔石碑上的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 . 《汉谟拉比法典》可以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 . 《掷铁饼者》可以印证古希腊人物雕塑艺术的完全成熟
  • 8. (2023高二下·乳山月考) 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属于这种文化区域的是(    )
    A . 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 B . 古代西欧、古代东亚、古代希腊 C . 古代中欧、古代东亚、古代罗马 D . 古代印度、古代伊朗、古代东亚
  • 9. (2021高二下·丰台期中) 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
    A . 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 . 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 . 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 . 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发展
  • 10. (2021高二下·丰台期中) 坎迪斯·古切尔在其著作《全球文明史》中描绘了全球人口迁徙模式图(1650-1940年)。推动大西洋两岸出现上述人口迁徙现象的经济因素包括(    )

    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欧洲一体化的刺激

    ③罪恶黑奴贸易的影响  ④美洲开发和发展的需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2021高二下·丰台期中) 但丁在《神曲》中把市民阶级的代表贝亚特里丝描绘成引领天堂之门的向导,这种艺术构思增强了祛除教皇神圣魅力的符号作用,象征着世俗之人同样具有自主升入天堂的能力。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体现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 .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和民主愿望 C . 严重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D . 包含了信徒人人平等的现代市民宗教观
  • 12.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A .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 . 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 . 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 . 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 13. (2023高二下·乳山月考)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战争让文明更加文明”。关于战争的影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下列理解准确的有(    )
    A . 战争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优胜劣汰 B . 战争导致了人口的减少与生产的破坏 C . 战争促进了疆域的开拓和帝国的形成 D . 战争促进了文明的碰撞、交流与重构
  • 14. (2021高二下·丰台期中) 下图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①玉米等美洲农作物传入亚洲和非洲

    ②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

    ③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④欧洲同亚洲、美洲、非洲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5. (2021高二下·丰台期中)   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    )
    A . 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B . 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 C . 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籍 D . 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1高二下·丰台期中)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材料一

    史料

    说明

    史料①:《穆天子传》,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三千年前周穆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并有周穆王送给西王母“锦组百纯(匹)”的记录。

    史料②: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兵马俑的砖瓦窑址,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本中,有一个属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

    史料③:俄国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

    材料二  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学界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第二种观点认为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丝绸之路。

    1. (1) 指出上述材料①②③的史料类型。
    2. (2) 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以上史料和所学说明。
  • 17. (2021高二下·丰台期中) 博物馆和近代民族国家

    18世纪末的欧洲,博物馆向大众开放的呼声日益高涨。182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将建设博物馆的大任交到申克尔的肩上。

    博物馆位于皇家花园乐趣园之北,与普鲁士皇宫遥遥相望,东有象征神权的普鲁士宫廷教堂,西有昭示军威的军械库。它立于高台之上,屋顶安置着象征普鲁士文化影响的鹰和狄俄斯库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孪生神灵)雕像。博物馆1825年开始施工,1830年落成,是柏林第一座公众博物馆。藏品及建筑物的主人是帝王,被称为“皇家博物馆”。

    因收藏猛增,“皇博”难以胜任,威廉四世下令将“皇博”之北的地段专门用于新建博物馆、学术机构及大学,并称之为“艺术和科学的自由之地”。新博物馆采用了蒸汽压桩机、蒸汽动力升降机等工具,并用火车将建筑材料  直接运入工地,内部还大量使用预制铸铁构件。该馆1855年完工,成为当时舆论的焦点。1867年,出于政治需要,用于收藏当代德语艺术家作品的“国家画廊”工程动土,1876年对外开放。

    1. (1) 依据材料,概括柏林“皇家博物馆”的特点。
    2. (2) 结合所学,对普鲁士建立和发展博物馆这一现象进行评析。
  • 18. (2021高二下·丰台期中) 殖民主义

    材料一  

    “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0%以上。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16世纪以后,殖民者开始从非洲掳掠、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19世纪中叶,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劳工,被称为“猪仔”,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等地的华工人数已接近50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1. (1) 依据材料一,在图中画出近代人口跨地域迁移的路线。
    2. (2) 依据材料一及所学,概述材料一中人口跨地域迁移的影响。
三、论述题
  • 19. (2021高二下·丰台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16-18世纪,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不断东来。他们在不违背基督教教义和教规的前提下,采取了“技术传教”或“文化传教”,他们将西方的天文学、几何学、解剖学、地理学等科学技术知识,炮弹制造、天文仪器制造等实用技术传到中国。明清皇帝重用传教士,康熙曾研习西洋历算。徐光启等人与传教士合作,翻译大量西方著作。传教士将中国的儒家思想、政治制度等中国文化介绍到欧洲。欧洲社会兴起了“中国热”,启蒙思想家对儒家的治国理论推崇备至,对中国文化加以吸收和利用。

    18世纪初,罗马教皇与康熙帝之间进行了“中西礼仪之争”。罗马教皇认为,中国教徒祭祖、祭孔等行为,与基督教的“一神”观念冲突。康熙帝认为,禁止中国人祭祖、祭孔干预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冒犯了皇帝的权威。1706年,康熙皇帝下旨驱逐传教士,禁止基督教传播。

    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一些较开明的官员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1862年,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设立,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西方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促进了思想的新发展。

    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演变历程。(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0. (2021高二下·丰台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期文化开放大融合

     

    具体内容

    发生时间

    标志性事件

    功能区分

    第一期

    佛释道三教合一

    西汉末年至宋明时期

    儒家中的理学、心学和佛教中的禅宗、天台宗诞生

    以儒治世、以佛修心、以道养身

    第二期

    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对接与融合

    鸦片战争以来至今

    从洋务运动到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马克思主义主要在政治领域、西方文化主要在经济领域、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在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作用

    第三期

    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中华文明、西方文明、世界其他文明(包括伊斯兰文明)之间的深度交流与融合

    当代至21世纪中叶乃至21世纪末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一带一路”、亚投行、新型全球化理论诞生

    中华文明将会以平等主义、开放包容、创新和谐等价值观在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冲突中发挥调解功能。从而使中华文明走上引领新型全球化的舞台

    ——据贾文山等《跨文明交流、对话式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根据材料,围绕“文化融合”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