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物质(括号内是杂质) | 操作方法 |
A | CO2(H2O) | 将气体通过浓硫酸 |
B | MnO2(KCl) |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 | CaO(CaCO3) |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
D | 硝酸铜溶液(AgNO3) | 加过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将反应后的微观粒子补画齐全;
③反应后的物质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①进行制取时要选用A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理由是;
②收集满一烧瓶氨气后,用图2装置进行氨气的性质验证:先打开止水夹,再挤压胶头滴管使其中所装的少量水进入烧瓶。实验可观察到烧杯中溶液沿导管喷入烧瓶内产生“喷泉”的现象。这一现象可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根据你对氨水(NH3•H2O)性质的了解推测,烧瓶中的溶液应该呈色。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2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 若 | 稀盐酸过量 |
若没有明显现象 |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
取等纯度、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贝壳,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贝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结合实验分析图中曲线,可得出结论:。
小组取10g贝壳,按照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测得不同时刻装置和药品总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时刻 | t0 | t1 | t2 | t3 |
装置和药品总质量/g | 240.00 | 237.00 | 236.48 | 236.48 |
实验中共产生二氧化碳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