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
今字 |
今人释义 |
耜 |
当是“耜”的初文,象茜(镭)之形 |
|
田 |
表明在广平的原野上有整齐规则的大片相连的方块热田 |
|
疆 |
表明方整的田块经过弓尺丈量,标划出明确的疆界 |
|
畴 |
像田间按行垄犁耕往返转折 |
|
沟 |
田间的水沟 |
单位:篇
政治演说辞 | 典礼演说辞 | 诉讼演说辞 | 劝告演说辞 | 教育演说辞 | 共计 | |
伊索克拉底 | 7 | 3 | 6 | 3 | 2 | 21 |
德摩斯梯尼 | 13 | 1 | 20 | 0 | 0 | 34 |
材料:1903年美国第一家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宣告成立,1908年通用汽车公司成立。1913年,美国汽车年产量已达485000辆,超过法国占世界第一位,同年,福特公司开始推行用机械化装置取代手工操作的初期流水线生产,一战后又推行了机械化大量流水线生产。20世纪20年代,为适应汽车产量激增,需要大量的零部件供应的形势,通用汽车公司下属的一批专业生产公司应运而生。1929年美国汽车总产量533万辆,比十年前增长了近五倍,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本国的汽车工业成为举国上下备受瞩目的迫切任务。1950年,重工业部出台了《汽车工业建设计划草案》,国家计划四年建成长春汽车制造厂(一汽),1952年9月国家汽车工业管理局成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第二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向党中央汇报称“按我部现有力量,四年完成犹有困难,三年完成更无把握”,“但能提前一年建成意义重大。”1953年6月,毛泽东亲自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的指示》,“中央认为有必要通报全国,责成各有关部门对长春汽车厂的建设予以最大的支持,力争三年内完成。”一汽建设速度加快,1956年建成投产。
——摘编自《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1920-1978)》
发展中的不同之处。
材料:据文献记载,明朝时两个朝鲜人在中国相约去买书,甲:“我们到书市买文书去。”乙:“买什么书?”甲:“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乙:“买《四书》《五经》也好。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理,买那些通俗读物干嘛?”甲:“《西游记》热闹,好看解闷。”学者朱舜水侨居安南时间安南某官员:“尊府古书多否?”答曰:“少少足备观览。”他又问:“《通鉴纲目》《前后汉》《廿一史》《史记》《文献通考》《纪事本末》《潜确类书》《焚书》《藏书》(李贽著)及《古文奇赏》《鸿藻》等书。”答云:“俱有,唯《鸿藻》无有。”
——摘编自[朝鲜]崔世珍《朴通事谚解》、[明]朱舜水《安南供役记事》
从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唐德宗登基后,力图有所作为,颁布两税法,着手武力解决藩镇割据问题,结果引发泾原兵变。唐德宗采纳了陆贽将天子私库财物全部赏给将士的主张,改善了天子形象,赢得朝臣和藩镇支持,加快了平叛进程。兵变平息后,针对艰难的局势陆贽设计了许多细致的改革方案,但大多数改革主张未能实施。例如,在中枢体制的改革上,反对以翰林学士分割宰相权力、参与中枢事务;认为最理想的税制要以“丁夫为本”,交纳“布帛缯纩与百谷”,所以提出恢复租庸调制;主张由政府出面限制地主的地租额,以缓解日益紧张的阶级矛盾等。
——摘编自齐勇锋等《中国改革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1897年,德国以曹州教案中两名德国罗马天主教传教士的死为借口,趁机发兵,侵占了胶州湾(山东省内),并“租借”了胶州湾周边5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为德国远东海军中队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天然港湾。1914年夏天,日本看到了一个机会。8月15日,日本正式对德国宣战的一周前,向德国驻东京大使阿瑟·格拉夫·冯·雷克斯(曾试图说服日本与德国统一战线,共同迎接胜利)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将在东亚水域的军舰全面撤出,并将胶州湾的德租界移交给日本,以便“最终”交还中国。由于没有接到德方回应,日本于8月23日对德宣战。同年9月2日,23000名日本军士在中国(其时为中立国)青岛以北约100英里处正式登陆,长驱直入,进军中国内陆。
——摘编自[英]吴芳思等《盟友背信:一战中的中国》
材料:王守仁,浙江余姚人,二十岁中乡试,“好言兵,且善射”。四十五岁时,兵部尚书王琼爱其才,攫拔其为右金都御史,到南州、赣州一带做巡抚。当时,南州盗贼蜂起,守仁到后,佯装退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俘斩七千余人。此后,守仁又张灯奏乐,赐予礼物,引诱盗贼入城拜谢,后趁机擒杀,并派士兵假扮强盗混入贼巢,里应外合,尽皆捉拿斩首。守仁铲平盗贼,却把功劳归于王琼。当时,朝中有人构陷忠良,中伤守仁。明世宗深知此事,召守仁入朝受封,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他屡次辞爵,请求表彰其他大臣的功劳,并以病重为由,祈求还乡,最终死于南安,时年五十七岁。守仁天资聪明,十七岁拜谒名儒,与谈朱熹格物致知之学。游九华山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贬谪到龙场,“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信服其思想者众,世遂有“阳明学”。
——据《明史·王守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