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河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6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高三下·汕头月考) 春秋中期以前,各国卿大夫若行求“富”之实,国君将依礼制以“贪(侈)”之名惩罚。到春秋后期,晋、鲁、秦等国卿大夫群起争“富”,大肆敛聚土地、财货,并且用“富”这一新概念对自身“贪(侈)”之举进行正当化的修辞。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王室权威已经荡然无存 B . 私有制的兴起发展 C . 贵族等级秩序逐渐瓦解 D .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 2. 对于秦半两钱的圆形方孔形态,有以下两种学术观点。由此可知(    )

    学说

    概述

    天圆地方学说

    秦半两钱是中国古代对宇宙的天圆地方说在货币形制上的表现,象征秦朝货币通用于天下各地

    铸造工艺说

    圆钱中的方孔是便于铸造工匠在钱币铸成后,用一方木穿于多枚钱币孔中锉磨,打平圆钱的毛边残铜

    A . 历史解释应围绕史料形成时代展开 B .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 C . 综合不同的历史解释即可获知真相 D . 史料真伪的鉴别需要依靠科技进步
  • 3. (2024高二下·昆明月考) 两汉时期,政府将被公认为孔子整理和编订的儒家经典作为官方学说,谓之经学;但是到了魏晋时期,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崇尚老庄,倡清谈的玄学思潮,并在一段时期内取代作为正统的经学成为主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佛道盛行冲击儒家思想 B . 封建小农经济持续发展 C . 社会动荡引起思想活跃 D . 士人入仕无望消极避世
  • 4. (2022高一下·商丘开学考) 北宋建立以后,人口增长迅速,据统计,公元989至1110年,北宋全国户数从650万增长到2088万,按每户5口人推算,实际人口应当超过1亿,北宋人口的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B . 得益于传统农业的突出发展 C . 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政策 D . 稳定的政治局面
  • 5. (2021高二上·广丰开学考)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对考生籍贯有着严格的限制,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的行为,被称做“冒籍”。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实行“南北分榜”,“冒籍”现象频繁出现,浙江、江西、广东、湖广等地的考生往往到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冒籍跨考”,政府屡禁不止。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出,明清时期(   )
    A . 限制考生户籍违背公平原则 B . 科举制已失去选拔人才功能 C . 政府对人民的人身控制加强 D . 地区间发展存在一定不平衡
  • 6. (2022高三下·汕头月考) 据《清末中国民族工业厂矿数及资本统计表》的数据可知,1872—1895年间,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的资本额占总资本之64.56%,商办企业占33.01%,中外合办企业占2.43%。但到1896—1911年,商办占57.88%,官办或官商合办只占21.44%,中外合办则增为20.68%。这一变化( )
    A . 说明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B . 源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 导致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D . 扩大了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
  • 7. (2024·) 从魏源提倡“师夷制夷”,到清政府兴办“洋务”,不过20年左右;从洋务思想到早期改良思想,也不过20年左右;从早期改良思想到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不过十年多的时间;从维新变法失败到民主革命的高涨,不到十年;从辛亥革命失败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不到十年。这说明(    )
    A . 社会急剧变化加速思想更新 B .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日渐成熟 C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D . 政治革新助推西学东渐开始
  • 8. (2022高三下·汕头月考) 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日本军官岛贯武治曾感慨道:“因为(中国共产党)与1亿民众结成了新的组织,所以无论怎样投入大兵力,在短时间内也不能摧毁解放区。”材料旨在说明(    )
    A . 游击战主要依靠军民的团结 B . 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C . 抗战迫使日本改变侵华策略 D . 敌后抗战牵制日军大量兵力
  • 9. (2022高三下·汕头月考) 1950年,刘少奇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农、贫农及一部分雇农耕种的,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在此,刘少奇意在强调(    )
    A .   农民解放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是当务之急 C . 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人民贫穷的根源 D . 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
  • 10. (2022·衡阳一模) 1982年,邓小平在致十二大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珍惜自己经过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98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这表明新时期(    )
    A .   中国的外交政策日趋成熟 B . 对前期外交政策进行反思 C . 外交方针实行战略性改变 D . 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 11. (2022高三下·汕头月考)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裁判官,原来的裁判官被称作内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处理问题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要一致的原则。这些原则具有所有人都要认可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故而被称作“万民法”。由此可见,“万民法”(    )
    A . 是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 B . 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成果 C . 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 D . 取代公民法成为主要法律
  • 12. (2022高二下·贺州月考) 1495—1497年,全欧洲共出版发行了1821种读物。至1500年前后,欧洲出现了大约1000多家印刷厂,每年大约出版3.5万册“古版书”,1600年后这一数量激增为15—20万册。这些书籍的出版( )
    A .   推动资产阶级革命高涨 B . 适应人文主义复兴的现实需要 C . 传播了启蒙运动的思想 D . 掀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13. (2022高三下·汕头月考)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但宪法对各州违背宪法后应如何处置、各州是否有权退出联邦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这(   )
    A . 充分保障了地方自主权 B . 使国家成为了一个松散联盟 C . 留下了国家分裂的隐患 D . 暴露出联邦体制的固有缺陷
  • 14. (2022高三下·汕头月考) 1921年,英国颁布了《保护工业法》,在五年内对战时工业发展所必需的产品,如光学玻璃、光学仪器、科学用具、高级化工产品、真空管等征收33.3%的进口税。四年后,又将征收进口税的范围扩展至餐具、陶器、花边、皮革、包装纸、珐琅镂空器皿等日常用品。这折射出( )
    A .   国际经济竞争局面加剧 B . 英国丧失殖民大国地位 C .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形成 D . 世界经济危机迅速蔓延
  • 15. (2022高三下·汕头月考) 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的利益。1974年,美日等国成立国际能源机构,其宗旨是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在石油供应短缺时建立分摊石油消费制度,促进石油生产国与石油消费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这反映了(    )
    A .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B . 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 南北经济分歧的消除 D . 新兴国家国际地位提升
  • 16. (2022高三下·汕头月考) 下图是1990年8月10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载美国漫画家赫伯特·布洛克的《欢迎 来到后冷战时代》。漫画中的人物是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他举起火把,正在点燃连接油桶的引线(注:1991年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据此可知,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欢迎来到后冷战时代

    A . 漫画作者带有政治偏见 B . 伊拉克破坏了石油经济 C . 冷战局势宣告彻底结束 D . 恐怖主义威胁依旧存在
二、必考题(本部分共有3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共计40分。)
  • 17. (2022高三下·汕头月考) 词汇的产生与发展往往是特定历史时空的产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民本”一词)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先秦时期已始露端倪,其中儒道两家民本思想既“同”又“异”。其“同”表现为两家都认识到相对于“君”而言普天之下民众的重要性、主张宽厚待民,但相较而言,两者在重民本的原因和措施方面存在根本分歧。儒家的民本思想立足于王道政治,主张仁者爱人、以德治国,希望统治者积极推行仁政;而道家则代表小国贵族,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希望统治者清静无为,使民自化。两者都对当时及后世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陈颖琦《论先秦儒道民本思想之异同》

    材料二:在洋务运动以前,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知识还缺乏一个专门词语来对应。洋务运动中“格致”被用来指代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对科学的认识尚停留在器物的水平上。维新派对科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把科学看作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并逐渐用“科学”一词取代“格致”。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五四后,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进一步把“科学”引申到社会和思湖领域,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摘编自梁志平《“科学”一词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举一例说明儒道两家民本思想对古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科学”内涵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六世纪“正是近代社会真正的开端”。十六世纪初,全球化的进程开始加速。罗马天主教会操控的世界体系已被彻底粉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获得飞速发展。“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上帝已不再是合法的道德权威,君主才是最终的裁判者。”随着“国王”日渐强大并走向专制,罗马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力逐渐被剥夺,一统天下的基督教世界帝国观念日益受到世人的唾弃。从而,近代国家观念取得较为迅速的发展,近代国家的观念就是各国平等。许多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已经强固地建立起来,而王权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国家。可以断言,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也就谈不上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

    ——摘编自陶永新《从万民法到国际法——近代国际法概念演进考》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20世纪,尤其是1945年以来,许多具有不同政治、文化、社会和法律背景的新兴国家进入国际法律制度领域。它们进入国际社会对国际法已经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它们对一些以欧洲为核心的概念和国际法原则、规则的效力提出挑战。由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国际法的范围扩大了,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国际法还产生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分支学科——国际人道主义法、国际人权法和国际发展法、环境保护法、海洋法等。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六世纪“正是近代社会真正的开端”的表现,谈谈你对材料一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的新发展,并分析这种新发展的意义。
  • 19. (2022高三下·汕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般以为,革命是因为统治阶级“失道”“失人心”,社会矛盾激化到了无从解决的地步,民众才被迫揭竿而起的。这意味着革命是“发生”的,而不是“发动”的,是自然来临的,而不是人为制造的。其实革命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难以一概而论。有的革命是“逼”出来的,有的革命是“造”出来的,更多的革命恐怕是有“逼”有“造”,亦即朝野双方合“造”的。

    ——摘编自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革命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中外历史上的一次革命,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三、选考题(本部分共有3题,第20题12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2分。请考生在这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 20. (2022高三下·汕头月考)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末,绝大多数书院仍然教习八股文。甲午战争前,郑观应等提出了“仿照泰西程式”改革书院的主张。甲午战后,梁启超等大声疾呼“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发布上谕将全国各书院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高等学堂、中等学堂、小学堂。全国各省书院改为学堂者约二十余所。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名上奏,提出“今日书院积习过深,……必须正其名曰学,乃可鼓舞人心,涤除习气”。清政府再度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全国范围内再次掀起了书院改学堂的热潮。至清朝覆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1600余所书院改为各级各类学堂。

    ——摘编自邓洪波《晚清书院改制的新观察》等

    1. (1) 概括晚清书院改革的特点。
    2. (2) 简析晚清书院改革的影响。
  • 21. (2022高三下·汕头月考)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塞浦路斯作为东地中海蕞尔岛国,毗邻欧亚非三大洲,扼东西方交通要冲,自古为强国必争之地。1967年塞浦路斯共和国的希腊族与土耳其族发生冲突,从而引发了塞浦路斯危机,希腊和土耳其两国很快发展到战争的边缘。美国总统约翰逊派遣以塞勒斯·万斯为总统特使的特派团在土耳其、希腊、塞浦路斯之间穿梭调解。万斯经过三个阶段调解,缓和了紧张局势。《基督教箴言报》记者在报道中称万斯“夜以继日的19天避免了一场战争”。土耳其外交部秘书长泽基·库内拉尔普所言,“许多例子证实,联合国安理会无法解决冲突,但从塞浦路斯最近的危机中可以看出,危机的解决特别有赖于美国的影响力”。希腊军政府认为,美国有足够能力限制土耳其武装干涉塞浦路斯,从而为其后塞浦路斯局势的演进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何志龙、高成圆《塞勒斯·万斯对1967年塞浦路斯危机的调解》

    1. (1) 分析美国派万斯调解塞浦路斯危机的原因。
    2. (2) 概括美国派万斯调解塞浦路斯危机得以成功的影响。
  • 22. (2022高三下·汕头月考)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鸿一(1874—1930),山东菏泽人,成子众望的教育名宿和社会活动家。王鸿一认为,学校制度弊端颇多,“出一分劳力,得一分报酬,得一次毕业,增一分资格……教以利,学以利,而利乃沁人心脾,人格之感化,既不可能,智能之授受,亦难有效”;由于“整齐划一之教程”,“则消灭个性,埋没天才”;“今日学校之所尚者科学耳,知识耳,而人格之陶冶,体格之养育,皆在有名无实之列”;“然而科学之研究,贵创造,贵发明,贵试验,贵实用,非仅记诵见闻之学也”,“而高等教育,学费亦钜……虽属中产之家,诚亦力有不给,况贫民乎?”至1908年,在王鸿一直接参与和推动下,菏泽城乡建有各类学校百余所,仅用几年时间就使基础教育初具规模,走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革新的前列。他培养出的学生如张含英、何思源、于天仁、何兹全、萧之楚、徐鹏翥等都成为时代的精英。

    ——摘编自察应坤《王鸿一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1. (1) 概括王鸿一教育思想的精髓。
    2. (2) 指出王鸿一教育思想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