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②“秋七月,初税亩”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①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②都江堰和龙首渠的修建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③大放异彩的学术思想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④用竹木板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和线帛作书写材料的帛书盛行
著作 | 相关论述 |
《孟子》 | 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
《韩非子》 |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吕氏春秋》 |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不得休息。 |
孔子 | “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也。” |
管仲 | “夫征天下者,必先争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丰者霸。” |
商鞅 | “今以草茅之地徕三普之民而使之事本,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之以为粟,此反行两登之计也。” |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
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他坚持统治者拥有统治权力的同时,还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并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