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统一考...

更新时间:2022-08-15 浏览次数:6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一上·云阳县月考) 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
    A . 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 .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 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 . 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 2. (2024高二下·蓝田月考) 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 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 . 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 . 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 . 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 3. (2024高一下·西宁月考) 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他旨在强调(    )
    A . 维新变法 B . 师夷长技 C . 实业救国 D . 中体西用
  • 4. (2022高一上·福建开学考) 20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2016-2017年,计算机顶级人工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击败了世界围棋顶尖棋手。2021年12月,浙产超导量子芯片“天目1号”“莫干1号”首发,它们可应用于经典计算机可能解决不了的前沿问题。由此可知(   )
    A . 人类的智力水平已不如电子计算机 B . 计算机程序发展已对人类构成威胁 C . 电子计算机推进了人类信息文明发展 D . 计算机系统可以代替人类各种智力活动
  • 5. (2022高一上·福建开学考) 1943年,身处北平的历史学家陈垣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至于史学,此间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后颇趋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欲以正人心,端士习,不徒为精密之考证而已.此盖时势为之”。1945年,他完成重要著作《通鉴胡注表微》,表彰宋末 元初史学家胡三省的民族气节、爱国思想,这说明(   )
    A . 史学著作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今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 B . 史学研究者必须紧跟时势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向 C . 历史研究应以精密考证为基础,重在价值评判 D . 史学研究的价值在于求真求实,经世致用
  • 6. (2022高一上·福建开学考) 表1 1895—1911年商办工业企业行业结构状况表(部分)

    类别

    1895—1900年

    1901—1904年

    1905—1911年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万元)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万元)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万元)

    轻工业

    111

    1524.8

    62

    1515.8

    408

    5198.1

    重矿业

    18

    376.7

    20

    486.0

    77

    2322.7

    交通业

    53

    62.2

    43

    3459.9

    104

    3926.9

    ——据《中国现代化历程》资料整理订定

    结合所学,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重矿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B . 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 C . 传统经济形式已然淡出历史舞台 D .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 7. (2022高一上·福建开学考)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总商会于6月9日发出布告称:“对于外交失败,惩办国贼,惟有以罢市7..为最后要求。本会鉴于人心趋向,局势危迫,无可挽回,当即决定自明日起罢市。”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7..的是(   )
    A . 商人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B . 五四运动的中心已从北京转移到天津 C . 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 . “罢市”是商人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
  • 8. (2024高二上·赣州月考)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 . 规范地方行政 B . 防止武人干政 C . 提升军事能力 D . 削弱州府权力
  • 9. (2024高二下·江油月考) 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
    A . 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 . 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 .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 . 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 10. (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 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
    A . 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 . 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 . 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 . 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 11. (2024高一下·湘阴期末) 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 . 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 . 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 . 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 . 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 12. (2024高一上·广州开学考) 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 . 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 . 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 . 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 . 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 13. (2024高一下·仁寿期中) 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
    A . 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 . 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 .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 . “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 14. (2024高一下·静海月考) 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 . 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 . 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 . 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 . 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 15. (2024高二下·怒江期中) 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
    A . 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 . 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 C . 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 . 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 16. (2024高一上·南宁期中) “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    )
    A . 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 B . 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 C . 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D . 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
  • 17. (2023高二上·南山期中) 下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

    A . 加强了中枢决策权 B . 避免了相权被分割 C . 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 D . 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
  • 18. (2023高一上·龙华期中)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手,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
    A . 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 . 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 . 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 . 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 19. (2024高三下·赣州期中) 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
    A . 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 . 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 C . 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 D .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 20. (2022高一上·福建开学考) 表2 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

    人物

    主张

    张之洞

    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路)……岂有地球

    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

    李鸿章

    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

    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

    如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   )

    A . 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 B . 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 C . 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 D . 修筑铁路与炼铁执先孰后
  • 21. (2024高三上·岳阳月考) 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 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   )
    A . 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 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 C . 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 . 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
  • 22.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 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 . 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 23. (2022高一上·宁波月考) 伯里克利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唱捐等。这种政策( )
    A . 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 . 致力于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 C .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 . 着眼于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
  • 24. (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 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 . 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 . 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 . 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 . 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 25. (2022高一上·福建开学考)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
    A . 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 . 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 C . 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 . 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其中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
  • 26. (2024高二下·东坡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
  • 27. (2022高一上·福建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 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 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材料二

    晚清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视星期制为文明之制,主动仿 行。而湖广总督张之洞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准休旬假(十日放假一日),不得过星期日。1902年至 1911 年夏,由于清政府推行新政,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

    材料三

    1949年之后,新中国沿用近代以来形成的星期日公休制度。1995年3 月25日,国务院发布第 174号 令,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自1995年5月1日 起施行。利用和过好双休日,对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消费休闲和社会风尚都有很大影响,从星期日公休制到一周双休,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等

    材料四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 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素》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以来星期“公休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科学研究的特点。
  • 28. (2022高一上·福建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总计 200 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摘编自《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材料二

    甲午战后,赴日留学出现高潮,到 1905 年,留日学生达 8000 余人用兵中多为自费。在孙中山发动反清革命中留日生成为骨干力量,辛亥革命时留学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邹容、黄兴等。民国时期,从世界各国归来的留学生成为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而且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

    ——摘编自《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1949年12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动员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50、60 年代,2500 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先、钱学森等。

    ——摘编自《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材料四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五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经验很多,从各省的报刊材料看,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好嘛,就是要有创造性。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演讲

    1. (1)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留学生留学和归国情况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2. (2)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留学生归国的原因。
    3. (3) 阅读材料四,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