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图中用于加热试管的仪器名称是。
②诺将装置A和E连接制取气体X,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诺用装置B和F制取气体X,装置中a和c相连,则气体X是。
【操究活动1】①将一定量的过氧化钙加入水中,缓慢产生气泡(经检验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取少量反应后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据此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活动2】另取①中上层清液,加入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有沉淀生成,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作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 猜想三:NaOH、Na2CO3
查阅图1,动植物呼吸(填“能”或“不能”)释放CO2。
自然吸收:查阅图1,CO2的自然吸收途径有(填图中序号)。
①反应、分离室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aO、。
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实现以CO2和H2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 , 若用44gCO2人工合成淀粉(假设反应过程中无含碳物质的加入和损失),理论上制得淀粉的质量为g。
①
②
③
结合以上装置,适合作为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有(填序号)。
小吴按照说明书将适量茶垢清洁剂放入有茶垢的杯子中,加入热水浸没茶垢,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冲洗茶杯,茶杯光亮如新。
【查阅资料】茶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Na2CO4)。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对该气体的成分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1:只有O2;猜想2:;猜想3:既有O2又有CO2。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检查气密性后,向A中加入热水,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B、C,向D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 观察到B中,D中木条复燃。 | 猜想1正确。 |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查阅资料后,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1:只有Na2CO3;
猜想2:只有NaOH;
猜想3:既有Na2CO3又有NaOH。
【实验验证】小施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探究:稀盐酸、饱和Ca(OH)2溶液、CaCl2溶液、酚酞溶液、Ba(OH)2溶液。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溶液E,滴加。 | 有气泡产生 | 溶液中一定有 Na2CO3 , 猜想2不正确。 |
步骤2:另取少量溶液E,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 无明显现象 | 溶液中无NaOH,猜想3不正确,猜想1正确。 |
①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茶垢清洁剂应注意。
②过氧化钠(Na2O2)常用作供氧剂,其与水反应的历程与过碳酸钠类似,即先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一种碱,之后过氧化氢迅速分解。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
①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装置E收集氧气,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混合制取氧气,反应后通过、洗涤、干燥等操作回收MnO2。
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②当氧气浓度变为%时蜡烛不再燃烧。
③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评价标准 |
①是否根据实验条件选择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
②是否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活动,并善于与同学合作 |
③是否规范取用药品,节约药品,保持实验台整洁 |
④是否客观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并交流实验成果 |
⑤是否体验到实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
你是某小组成员,参与完成下列实验活动。
你所选方案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组讨论决定选用A方案。
①同学甲负责选择组装制取气体装置的仪器。她选择了铁架台、带有导管的橡胶塞、水槽、试管,还应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仪器,选择、(填仪器名称)。
②同学乙负责取用药品。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用纸槽小心地把高锰酸钾粉末送至试管(填“中部”或“底部”)后直立试管,抽出纸槽。
③同学丙负责组装仪器。他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组装制取装置,固定试管时注意到试管口应略。
④你负责排水法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时机是。收集到两瓶气体,均呈红色。
⑤实验结束,待试管冷却,将残余物倒入指定容器,用(填仪器名称)洗涤试管;整理实验台,报告老师后离开实验室。
装置B中仪器甲的名称是。
“管道疏通剂”包装袋上相关信息如图。
查阅资料:铝和氢氧化钠固体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加快氢氧化钠对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的气体能增加管道内的气压,利于疏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NaAlO2名称为偏铝酸钠,溶液显碱性,)
小夏取少量该疏通剂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无固体残留,说明疏通剂中一定已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溶液,向其中滴入1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呈色。
小文设计了图1装置测定该疏通剂样品中铝粉的质量分数。将300mg固体样品和足量水分别放在Y形管两侧,倾斜Y形管,将水倒入左侧: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利用量气管和水准管测定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为100mL。已知该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mg/mL。请计算样品中铝粉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①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其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待红磷熄灭后再次称量,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可能是。
A.装置漏气
B.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速度太慢
C.红磷太少
D.没有等锥形瓶冷却就再次称量
步骤1: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胶塞。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CuSO4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为m1。
步骤2:将铁钉浸入到CuSO4溶液中,塞好橡胶塞。观察实验现象,待反应有明显现象后,将盛有CuSO4溶液和铁钉的锥形瓶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为m2
①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的作用是。
②步骤2中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是。该变化可说明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③若m1=m2 , 可证明参加反应的Fe和CuSO4的质量总和等于。
①若要证明CuSO4溶液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除需证明CuSO4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外,还需证明的是。
②为探究CuSO4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向H2O2溶液中滴入10ga%的CuSO4溶液,待反应完全后,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物为bg。
上述实验步骤中若缺少“洗涤、干燥”,则通过沉淀物bg计算出溶液中CuSO4的质量0.1ag。(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①650℃时,CuSO4开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X,X的化学式为。
②1000℃时,CuO开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u2O和O2.计算图中m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①木条不复燃; 步骤②产生气泡,溶液变蓝色; 步骤③。 | 硫酸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根据上述实验中m1:m2=,证明反应前后铜离子没有发生变化;将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溶液,再次实验,证明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也没有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