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 | 内容(部分) |
《南京条约》 | 割香港岛给英国 |
《北京条约》 | 割中国东北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给饿国 |
《马关条约》 |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
①割占土地
②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①标志着中国“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②引发了列强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④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
材料三: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阅后请回答:
材料一:在甲午战前 ,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战后反思》
材料二:铁的事实告诉人们,海战决定胜败,海权就是主导权。然而,长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清朝政府海权观念淡薄,把海权问题矮化为“海防”问题。……买官卖宫,训练荒废,纪律败坏,已是清朝军队中的普遍现象。“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暂停两年”之际,却为慈禧太后修建北海、中海、南海和颐和园。
材料三:那是多么黑暗屈辱的一页。……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割地赔款,一再让步,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正所谓物极必反,惨烈的失败催生了民族觉醒,激起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民族精神。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慈禧太后,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饱受非议的历史人物。
材料一:洋务运动所有 重大问题,都要报经慈禧批准,才能付诸实施。没有慈禧的支持,开展规模那么大,时间那样久的洋务运动,根本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慈禧实际上是洋务运动的指挥者和决策者。...从1865年至1884年...19个军用工业..30余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也大都在这期间建立起来。这些大型军民用洋务企业,都经过了慈禧的亲自批准,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和基础。
——摘自姜铎《慈禧与洋务运动》
材料二: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黩许与 支持,维新运动是不会变成如此有声有色的大规模政治运动的。甲午战败,憋禧太后岂能无动于衷。面对国内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慈禧太后总体上是默许和支持的。例如允许康有为1895年成立强学会和1898年成立保国会;甚至默许清朝的一些要员如文廷式、袁世凯等支持或加入这些组织;默许维新派创办《强学报》《时务报》等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慈禧太后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守旧派,她总体上是倾向于缓进变革,但这样的变革首先要服从和服务于她的专制统治的需要,她残酷地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就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反映。
——摘自吴仁明等《论慈禧太后与晚清维新运动的合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