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专题:12 百...

更新时间:2022-10-25 浏览次数:41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4九下·洪雅) 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种变化体现了(    )
    A . 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 B . 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C . 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 . 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
  • 2. 他主张:“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他”是( )
    A . 庄子 B . 孟子 C . 荀子 D . 墨子
  • 3. (2022·江西) 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 . 推崇西周制度 B . 支持兼并战争 C . 解决社会问题 D . 追求精神自由
  • 4. “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墨家
  • 5. (2022·大庆模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互相转化的道理,这一思想所属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A . 儒家学派 B . 道家学派 C . 法家学派 D . 墨家学派
  • 6. (2024七下·衡阳开学考)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其理由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 .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B . 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 C .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D . 商业繁荣的城市景观
  • 7. (2022·朝阳一模) 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    )
    A . 道家学说 B . 墨家学说 C . 法家学说 D . 儒家学说
  • 8. 中国近现代史学家郭沫若评述:“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 . 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  B . 诸侯争霸的战争局面 C .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 商业繁荣的昌盛局面
  • 9. 战国时期,“天下”意识逐渐普及,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张。《韩非子》中“天下”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如“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这反映出该时期?
    A . 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长 B . 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 C . 秦国为统一制造舆论准备 D .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 10. 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他曾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道:“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
  • 11. (2022·东莞一模) 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
    A . 政治立场的不同 B . 文化取向的迥异 C . 学术观点的分歧 D . 生活态度的差异
  • 12. (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 《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
    A . B . C . D .
  • 13. 下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其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    )

     

    A . 道家思想 B . 儒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 14. (2022·茂名模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15. (2022·蓬江一模)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的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这种现象(   )
    A . 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 B . 强化了封建大一统观念 C .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 . 巩固了周天子共主地位
  • 16. 战国时期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这反映出(    )
    A . 政治智慧,治国理政 B . 政治智慧,皆出中国 C . 治理国家,唯有法治 D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17. (2022·锡山一模)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
    A . “兼爱”“非攻” B . “无为而治” C . “仁”和以德治国 D . 实行“法治”
  • 18. (2023七上·德庆月考) 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下观点与他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 . “兼爱”、“非攻” B .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C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19. (2022七上·兴仁期中) 如图中的言论来自(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孟子 D . 墨子
  • 20. (2021六上·龙凤期末)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私学的兴盛 B . 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 . 社会大变革 D . 士人的解放
  • 21. (2022·东至一模) 《墨子·亲士》中记载:“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这反映墨子主张(    )
    A . 仁爱 B . 非攻 C . 尚贤 D . 节俭
  • 22. (2023七上·紫金期末) 读下表中对人物“主张”的表述错误的是(   )

    人物

    主张

    老子

    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1)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墨子

    “兼爱”“非攻”(3)

    韩非

    以德治国(4)

    A . (1) B . (2) C . (3) D . (4)
  • 23.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
    A . 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 . 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 . 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 . 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 24. (2024七下·揭东开学考) 汉武帝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形成儒家独尊局面;还建立太学,培养儒生官僚。这些举措(   )
    A . 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B .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C . 解除了诸侯对朝廷的威胁 D . 延续了“无为而治”思想
  • 25. (2023七上·雨花期中)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
    A . 道家学派 B . 儒家学派 C . 法家学派 D . 兵家学派
  • 26. (2021七上·龙华期末) 中央电视台聘请了撒贝宁为《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穿梭回到秦朝时期,假如以下四位思想家都还健在,你认为哪一位思想家最适合被秦始皇聘任为秦朝该栏目的主持人(    ) 
    A . 孔子 B . 庄子 C . 墨子 D . 韩非
  • 27. (2022九下·松原月考) 汉武帝时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他的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来源于(   )
    A . 儒家学说 B . 道家学说 C . 法家学说 D . 墨家学说
  • 28. (2022九下·南海月考)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与之相似的是(    )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 “兼爱” C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 . “祸兮福之所倚”
  • 29. (2022九下·龙湖月考) 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济发展水平 B . 绘画技术进步 C . 政治权力干预 D . 儒家思想影响
  • 30. (2022·深圳模拟)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的学派是(    )
    A . 儒、道、法 B . 儒、法、道 C . 法、儒、道 D . 道、法、儒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22七上·兴仁期中)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墨子:要互爱互利,不要互相攻伐和兼并。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生活要节俭。

    材料四:韩非:实行“法治”首先必须有法可依。君主应集中掌握立法权。法必须随时而立,令应顺应民心。

    1.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老子的思想主张。
    2. (2) 材料二、三、四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的什么局面?当时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3. (3) 从材料二、三、四中选取一位思想家及他的思想学说,说明他的思想学说“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社会制度急剧变化,许多社会问题有待解决,各个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试图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 (1) 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孟子、庄子和韩非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思想?
    2. (2) 在战争方面,孟子、墨子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