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高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

更新时间:2022-11-28 浏览次数:5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西周时期,一些贵族大臣可以对周王“谏议”,平民也可以对朝政发表意见或评论,平民的意向影响周王的决策。这反映出当时(    )
    A . 贵族等级制度开始瓦解 B . 原始民主传统尚存 C . 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增强 D . 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 2.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下表为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一览表。据此可知秦朝(    )

    A . 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 .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C . 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 . 政治制度具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 3.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 .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 . 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 . 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 . 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4.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图1、图2所示信息反映出中国古代(    )

    A . 行政区划的变化 B . 君主专制的加强 C . 中枢权力的弱化 D . 郡县制度的消亡
  • 5.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    )

    历史概念:

    由来:“政皆独断”却又造成政务丛集于一身。

    职能: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

    地位: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A . 秦朝丞相 B . 汉朝丞相 C . 明朝内阁 D . 清朝内阁
  • 6.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下图内容是对西方国家古代政治制度的描述,判断该国家是(    )

    公民大会拥有立法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执政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

    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

    A . 雅典 B . 斯巴达 C . 罗马共和国 D . 罗马帝国
  • 7. (2022高二上·余干月考) 托加(toga)是自由民出身的古罗马男性的主要服装。一般而音,贵族、执政官、将军多穿上等毛料、丝绸制成的紫色托加:参加选举的候选人着纯白色的托加袍:而平民所穿的托加则以毛料或者麻织物制成,多为灰色或褐色。从托加质料、服色等的差异可以说明,在古罗马(   )
    A . 男性的社会地位遍高于女性 B . 经济实力决定社会分层的状况 C . 服饰具有建构身份等级的功能 D . 政治活动受到着装形式的制约
  • 8.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中古西欧的政治制度以法国和英国为代表,其中与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有关的是(    )
    A . 三级会议的召开 B . 《大宪章》的签署 C .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 维也纳体系形成
  • 9.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1688年,威廉三世与其妻玛丽一起被接受为英国国王,但条件是必须接受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1693年,英王威廉三世选用了4位宠臣担任了政府要职,到1698年又重新任命了新的政府成员。材料说明(    )
    A .   英王仍实行专制统治 B . 王权还没有受到限制 C . 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 D . 英王仍有很大的权力
  • 10. (2024高二上·云溪月考)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
    A .   捍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B . 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C . 扩大人民行使政权权力 D . 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
  • 11.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边区政权建设受到各阶层关注。抗战期间,沦陷区绅士邹鲁山等参议员冒险参加苏北盐阜区第一届参议会;解放战争时期,逃亡地主纷纷返回边区,其中许多人后来还参加了政权工作。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主革命即将走向胜利 B . 三民主义在边区全面实施 C . 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 D . 中东部沦陷区人口的内迁
  • 12.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北宋王安石变法与秦国商鞅变法有诸多相同点,但两者存在巨大差异,其中最本质的差异在于是否(    )
    A . 对农业发展有利 B . 推动社会转型 C . 得到统治者支持 D . 能够富国强兵
  • 13.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此说法的是( )
    A . 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 B . 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 C . 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 D . 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掀起革命高潮
  • 14.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1982年,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上曾说:“这几年……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绝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
    A .   推行市场经济成为党内共识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 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国家认可 D . 中央认识到市场的重要作用
  • 15.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记录于(    )
    A . 《左传·襄公十四年》 B . 《晋书·段灼传》 C . 《韩非子·有度》 D .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 16.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从1427年开始,明政府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明朝实行科举考试南北卷制度(    )

    ①是为了保证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

    ②体现了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③说明当时政治中心出现了南移的倾向

    ④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    )
    A . 完善选官制度 B . 增加政府收入 C . 强化地方权力 D . 加强中央集权
  • 18.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考核是中国古代官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历代十分重视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秦汉官员考核制度是上计制 B . 隋唐官员考核部门为御史台 C . 明朝的考核分为考满和考察 D . 清朝的考课制度分为京察和大计
  • 19.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西方国家的选官制先后经历了中古时期的赐官制、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恩赐制或个人赡徇制、两党制或多党制形成后的政党分肥制、工业革命完成后的文官制度。英国是最早确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推动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根本因素是(    )
    A .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 .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 . 历史上选官制度的弊端 D . 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 20. 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有一些共同特点:文官面向公民,通过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文官在政党之间保持严格中立;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务官制定的政策,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西方文官制度(    )
    A . 照搬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B . 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 C . 为工业化提供了政治前提 D . 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 21.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下面为某高二同学对《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整理的课堂笔记,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正确的是(    )

    A . ①科举制    ②学堂选官    ③北洋政府    ④党管干部 B . ①察举制    ②礼部选官    ③南京临时政府    ④军管干部 C . ①科举制    ②礼部选官    ③南京临时政府    ④党管干部 D . ①察举制    ②学堂选官    ③北洋政府    ④军管干部
  • 22.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并且规定:“……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等。这一时期是(    )
    A . 晚清政府时期 B .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 . 北洋政府时期 D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23.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三月,郑人铸刑书。……”这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它出现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春秋时期 D . 战国时期
  • 24. (2022高二上·玉环月考) 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在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人的行为时,需要对“礼”赋予“法”的刚性。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
    A . 礼法并重 B . 兼爱尚贤 C . 以法治国 D . 以民为本
  • 25. (2022高二上·任丘月考) 757 年,李白作诗《永王东巡歌》,在永王割据失败后被捕入狱。因郭子仪等人以天下动荡、不宜大动干戈为由为他求情,免于一死,流放夜郎。两年后,朝廷因旱灾大赦天下,李白得以重获自由身,从长江一路疾驰而下,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这体现了唐朝(   )
    A . 法律理念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B . 纲常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C . 盛唐时期边塞诗人英武豪放 D . 司法审判深受佛道影响
  • 26.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 )
    A . 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 B . 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 . 体现了程朱理学走向极端 D . 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27.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有法学家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罗马法律最高的成就是(    )
    A . 《十二铜表法》 B . 《罗马民法大全》 C . 日耳曼法 D . 公民法
  • 28.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是西方两大法律体系,既有不同之处,也有诸多共性。其共性主要体现在(    )

    ①古罗马法是其渊源    ②法官的作用很突出

    ③体现分权制衡思想    ④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9.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中国精神”主要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选项内容作为“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与地图中其发源地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 . 西柏坡精神——① B . 延安精神——② C . 铁人精神——③ D . 长征精神——④
  • 30.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罗马法学家吉拉尔力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他从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吉拉尔的求证过程表明(    )

    历史

    罗马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多有《十二(铜)表法》的记载,且常引用其律文

    法律

    《十二(铜)表法》的内容适合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农村公社解体后的自然经济社会,而不适合于公元前二世纪末手工业和商业已有了相当发展的罗马共和国时代

    语言学

    《十二(铜)表法》条文所用的文字,都是当时的古拉丁文,和公元前二世纪以前所习用的拉丁文,其体裁大不相同

    A .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是确认历史事实的方法 B . 从当时社会发展状况来判断历史真实与否 C . 运用不同角度的史料相互印证更具说服力 D . 文学作品中关于这一法律的记录最为可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 31.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中西方的政治文明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运动,已经分别确立了君主集权的官僚制政治形态……随着全国的统一,这种新的政治形态也自然地被秦王朝所承用,并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的创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材料三:公元前461年,通过法案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使得雅典的3个民主机构——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

    ——选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1832年议会改革),取消了56个衰败选邑,议席得到重新分配。这场改革为城市工商业阶层与农村富裕农民规定了10英镑财产资格选举权,使选民人数增加。不过新增加的选民绝大多数为中等阶级,……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政治基础,……

    ——选自齐世荣、钱乘旦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中央政治制度上的两项“创新”。
    2. (2) 材料二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唐、宋两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西方政治制度文明演进的认识。
  • 32.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表

    材料二: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

    看法

    魁奈(1694—1774年),法国启蒙思想家。

    “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伏尔泰(1694—1778年),法国启蒙思想家。

    “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休谟(1711—1776年)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

    “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三: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 (1) 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图示填写完整。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方人眼中的“科举制”形象。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 33. (2022高二上·余姚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36年,郑国名臣子产主持铸刑书,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子产因此接到了晋国贤臣叔向一封措辞严厉的来信,信中写道:“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价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郑国大概要败亡在你的手里了。”随着平民力量的上升,国家政权对平民的依仗,使法律制度变革势在必行。二十年后,叔向的祖国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材料二:《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法国1804年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封建特权,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规定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等,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这部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摘编处百度词条和维基百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铸刑书的政治背景。子产和叔向之争反映了哪两种思想的斗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要指出《拿破仑法典》的基本原则。并简要比较中国《唐律》与《拿破仑法典》的本质上的差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