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2-30 浏览次数:6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24小题共48分)
  • 1. (2022八上·天津期中) 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与这奏书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虎门销烟 B . 金田起义 C . 义和团运动 D . 武昌起义
  • 2. (2022八上·成都期中)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英国获得这些权益始于同中国签订(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3. (2023八上·从江开学考)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理解正确的是(   )
    A . 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 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统治瓦解 D . 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4. 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
    A .   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 . 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 .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 . 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 5. 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   )
    A . 割占香港岛 B . 火烧圆明园 C . 掀起瓜分狂潮 D . 索银4.5亿两
  • 6. (2023八上·南岸期末) 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史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纵火烧毁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C . 沙俄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 . 《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 7. 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 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 .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 《天津条约》签订后 C . 《辛丑条约》签订后 D . 《九国公约》签订后
  • 8. 千百年来,获得土地是农民的愿望。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和太平天国运动关于土地问题的设想分别是( )

    ①“均田免赋”

    ②《天朝田亩制度》

    ③“扶清灭洋”

    ④《中国土地法大纲》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22八上·海南月考) 有学者认为,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以变应变,开展挽救清王朝的自强活动,他们实际上“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洋务派(   )
    A . 解决了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 B . 自发地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 . 实现了“自强"“求富”目标 D . 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 10. (2024八上·栾城期末) 陈旭麓说:“(洋务运动)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不除旧”的后果是(    )
    A .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D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1. (2023九下·泰兴月考)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材料说明“运动倡导者”的目的是(   )
    A .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 . 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
  • 12. (2024九下·旺苍模拟) 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使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 .   兴起于甲午战争以后 B . 目的是推动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C . 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D . 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 13. (2024八上·白云月考)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面对外来入侵,清政府任命钦差大臣,率领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这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   )
    A . 张之洞 B . 左宗棠 C . 曾国藩 D . 李鸿章
  • 14. “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据此对话推断,中外这两位外交官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   )
    A . 《虎门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5. (2023八下·台江开学考)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D .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救亡图存戊戌变法运动
  • 16. (2022八上·成都期中) 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 中国人民的抗争 C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近代化的探索
  • 17. (2022八上·成都期中) 太平天国、义和团的失败,和以往农民起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
    A . 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B . 农民军内部分裂 C . 列强的疯狂进攻 D .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 18. (2024九下·番禺模拟) “他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他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 )
    A . 领导了公车上书 B . 建立了中国同盟会 C . 参与了北伐战争 D . 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 19. (2022八上·成都期中)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8月,经过十年零星的和不协作的行动之后,运动的各个山头都联合组成了一个单一的反清组织,它变成了在以后几年间革命派所认为的真正夺权的工具”。材料中联合组成的“反清组织”是(   )
    A . 同盟会 B . 义和拳 C . 光复会 D . 国民党
  • 20. (2022八上·成都期中) “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文明、礼仪制度)一新……”《申报》这篇元旦《新祝词》应发表于(   )
    A . 1900年 B . 1911年 C . 1912年 D . 1921年
  • 21. (2022八上·成都期中)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表明,辛亥革命(    )
    A .   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 .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 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 22. (2023·黄冈二模)   1913年,中华民国国歌中有这样的歌词:“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反映了(    )
    A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 护国战争取得了胜利 C . 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D . 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 23. (2022八上·成都期中) 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所示的“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

    A . 1914 年 B . 1919年 C . 1924年 D . 1929 年
  • 24. 《讨袁檄文》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此后发生的“戮此民贼”的事件被称为(   )
    A . 武昌起义 B . 二次革命 C . 护国战争 D . 北伐战争
二、材料解析题
  • 25. (2023八上·赫山月考) 面对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近代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 (1) 材料一中李鸿章言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列举两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所反映的史实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由此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 (4) 谈谈你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 26. (2022八上·成都期中)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据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之痛】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

    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列宁《对华战争》

    1. (1) 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 (2) “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这一史事对中国有何影响?
    3. (3) 请问“英国人、法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
    4. (4) 【奋起抗争】如图所示的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请你再举出一例(包括人物名称与主要事迹)?

    5. (5) 【忧患意识】给以上探究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面对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 27. (2022八上·成都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初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材料二:

    ——据《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材料三: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