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 7处(九江1处、大运河6处) |
清乾隆时期 | 34处(京师3处、直隶5处、辽宁2处、山西l处、山东1处、江南7处、浙江2处、江西2处、湖北1处、四川2处、福建2处、广东2处、广西2处、内蒙古2处) |
篇名 | 内容 |
《上农》 | 提出了重农的主张 |
《任地》 | 提出了十个问题,包括使用土地、整地作畦、中耕除草等问题 |
《辩土》 | 对《任地》中提出的问题作了具体的回答 |
《审时》 | 各种作物与时间季节的关系 |
年份 | 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 | 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 |
1928 | 4.1% | 5.5% |
1934 | 28.9% | 15.7% |
中国邮政发行招商局主题邮票(从左至右为浦江创业、蛇口开发、再创辉煌)
材料:在西方,国有企业与资本主义历史一样悠久。现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二战后,其作为宏观调控手段,蓬勃发展。20世纪80年代,随国有企业内在矛盾和外部环境变化,西方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企业的本质是创造利润,政府的职能是弥补市场缺陷,而不是取而代之,这为国有企业改革打下了理论基础,西方不断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1979年,撒切尔上台,英国主张建立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理想市场经济体系声音高涨,推行非国有化。1979-1983年,英国出售了宇航公司、联合港口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国际航空无线电公司的股票,将其变成公众持股。此后10年,英国出售了绝大部分国有企业,改革后,政府干预企业决策的行为受到限制,企业为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企业经营趋于理性化,推动了经济进一步发展。尽管西方国有企业出现了私有化浪潮,但国有经济在西方国家的存在有一定必然性,尤其是在公共部门,对平衡经济和维护社会公平,仍具有一定经济作用。
——摘编自《西方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贞观初,“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台院侍御史以弹奏为基本职责,重点在纠弹职位较高的官员。察院监察御史在御史台中品秩虽低,但职务繁杂,百司畏惧,其“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此外还掌祭祀、监南选、监司射、监决狱、分察尚书省六部等。贞观年间,全国被划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监察御史以六条巡按州县,分巡时威仪显赫,“州县祗请相望,道路牧宰祗候,僮仆不若”。《贞观政要》中记载:“(太宗)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同时,唐太宗也对清廉官员和清正之举大加褒奖弘扬。
——摘编自吴毅《唐朝贞观年间防治贪腐的政策举措释析》
材料: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它的出现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热词(部分)汇编。
年代 |
热词(部分) |
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
(1)新中国、抗美援朝、求同存异……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
(2)右派、总路线、公共食堂、票证、雷锋 |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
(3)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 |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 |
(4)法制、拨乱反正、万元户…… |
20世纪90年代 |
(5)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 |
示例:热词:总路线
说明: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是造成1959至1961年我国发生经济严重困难的重要原因。
仿照以上示例,选择(1)或者(4)处补充一个热词并说明入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