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1...

更新时间:2023-02-06 浏览次数: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 1. (2023高二上·潮阳期中) 据现有考古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8000年前后,出现栽培稻和定居村落;距今5000年前后,出现规模化的水田和较多的复合农具,水坝和宫殿等遗址也被发现。这说明(   )
    A . 早期国家出现促进农业进步 B . 水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 C . 长江流域成为当时经济中心 D . 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
  • 2.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大禹治水,联合各部落的力量,“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据此可知,大禹治水(    )
    A . 利用早期国家的管理功能 B . 依靠血缘亲情加强部落联系 C . 促进分封制度的普遍流行 D . 依托奴隶制国家的政权建设
  • 3. (2024高一下·合江期末) “周王给予地方诸侯的恩惠和优待明显高于在中央朝廷服务的王室官员,除了一些关系到王室利益的诸侯继位等事务外,没有证据显示中央朝廷曾试图干预地方封国的内部事务”。材料表明西周(    )
    A . 宗法制巩固了封建统治 B . 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C . 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君主专制政体正式形成
  • 4.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东晋南朝时期,虽然北方千万流民南渡,但“自孙吴至陈亡的六个王朝,在长达300年的时间内,江南户籍上的户口几乎完全没有增长”。这一现象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A . 人口统计没有计算白籍 B . 政府推行土断效果较差 C . 江南战乱影响经济开发 D . 世家大族隐匿流亡人口
  • 5. (2023·岳阳一模) 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   )
    A . 推动了基层自治 B . 促进了阶层流动 C .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 有益于社会教化
  • 6.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815-819年),“定经界,核名实”,清查土地数量和贫富户口,切实按贫富差异纳税。由此可知,柳宗元(   )
    A . 参与唐中叶赋税变革 B . 整顿两税法运行乱象 C . 执行租庸调制的规定 D . 维护自耕农经济利益
  • 7.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宋代地方官员在奏议中指出:“本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大半在外。”“近世之民,离乡轻家,东西南北转徙而之四方,固不以为患,而居作一年,即听附籍。”这反映了宋朝(   )
    A . 土地兼并加速了人口的流动 B .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 . 百姓摒弃了安土重迁的观念 D . 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 8. 元朝政府发行纸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有在海外流通的记载,波斯、印度、高丽、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纸币。这种现象(   )
    A . 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B . 强化了元的外贸优势地位 C . 维护并扩大了大一统国家 D . 有利于弥合国家间的矛盾
  • 9.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时,上奏请求“把寄居于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以及伊克昭、乌兰察布两盟各旗境内的所有汉人稽察登记,编立户籍,令其报地升科、永远居住”,其后亦提出“蒙古生计,在租不在牧”。这表明清政府(   )

    ①改变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观念

    ②注重建立盟旗民众自我管理机制

    ③创立了分类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

    ④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如图是1892年朝鲜全面改革货币时发行的硬币。对此,袁世凯在给李鸿章的电报中强调,“韩钱向不纪年,近见韩交换局铸洋式银铜钱,俱铸大朝鲜开国若干年,无华年号,以作通宝,殊乖奉朔。倘将来与英倭洋元在华各埠杂用,尤不成事体,肇端虽微,关碍匪细”。由此可见,袁世凯(   )

    A . 注重捍卫国家主权 B . 具备近代外交理念 C . 固守传统宗藩体制 D . 力图维护贸易秩序
  • 11.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12月-1913年3月召开了第一届国会选举,全国参加投票选举者占全国总人口的10.5%,两院合计选举议员总计870人,具体情况见图。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中华民国的社会基础坚实 B . 新的政治价值观得以实践 C . 多党合作的政治局面出现 D . 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成熟
  • 12.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1931年12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规定:对于资本家的企业和手工业,仍“保留在旧业主手中”的,“由工人监督生产”“尚不实行国有”;“不应干涉经常的商品市场关系”,对商业贸易实行鼓励、保护政策。这一做法(   )
    A . 加速了革命性质的转变 B . 调动了民众国民革命热情 C . 稳定了根据地经济秩序 D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3.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1949年9月3日,毛泽东在给华东局的指示中提出,有些国民党军政人员“现在无事做,也应给以饭吃。维持他们,使他们活下去,否则政治上对我们极为不利。就全局来说,全国养九百万至一千万人是完全有办法的”。这一指示(   )
    A . 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路线 B . 强化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群众基础 C . 有助于中共建政工作的顺利进行 D . 使中共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 14. 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会议专门印发了《苏联在二三十年代是怎样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经济的》等参考材料,同时指出,我们应该研究日本、西德(联邦德国)、南斯拉夫等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的情况,很好地借鉴他们的经验。由此推断,中央工作会议(   )
    A . 完成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B . 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C . 转变了经济发展的思路 D . 认可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 15.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这表明人类(   )
    A . 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 B . 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业出现 C . 从迁徙到定居到形成聚落 D . 社会私有制和国家的形成
  • 16.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当人口少到可以充分保障公民间的了解、交往、并彼此尽可能保持友善的时候,小型公民共同体的优势才能显现出来。按照他的计算,这种共同体理想的公民人口为5040人。柏拉图的这一思想(    )
    A . 成为城邦制度理论的基础 B . 为奴隶制的实行铺平道路 C . 深受寡头政治实践的影响 D . 构成西方哲学的精神内核
  • 17.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在罗马,私人法学家的意见在案件裁决中起重要作用,因为担任法官的官员一般都不是专业的法学家。法学家可以有多种形式表达他们的主张,有时是回答具体的法律问题,有时写成法学教材或专著。这些私人见解被国家法官所引用采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后来还被收入《民法大全》。据此推断(    )
    A . 罗马法诉讼程序不断优化 B . 私人法学家主导司法裁决 C . 法官不具备专业司法能力 D . 罗马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 18.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据如表可知《大宪章》(   )

    表:英国《大宪章》部分条款内容:

    条款

    内容

    为了对确定某一捐助或兵役免除税的额度取得全国的同意,国王应发起召集大主教、主教、寺院长老、伯爵和大男爵等等开会,讨论研究征款事宜。

    若不经同等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之审判,不得将任何自由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也不得令我等群起以攻之、肆行讨伐。

    执行委员会在国王破坏宪章的时候,可以发动战争反对国王

    A . 加强了英国议会权力 B . 确立了议会君主制度 C . 否定了封建专制王权 D . 体现了封建贵族意志
  • 19.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奴隶贸易,奴隶船还给美洲带来了西非水稻,这种水稻在18世纪成为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这反映了(   )
    A . 物种交流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B . 欧亚作物的传入影响了美洲农业 C . 黑奴贸易促进了种植园经济发展 D . 殖民活动引发了北美的族群变化
  • 20.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从1793年开始,英格兰银行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开始逐步发行带有固定面额的纸币。纸币正面均为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与说明,文字背面均为空白。(注:不列颠尼亚女神为不列颠群岛的守护神,是英国海洋力量的象征。她的形象是身披盔甲,手持海神波塞冬三叉戟和盾,背向大海。)这体现了当时英国意图( )

    A . 控制海洋致力于对外殖民扩张 B . 转变经营方式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 . 恪守传统避免剧烈的社会变革 D . 构建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 21.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法国1875宪法虽然是由三个纲领性文件:《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组成,但是它却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最久的一部宪法。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   )
    A .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 . 集中地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神 C . 使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 D . 兼顾多方利益且适应社会发展
  • 22.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议会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伤残及养老保险法》等法律,以社会保险立法的形式,建立起强制性的由国家为劳动者提供生活风险保障的制度,内容涵盖了养老、医疗、工伤等各个领域。德国此举(   )
    A . 提升了社会保障的能力 B . 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 . 利于防止社会贫富分化 D . 缓和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 23.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有学者研究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在美国鼓励下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然而美国与英、法、意各国之间的分歧以及日本与英、法之间的秘密协定,导致美国在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进而导致中国外交失败。该学者把中国外交的失败归结于(   )
    A . 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的野心 B . 列强之间的利益争夺与妥协 C . 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 D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 24. (2024高一下·兴国期末)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而且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
    A . 强调了二战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B . 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 C . 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 D . 是二战冲击旧有国际秩序的体现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 25. (2022高三上·海淀期中) 中国古代货币形态的演变

    材料一:中国实行着有别于欧洲和西亚、印度的货币系统。其特点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这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中国古代货币形制和币材也在不断变动,货币经济也起伏波动。

    ——黄纯艳《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

    材料二: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货币形态变化简表

    阶段1  秦朝至隋朝

    秦朝统一全国货币,通行半两钱。汉武帝时开始发行五铢钱,并且禁止私人和地方郡国铸造,中央政府完全掌握了铸币权。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经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朝长期使用,是古代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

    阶段2  唐朝

    唐朝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汉以来的五铢钱是计重钱体制,开元通宝不标重量,淡化本身价值,加强符号化特征,由重量货币发展到名义货币,是一个进步。开元通宝钱最早对铜钱成分配比加以制度化,有利于铸钱质量的提高。开元通宝“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成为后世铸造铜钱的规范。

    阶段3  宋朝至明朝

    宋元时期纸币大量流通,形成纸币和铜钱共同使用的局面。纸币自身无价值而法定价值大,能够适应大宗交易和大额支付需求。但宋朝和元朝政府往往利用滥发纸币搜刮百姓,弥补财政亏空。明朝初年力图恢复纸币制度,但是发行量过大,纸币不断贬值。纸币制度最终名存实亡。

    阶段4  明朝和清朝(1840年前)

    明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最重要的货币。白银作为贵金属自身有很高的价值,“大额用银,小额用钱”,形成银钱并用体制。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可以避免封建政府操纵货币搜刮人民。白银货币化改变了支付手段,提高了结算效率,推动了商品生产和商品大规模流通。但是,白银过度依赖进口也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1. (1) 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
    2. (2) 从材料二中选择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必须前后相继),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货币的变化及其影响。
  • 26.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材料一:家族制度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为特征,体现封建族权的家族(宗族)制度,完全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无论历经王朝更迭,还是遭遇异族入侵,家族制度千百年来一以贯之地存在并发挥作用,成为古代至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宗族意识、宗法思想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并以成规的形式得以延续。直至今天,家族思想观念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渗透到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层面。

    材料二:进入近代社会之后,家族制度屡受政治和思想文化运动冲击,与家族有关的礼仪规范逐渐消逝。但家族制度所承载的伦理、意识形态和精神观念,并没有因为支撑它的社会体制变革而彻底消亡。在当今社会,家族制度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但其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制约也日益凸显。现代化的发展对政治和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从多方面挑战着传统的家族观念,年轻人对家、家族的理解与老一辈有了很大区别,在新旧传承、对峙和冲突中,更新着社会对家的理解以及旧有的家族制度。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论坛《中国家族制度探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家族制度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以来家族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 27.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对边疆治理尤为重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的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参议院的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中央设立蒙藏事务局,由其负责边疆事务,如发展蒙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出版蒙藏回文的《白话报》,设立蒙藏专门学校,嘉奖边疆地区爱国上层人士,任命边疆民族地区的官员等。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开发边疆、发展边疆经济与文化的计划,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边疆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份整体规划。

    ——摘编自孙宏年《民国初年的边疆治理思想与机构演变(1912-1919年)》等

    材料二:1937年的中国的大后方(含川、滇、黔、陕、甘、湘、桂七省)仅有工厂237家,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开展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将沿海工业向内地迁移,共计内迁工厂448家,机料7.09万余吨,内迁技工人数1.2万余人。……到了1942年,渝、川、康、湖、桂、滇、黔等西南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地区的工厂数占全国90%以上,尤其渝、川、湖最为密集。

    ——据陆婷《抗战时期工业内迁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

    材料三:从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五”到“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还注意到照顾人民的利益,将基建投资从最初的1000亿元压缩到85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时期边疆治理策略。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三线建设的特点,概括国民政府工业内迁和新中国三线建设的共同意义。
  • 28.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

    时间

    史实

    1609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律师格劳秀斯在《海洋自由论》中,强调荷兰人有权利航行到东印度进行贸易,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在海上自由航行。此后,荷兰打着海洋自由的旗号,几乎垄断了北海的渔业,将捕捞范围扩展至英国海岸。

    1612年

    西班牙政府将《海洋自由论》列为禁书。

    1613年

    英国威尔伍德受命于国王,发表《海洋法概览》,反驳格劳秀斯,承认各国均享有海洋自由,但沿岸国对靠近本国海岸水域享有主权。

    1625年

    弗莱塔受西班牙政府委托,出版了《论西班牙政府对亚洲的正义统治权》,回应格劳秀斯的攻击,主张国家像对陆地一样取得海洋的所有权。

    1635年

    英国塞尔登出版了《闭海论》,强调英国君主有权领有围绕英国四周的海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7世纪各国关于海洋权利的争论,拟订一个主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