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101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2-13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2022七上·北京期中) 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一天的考古队员正收拾工具准备下班,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这是第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情形,如图所示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   )

    A . 半坡居民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河姆渡人
  • 2. (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 2021年1月,考古人员在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的湖南鸡叫城遗址发现一处面积约80平方米、厚度约为15厘米的稻谷谷糠层。通过以上考古成果,我们能够直接认识史前时期的(   )
    A . 社会组织 B . 政治制度 C . 农耕生活 D . 商业贸易
  • 3. (2024七上·万山期中) 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
    A . 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 . 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 .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 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 4. (2022七上·北京期末) 《礼记•礼运》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的“天下为家”指的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县制
  • 5. (2022七上·北京期末)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审要证据。以下考古资料可用于研究商朝历史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6. (2023七上·电白期末) 北京2022年冬奥会体育图标,以汉字雕刻技艺为主要呈现形式,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这一艺术形式起源于(   )

    A . 甲骨文 B . 小篆 C . 楷书 D . 行书
  • 7. (2023七上·德庆月考) 下面是西周分封的部分情况示意图。叔虞、康叔受封,因为他们的身份是(   )

    A . 宗亲 B . 殷商贵族后代 C . 功臣 D . 周王母系亲戚
  • 8. (2023·仁寿模拟) 战国中期各国变法之后,铁制农具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涌现。众多出土的战国铁农具(如图),展示出当时已经发明的层叠铸造技术。上述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

    A . 冶铁业 B . 青铜业 C . 纺织业 D . 煮盐业
  • 9. (2022七上·北京期末) 如图为兴修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它被誉为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   )

    A . 长城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大运河
  • 10. (2023七上·献县期末)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下列关于这一时期学派与学说对应正确的是(   )

    A

    道家

    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

    B

    儒家

    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C

    法家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D

    墨家

    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2022七上·北京期末)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所示)。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民族关系的发展
  • 12. (2022七上·北京期末) 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公元前246年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20年

    公元前215年

    公元前214年

    公元前213年

    公元前210年

    即王位

    灭六国,统一天下;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分天下为36郡;修驰道,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开凿灵渠

    派遣蒙恬北击匈奴

    在北方边境筑长城

    崩葬于骊山

    A . 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 . 汉武帝开创了皇帝制度 C . 该帝王在位33年 D . 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王朝
  • 13. (2023七上·南开期末) 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
    A . 勤俭治国 B . 勤于政事 C . 善于用人 D . 虚怀纳谏
  • 14. (2022七上·北京期末) 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针对封国势力强大的状况(如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采取的措施是(   )

    人口(万)

    郡(个)

    中央

    450

    15

    封国

    850

    39

    A . 分封制 B . 推恩令 C . 察举制 D . 屯田令
  • 15. (2022·河池)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玄奘西行 C . 鉴真东渡 D . 郑和下西洋
  • 16. (2022七上·北京期末)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近年来,在合浦汉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以下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   )

    A . 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 B . 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汉代最重要商港 C . 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 D . 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
  • 17. (2023七下·东城期末) 汉初,各地诸侯国以各自诸侯王在位的时间纪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创制“元封”年号,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皇帝的年号纪年。这一作法(   )
    A . 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 . 废除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 C . 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王朝 D . 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 18. (2022七上·北京期末) 以下史实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

    郡县制

    刺史制度

    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全国初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地方

    A . 维护了领土完整 B . 促进了文化传播 C . 促进了经济发展 D . 加强了地方控制
  • 19. (2022七上·北京期末) 如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当时何种社会现象(   )

    A . 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情形 B . 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C . 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 D . 贵族奢侈腐化的生活风气
  • 20. (2022七上·北京期末) 《后汉书》记载了东汉时期某位历史人物“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 张仲景 B . 祖冲之 C . 贾思勰 D . 蔡伦
  • 21. (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
    A . 公元2世纪前期 B . 公元2世纪后期   C . 公元3世纪前期 D . 公元3世纪后期
  • 22. 下列属于研究三国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 出土的三国吴简 B . 手抄本《史记》 C . 译注本《齐民要术》 D . 白话本《三国演义》
  • 23. (2022七上·北京期末)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描写的是哪一次战役(    )
    A . 桂陵之战 B . 巨鹿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24. (2022七上·北京期末)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注意主题和子目之间的联系。下面子目对应的主题是(   )

    主题

    1.三国鼎立

    2.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4.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25. 如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所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A . 商朝、三国、秦朝 B . 秦朝、商朝、十六国 C . 东周、东汉、三国 D . 商朝、秦朝、三国
  • 26. (2023七上·潮阳期末) 东晋于咸和年间取消客籍户,将南迁人口一律编入正式户籍。此后,江南地区逐渐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了“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的状况。材料意在表明(   )
    A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 . 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D . 民族融合趋势增强
  • 27. (2022七上·北京期末) 读图说史:读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北方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B . 江南地区经济相对发达 C . 民族交融和江南的开发 D . 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 28. (2023七上·英德期末)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吸收汉魏诸家之精华,集书法之大成,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列书法作品中,最能体现王羲之行书风格的是(    )

    A . 《兰亭集序》 B . 《张猛龙碑》 C . 《颜氏家庙碑》 D . 《九成宫醴泉碑铭》
  • 29. (2023七下·台江开学考) 《齐民要术》中明确提出从事农业生产必须因时、因地、因作物品种而异,不能整齐划一。这强调了农业生产要(   )
    A . 遵循自然规律 B . 创造经济效益 C . 改进生产工具 D . 追求品种齐全
  • 30. (2022七上·北京期末) 分类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如下分类,△处应填写的是(   )

    类别一

    类别二

    类别三

    扁鹊、华佗、△

    蒙恬、霍去病、周瑜

    顾恺之、王羲之、锺繇

    A . 董仲舒 B . 张仲景 C . 张角 D . 关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2022七上·北京期末) 考古发现•历史研究

    材料一:

    材料二:

    ①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于)北燕。——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

    ②克盉,出土于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1193号大墓,酒器,器身刻有43字铭文。克盉内铭文,大意是,周王说:太保(指召公)……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克(召公的儿子)做燕地的君侯……

    材料三: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如图)经研究发现,该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衷的家书。在家书里,黑夫兄弟问候和关切家人。还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

    1. (1) 下列图片与材料一中A处遗址有关的是 ,与B处遗址有关的是 。(只填写序号)

    2. (2) 二重证据法是把发掘的出土文物与文献的记载相互验证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请你依据该方法用上述材料论证“琉璃河遗址是燕国受封地”。
    3. (3) 依据材料三,写出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措施的作用。
  • 32. (2022七上·北京期末)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材料一:

    秦实现统一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材料二:秦王朝立国的主导方针是法家思想……西汉国家制度基本沿袭秦朝而略有增益,但在施政方面则吸收了秦朝速亡的教训,不再全盘遵用法家的政治理论。西汉前期,以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治国主导方针,其主要内容,即顺民之情,与民休息,尽可能减少国家对社会的干预。汉武帝在位时期,随着统治方针从无为转向有为,黄老思想也失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儒家学说取而代之……同时,实际政策又并非纯守儒术,而是大量吸收了法家的施政思想、手段,具有儒法合流的特征。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材料三:

    材料四: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形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文化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大一统”的文化。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将示意图补充完整。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秦到西汉治国主导思想的变化。
    3. (3) 从材料三中任选一幅图片(示例除外),仿照示例,说明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提示:历史事件需要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方面加以说明)

      示例:图1,说明:战国时七国文字各异,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4. (4) 依据材料四,谈谈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
  • 33. (2022七上·北京期末) 民族交融•一脉相承

    材料一:“胡饼”原是胡人的主食,魏晋南北朝时,“胡饼”传入中原,成为汉人喜爱的面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等副食在汉人中间广泛流行。南方的荔枝、香蕉等特产闻名北方。北方还可吃到西域的西瓜、葡萄、胡瓜(黄瓜)、茴香等蔬果。

    ——摘编自曹文柱《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二:在太和十八年十二月,(高祖)诏令改革服装……太和十九年六月,高祖诏令在朝廷中不准使用北方的旧语言,如有违反者,就免去他的官职。此后又下诏,让迁移到洛阳定居的人民,死后葬在黄河之南,不得回到北方。

    ——摘编、译自《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材料三: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 (1) 依据材料一,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饮食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高祖推行的改革措施。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