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道家 | 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 |
B | 儒家 | 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
C | 法家 |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
D | 墨家 | 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
公元前246年 |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20年 | 公元前215年 | 公元前214年 | 公元前213年 | 公元前210年 |
即王位 | 灭六国,统一天下;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分天下为36郡;修驰道,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 开凿灵渠 | 派遣蒙恬北击匈奴 | 在北方边境筑长城 | 崩葬于骊山 |
人口(万) |
郡(个) |
|
中央 |
450 |
15 |
封国 |
850 |
39 |
郡县制 | 刺史制度 |
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全国初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地方 |
主题 |
1.三国鼎立 2.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4.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
类别一 | 类别二 | 类别三 |
扁鹊、华佗、△ | 蒙恬、霍去病、周瑜 | 顾恺之、王羲之、锺繇 |
材料一:
材料二:
①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于)北燕。——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 |
②克盉,出土于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1193号大墓,酒器,器身刻有43字铭文。克盉内铭文,大意是,周王说:太保(指召公)……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克(召公的儿子)做燕地的君侯…… |
材料三: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如图)经研究发现,该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衷的家书。在家书里,黑夫兄弟问候和关切家人。还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
材料一:
秦实现统一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
材料二:秦王朝立国的主导方针是法家思想……西汉国家制度基本沿袭秦朝而略有增益,但在施政方面则吸收了秦朝速亡的教训,不再全盘遵用法家的政治理论。西汉前期,以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治国主导方针,其主要内容,即顺民之情,与民休息,尽可能减少国家对社会的干预。汉武帝在位时期,随着统治方针从无为转向有为,黄老思想也失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儒家学说取而代之……同时,实际政策又并非纯守儒术,而是大量吸收了法家的施政思想、手段,具有儒法合流的特征。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材料三:
材料四: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形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文化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大一统”的文化。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示例:图1,说明:战国时七国文字各异,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材料一:“胡饼”原是胡人的主食,魏晋南北朝时,“胡饼”传入中原,成为汉人喜爱的面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等副食在汉人中间广泛流行。南方的荔枝、香蕉等特产闻名北方。北方还可吃到西域的西瓜、葡萄、胡瓜(黄瓜)、茴香等蔬果。
——摘编自曹文柱《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二:在太和十八年十二月,(高祖)诏令改革服装……太和十九年六月,高祖诏令在朝廷中不准使用北方的旧语言,如有违反者,就免去他的官职。此后又下诏,让迁移到洛阳定居的人民,死后葬在黄河之南,不得回到北方。
——摘编、译自《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材料三: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