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

更新时间:2023-02-02 浏览次数:4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七下·定远期末) 现在网上颇为流行穿越小说。假如红红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的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但前来索取岁币的契丹和党项使者纵马狂奔,全然不顾在草市游玩的孩子的安全。据此可以推断,红红同学穿越到了(    )
    A . 唐朝长安 B . 北宋东京 C . 南宋临安 D . 元朝大都
  • 2. (2022七下·泉州月考) 下表反映出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政权存续

    战争持续时间

    辽(916—1125 年)

    宋辽—25 年

    宋(960—1127 年)

    宋夏—不到 10 年

    夏(1038—1227 年)

    辽金—11 年

    金(1115—1234 年)

    宋金—16 年

    A . 政权并立,长期和平 B . 战乱不断,民族交融 C . 重文轻武,相对稳定 D . 时战时和,关系紧张
  • 3. (2021七下·兰州期中)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 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 4. (2021七下·阳东期中)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 ,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期
  • 5. (2021七下·涡阳月考) 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6. (2020七下·凤县月考) 下列关于少数民族政权与民族、历史人物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金-党项族

    ③西夏-元昊

    ④金-阿保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7. (2024七下·古蔺月考) 北宋在历史上被称为“弱宋”,与辽、西夏都进行了议和,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的相同内容是(    )
    A . 辽、西夏对宋称臣 B . 北宋给辽、西夏岁币 C . 辽、西夏给北宋岁币 D . 辽、西夏推行汉化
  • 8. (2022七下·田东期末)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这种态势(    )
    A . 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 . 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 . 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 . 便于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 9. (2022七下·田东期末) 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
    A . 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 隋唐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10. (2022七下·皇姑期末)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这段话意在说明订立和约的(    )
    A . 消极影响 B . 积极影响 C . 实施目的 D . 阶级属性
  • 11. (2022七下·赵县期末) 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送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很长的时间里,双方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 . 宋、辽 B . 宋、夏 C . 宋、金 D . 辽、夏
  • 12. (2022七下·潮州期中) 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岭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 . 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 . 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 . 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 . 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 13. (2022七下·姜堰期中)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交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4. (2022七下·中山期末) 宋真宗景德元年,敌国大举南下,宋真宗亲往澶州督师,扭转了不利的局面,双方议和,约为“兄弟之国”。材料中的“敌国”是指(    )
    A . 党项西夏 B . 契丹辽国 C . 女真金国 D . 蒙古帝国
  • 15. (2021七下·桐城期末)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民族交融 B . 文化昌盛 C . 国家统一 D . 中外交流
  • 16. (2021七下·薛城期中) 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飞翔的雄鹰。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他是(    )
    A . 耶律阿保机 B . 元昊 C . 完颜阿骨打 D . 铁木真
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期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赐金涂银印,方二寸一分,文日“夏国主印”,许自置官属……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旧制下同),绢15万匹,茶3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1. (1) 材料一中所称的“二敌”指哪两个政权?根据材料说明“二敌”是如何仿效“中国”(中原王朝)的?
    2. (2) 材料二中的“朝廷”指哪一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3. (3)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夏议和的内容。
    4. (4) 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宋朝在与其他民族政权交往的过程中,屡屡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这与宋朝实行的什么政策有关?
  • 18. (2020七下·齐齐哈尔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 (1) 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建立者和都城分别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结果如何?
    3. (3) 依据材料和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北宋与哪两个政权并立?
    4. (4) 京剧《澶渊之盟》中的剧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19. 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材料三: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1. (1) 材料一签订和约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2. (2) 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
    3. (3) 材料三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两个政权签订的?请你从材料二中找出此项议和的内容。
    4. (4) 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
    5. (5) 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看法。
  • 20. (2018七下·惠民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拾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一一以上材料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次和议?“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影响。
    2.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你知道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吗?
    3.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怎样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