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部分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联考试...

更新时间:2023-03-15 浏览次数: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三下·岳阳月考) 秦汉时期,气候环境较为温润,北方地区山林湖泽附近的民众均以采集渔猎为生。汉代常见的流民亦不乏以此为生者。秦汉以降,历代朝廷反复劝农、鼓励耕织,汉代时零星存在的“好稼穑”之地到唐初渐成广布之势。这一变化(    )
    A . 利于政府加强对民众的控制 B . 说明农业耕作技术得到了发展 C . 表明封建小农经济范围扩大 D . 反映出环境变化决定民众生计
  • 2.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魏晋时期中国本土的佛学者或用佛教术语比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概念,或援引中国固有文化的经典事例调和夷夏关系。如牟子《理感论》,强调佛教戒律与传统中国“古之典礼无异”。佛教学者这些举措意在(    )
    A . 融入中国本土文化 B . 打击儒学的统治地位 C . 减轻佛学传播阻力 D . 推动儒佛理论的融合
  • 3.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唐朝皇帝加尊号时,常以“公议"来显示其合理性。而大臣则强调皇帝个人行为要顾忌群臣公议。作为百官之首的宰相也应接受公议的监督,顺应与申明公议是对宰相的职责要求。这反映出唐代(    )
    A . 国家监察体制日趋完备 B . 士大夫的政治影响力较大 C . 民间舆论影响政府决策 D . 政治决策的民主色彩浓厚
  • 4. (2023高三上·长春期中) 宋仁宗时期,宋朝出现了“诸处盗贼纵横”的现象。为此,宋仁宗将京畿诸县划为“重法地”,凡在重法之地犯贼盗罪者,加重处刑。宋代这一举措(    )
    A . 推动了法律体系的完善 B . 体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要求 C . 反映了民众群体的要求 D . 保证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稳定
  • 5. (2024高三上·梅河口月考) 清代中叶,湖南新化县“妇人女子纺织之声,虽于夜分不辍,但所需棉花,尚籍资于邻境,不全出于土产”。邵阳县棉花“种之颇多……大约每年所收,不足衣本土之人,多贩之他处”。这反映出当时(    )
    A . 区域商帮的兴起 B . 雇佣关系的普及 C . 地区经济的差异 D . 纺织技术的进步
  • 6.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下表所示为1894~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与外资的投资种类差异(%)。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中国(    )
     

    1894年

    1914年

    1920年

     

    外资

    民资

    外资

    民资

    外资

    民资

    工业资本

    25.30

    2.28

    55.32

    11.64

    55.65

    14.84

    商业资本

    43.44

    74.89

    36.82

    67.30

    36.40

    58.87

    金融资本

    31.26

    22.83

    7.86

    21.06

    7.95

    26.29

    A . 民族工业形成完整体系 B . 民族企业规模扩大 C . 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 D . 民族工业基础薄弱
  • 7.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1919年12月,陈独秀撰文称:我们相信真的民主政治,必会把政权分配到人民全体,就是有限制,也是拿有无职业作标准,不是拿有无财产作标准。这表明陈独秀(    )
    A . 对西式民主进行了反思 B . 积极宣扬公民权利观念 C . 政治观念发生根本改变 D . 注重联合各阶层的力量
  • 8. (2023高三下·肇州开学考) 国民政府考试院曾制定详细的法规用来甄别、审查、任用政府公务人员,而国民政府却在法规中塞入了“革命功勋”的条款,以致党龄在五年以上的党员都成了有“革命功勋”的人,可以安然留在政府里,并且步步升迁。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公务员构成日益单一 B . 国民党专政色彩浓厚 C . 考试院权威已经丧失 D . 文官晋升制度较完善
  • 9.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下图所示为1956我国的一幅宣传画。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我国(    )

    A . 工业化发展反哺农业生产 B . 集体化经营促进了生产发展 C . 经济结构失衡得到了改善 D . 农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 10.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方面我国通过艺术团出国演出、文化人士互访、围棋交流等形式主动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另一方面我国还为非洲国家培训杂技演员、扶植建立杂技团。此外,新中国还在英国、德国等地举办画展等各种国际文化活动,纪念世界文化名人。这些举措(    )
    A .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 . 践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C . 受制于两极格局的政治环境 D . 拓展了走向世界的外交路径
  • 11.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古希腊人认为,外部的经验不能算是真正的知识,只能算作意见。只有出自人自身的内在性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只有这种内在性的知识才能真正不依赖任何外部条件,完全为自己而存在。这表明古希腊人(    )
    A . 强调知识的重要作用 B . 主张个人利益至上 C . 忽视外在经验的积累 D . 推崇人的理性思考
  • 12.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中世纪前期的法国至少有五大方言体系,而法语即是奥依语中的一个小的支流,它只适用于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兰西岛范围之内。14、15世纪巴黎方言开始走出法兰西岛,并进而成为具有法兰西自身特色的神圣语言。这表明14~15世纪的法国(    )
    A . 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 B . 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C . 天主教势力受到打击 D . 民族国家正逐渐形成
  • 13. (2024高一下·汕头期中) 16世纪,意大利的艺术家认为自然场景的表象是被自然规律所制约的,画家应当去研究和揭示这些法则。他们还以这种观念和思维方式思考其他领域的物体及其表象,例如一般意义上的光学或力学对象。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
    A . 促进了科学革命的发展 B . 完善了近代物理学知识体系 C . 迎合了工业发展的需要 D . 提升了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
  • 14.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下表所示为1875、1913年欧美主要国家关税税率。据表可知,当时的欧美国家(    )

    年份

    1875

    1913

    法国

    13.5%

    20.0%

    德国

    5.0%

    13.0%

    荷兰

    4.0%

    4.0%

    美国

    42.3%

    28.3%

    A . 通过利益倾斜来刺激工业发展 B . 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兴起 C . 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被抛弃 D . 垄断组织操纵经济发展
  • 15.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下图所示是一幅冷战的政治漫画。该漫画传递的信息是(    )

    A . 美苏军事力量势均力敌 B . 美苏争霸造成了国际关系紧张 C . 美苏两国关系趋于缓和 D . 美苏在冷战中保持克制与妥协
  • 16.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下表为2000~2009年南南(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占世界贸易的份额(%)概况。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2000

    2006

    2009

    出口额

    10.2

    15

    17.7

    进口额

    9.6

    14.1

    16.1

    贸易额

    9.9

    14.5

    16.9

    A . 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 B . 贸易自由化成为国际共识 C .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 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经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以下是某同学为研究晚明思潮的演变问题而收集的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  明代后期儒家《四书》研究著作比例表

     

    受朱熹注释影响类

    受阳明心学影响类

    考据训仿诂类

    自成一家

    非朱熹注释影响类

    总数

    数量

    15

    17

    14

    19

    50

    115

    比例(占总数)

    23.08%

    26.15%

    21.52%

    29.23%

    76.92%

    100%

    ——摘编自戴书宏《宋代以来<论语>著作与<四书>著作的消长变化》

    材料二:《梁山泊一百单八人优劣》对水浒人物进行品第轩轾,把李逵列为“梁山泊第一尊活佛”,原因就在于他“无成心也,无执念也”。这里所取的评价标准显然是李贽所提倡的“绝假纯真”的“童心”。

    ——据《水浒传》等

    材料三:仆嗜读书,身所购藏,几等邺架,经史子集,网 罗渔猎,时有发明。不敢以鸿儒自居,不致以空疏自废。

    ——据[明]胡应麟《少室山房集》

    1. (1) 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晚明思潮演变的价值。
    2. (2)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晚明社会思潮变化的影响。
    3. (3) 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晚明社会思潮的变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 18.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香港在舆论中背负了不同的形象,“欧洲在中国”“大英帝国的橱窗”“东方明珠”“万国市场”“祖国的南大门”,这些形象呈现出“香港”话语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不同的身份与地位。

    围绕中国近代史上的香港,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19. (2023高三下·肇州开学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内妨碍经济发展的旧政策法规逐渐消除,但在对外贸易中,小皮特等多届政府未革除重商主义,如对粮食等数百种进口物品征收高关税。1846 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不久又废除了《航海条例》,且对大多数商品取消关税。英国成为第一个自由贸易大国,确立了经济自由主义。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从19世纪90年代末起,英国积极推动帝国内部的特惠贸易措施。最早采取的优惠形式是,殖民地单方面降低对英国出口的关税,到一战时,迫于殖民地的压力,英国开始给予互惠安排。1915 年通过的“马克科纳关税”和一战后颁布的“产业保护关税”都歧视帝国外的贸易。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 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

    材料三

    1937年,英局乌干达殖民当局为发展近代纺织业而申请关税保护时,英国殖民事务部一位助理部长居然认为,“东非人的食指和大拇指太大、太笨拙,无法操作棉纺织机器”。在英国政府眼里,殖民地的任何工业化都是“不公平竞争”,从鞋类到啤酒的英国生产商也向政府“写去愤怒的信函,要求获得针对殖民地“不公平’竞争的保护”。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一反保守主义的稳重传统,态势激进,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和“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 (1) 结合时代背景,分别指出材料一、二、 、三中“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内容变化的原因。
    2. (2) 指出材料四中“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新内涵,并分析其作用。
  • 20.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强调“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明确“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的文化方向;在文学艺术上,强调“积极发展适合人民利益和需要的文学艺术创作,加强艺术实践”;在倡导的国民精神上,强调要有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要把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革命热情运用到建设中来,意气风发地建设新中国;在教育战线上,改革旧教育,发展新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特别是有关工业建设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努力推进各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在1956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摘编自曾丽雅《新中国成立以来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1985年9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是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了给“七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保障,会议对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会议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反对和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和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发扬奋发图强、致力四化的献身精神,这是保证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思想条件和群众条件。针对党风和社会风气方面存在的问题,邓小平着重指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文化教育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

    ——摘编自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卷四):改革风云》

    1. (1) 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 (2) 谈谈新中国成立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