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役” | 婚前,男子要在女方家里居住六七年之久,帮岳父打“长工",如果表现不好,岳父可将男子赶走,男子就会成为众人的笑柄 |
“聘礼” | 男方必须要准备比较贵重的聘礼,常常给男方再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
材料: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亚历山大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等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从亚历山大远征到托勒密埃及灭亡约300年的时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在托勒密埃及,托勒密一世建立了“缪斯(希腊文艺女神)宫”,收藏了古希腊大量文化典籍。诸多希腊学者前往此处,亚历山大城也因此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托勒密三世时,颁布敕令允许奴隶买卖,一位有名望的埃及祭司说这在原来的埃及是不会出现的。他还介绍道,当时亚历山大率领的35000名步兵中,有12600名南部希腊人,远征期间至少有3600人留在当地,亚历山大死后,他的继任者继续从希腊招募士兵和殖民者。他还自己抱怨,因为他不会讲希腊语而遭到住在他家的一位军人的嘲笑。在这里,上层贵族的生活习俗也从喝啤酒、穿亚麻制品变为了喝葡萄酒、穿羊毛制品。
——摘编自李若宝《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材料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范围最大时达到134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它控制了东西方的主要商道,取得了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决定性优势。许多城市都有引以为豪的产品,如大马士革是玻璃、锦缎、食品加工业的生产中心;撒马尔罕是纸和玻璃的生产中心;艾海瓦兹是蔗糖的生产中心。这些产品几乎都是国内外交流货物的大宗。在对待商业的态度上,帝国政府把商业看作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并且以它强大的中央集权统治保证国内外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阿拉伯人有很强的商业意识,这来自于伊斯兰教,《古兰经》明确规定鼓励、保护商业是所有穆斯林必备的义务和道德。
——摘编自韩强《丝绸之路与历史上的十个超级大国》
材料二:唐朝称阿拉伯为大食。永徽二年(651),大食遣使和唐朝通好,在此后的148年间,大食遣使来唐计有36次之多。唐朝与大食交流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波折,为了各自在边境地区的利益曾发生过4次军事冲突。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是天宝十年(751)的怛罗斯战役。唐军战败,中国的战俘把造纸术传到中亚的撒马尔罕,后又传到西亚的大马士革,最后传到了非洲和欧洲。中国的战俘把纺织技术也传入阿拉伯,大食首都就有中国的纺织工匠。中国的陶瓷制造技术、炼丹术和硝也在唐朝传入大食。与此同时,阿拉伯的外科和眼科医术、天文历法、数学、建筑也传入唐朝。据9世纪到过中国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印度·中国游记》记载。当时广州有伊斯兰教判官一人,依本教风俗管理本族人民,举行家教仪式。
——摘编自丁克家《唐代中国与大食的军事冲突与文化交流》
材料一:
材料二:阿兹特克人认为,捕捉俘虏甚至比获取贡品更重要,因为祭司告诫他们,世界经常处在被洪水淹没、尤其是太阳熄灭的危险之中。因此,需要用人来献祭,以抚慰天上的神灵。但是,这一做法使阿兹特克人陷入一个真正的恶性循环之中:为防止普遍的灾难,需用人来献祭,而献祭用的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只有用人献祭才能进行成功的战争,但转过来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献祭用的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