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

更新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4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 1. (2023高一下·蚌埠期末) 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   ) 
    A . 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B . 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 . 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 D . 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
  • 2. (2024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材料旨在说明(   )
    A . 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B . 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 . 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D . 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 3. (2023·) 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 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 . 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C . 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 . 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 4. (2023高一下·肥东月考) 分析下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青铜器
    都江堰
    太阳历
    金字塔
    《吉尔伽美什》
    60进位制
    种姓制度
    创造从1到9的数字
    城邦民主政治
    帕特农神庙
    A . 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 B . 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 C . 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D . 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 5. (2023高二下·肥东月考) 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分离 B . 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 C . 人类很早就学会了收藏食物 D . 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 6.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某学者研究指出,距今1万年左右,地球上冰期退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植物茂盛,动物大量繁衍,人类努力适应自然,进行种植和驯养活动,并过上定居生活,人类的基本生活来源更多地依赖农耕和畜养。在这一演进过程中(   )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

    ②出现了社会分工、物品交换与贸易

    ③农耕定居推动了聚落的形成

    ④西亚居民培植出了大麦、玉米和小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7.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希腊文化随之东传。从文明传播的方式看,以上材料实质上表明(   )
    A . 亚历山大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 B . 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C . 文明的交流进一步加强 D . 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 8.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腓尼基人发明的腓尼基字母,成为字母文字的源头,腓尼基人能够发明腓尼基字母的原因是(   )
    A . 腓尼基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B . 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发达 C . 腓尼基字母书写简单,易于记忆 D . 腓尼基地处丝绸之路的核心位置
  • 9.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赫梯人是历史上最早大量铸造并使用铁器的部族。公元前14世纪中期开始,埃及和赫梯不断进行战争。在和赫梯人接触的过程中,埃及人学会铁器的铸造和使用。约公元前13世纪初期,埃及进入了铁器时代。这种现象表明古代战争是(   ) 
    A . 文明扩展的方式之一 B . 政权更替的根本原因 C . 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D . 民族交融的主要原因
  • 10.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世界上有一个独特的非洲黑人文明存在。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麦罗埃文字就是其中之一。非洲麦罗埃文字是简化的埃及象形文字,但其拼音来自希腊文。由此可推断(   )
    A . 不同文明交往有利于产生新文明 B . 黑人善于学习 C . 古希腊文明强势 D . 古埃及文明古老
  • 11. (2023高一下·定远月考)  1924年,张作霖将东三省陆军改名为东北军。1929年,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他同年创设了北政务委员会,作为指导东北四省的最高行政机关,“东北”开始普遍代指区域。这表明(   )
    A . 东北受到国民政府直接统辖 B . 东北的区域重要性逐渐凸显 C . 日本已经在筹划占领东三省 D . 东北边防面临苏联军事威胁
  • 12.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最早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它共有22个字母,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化,成为古代西亚、埃及、印度、欧洲地区的字母文字的源头。这种字母文字是(   )
    A . 埃及字母 B . 腓尼基字母 C . 拉丁字母 D . 阿拉马字母
  • 13. (2024高一下·南昌期中) 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这反映了亚欧大陆(   )
    A .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B . 区域文明的多元性 C . 民族冲突的常态化 D . 经济基础的统一性
  • 14.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封建时代的欧洲”这一单元时的交流内容,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B . 封君与封臣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封建制度 C .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 D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谚语
  • 15.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有一种中古西欧“三种人”的说法,分别为:析祷的人,作战的人,劳作的人,这体现了中古西欧的社会分工理想,不属于其中的是(   )
    A . 僧侣 B . 骑士 C . 商人 D . 农民
  • 16.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有学者指出: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三个主要阶层是教士、骑士和劳动者。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和未能重新建立帝国组织,他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非常独特,他们分别与西欧社会的三种制度密切相连,这三种制度分别是(   )

    ①教会    ②封建制度    ③采邑制度    ④三级会议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7. (2023高一下·定远月考)  11-13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拥有巨额资本的商人崛起为社会新权贵,他们不是凭借武力,也不是他人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工匠在经济上对他们的依赖,在原料供应、成品出口等环节中获利,例如巴黎权贵成立了控制水路贸易的商业行会,并选出1名市长和4名市政官,负责处理政务,管控经济,主持司法。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权贵与庄园主相比,根本区别在于(   )
    A . 要求解除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 B . 城市通过选举等办法确立了资本主义议会制度 C . 城市权贵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 D . 依靠经营工商业而不是通过控制土地获取财富与权势
  • 18. (2024高二下·浏阳月考) 俄罗斯发端于九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公元863年,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基利尔文字),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这说明基辅罗斯(   )
    A . 深受希腊帝国影响 B . 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C . 不是一个独立国家 D . 基辅罗斯未实现统一
  • 19.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下列左侧为始铸于日本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公元708年)的“和同开珎”,仿照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右侧为朝鲜的“乾元重宝”,仿造的是唐朝的乾元重宝。这些钱币能够印证(   )

    ​​​​​​​

    ①朝鲜和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
    ②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③币制改革是大化改新的重点
    ④儒家经典在朝鲜广为传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庄园主为了扩大领地,经常要去强占别人的土地;被别人强占土地的领主要保护自己的利益,都要诉诸武力。于是一部分庄民被武装起来……中央负责行政与保护机关的衰败,使得私人携带武器自卫的现象普遍存在。这表明,武士集团的形成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 . 庄园之间的联系密切 B . 严禁私人携带武器自卫 C . 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 D . 庄园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制的瓦解
  • 21. (2023高一下·上饶月考)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则进一步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
    A . 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 B . 国内外形势发展促使日本进行社会变革 C . 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对日本造成严重威胁 D . 日本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 22. (2023高一下·肥东月考) 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哈特著有《人类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排名》一书,穆罕默德名列百位人物之一。这本书刚一出版,即成为畅销书。在这本书中有关穆罕默德的记述,你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
    A . 7世纪创立了伊斯兰教 B . 完成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历史使命 C . 建立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D . 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
  • 23.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年代尺是展现历史时空观念的方式之一。观察以下年代尺,方框内应填写的是(   )
    A . 阿拉伯帝国 B . 大清帝国 C . 拜占庭帝国 D . 大英帝国
  • 24. (2024高一下·嘉陵期中) 考古学家指出:“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样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影响与接触。”这表明古代美洲地区的文明(   )
    A . 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 . 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 . 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 . 多元发展,相互交融
  • 25. (2023高一下·定远月考) 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印第安文明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阶段,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美洲三大文明之间也几乎没有交流。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是(   )
    A . 印第安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 B . 不可避免地遭受外来的侵扰 C . 印第安人遭到了种族灭绝 D . 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
  • 26. (2024高一下·南昌期中) 1995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举办的关于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研讨会上,学者们认为非洲“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部族利益高于一切”的部族主义观念、封闭的农业文化性质等生产和消费文化与现代化精神背道而驰。2001年,张宏明指出“必须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反映了(  )
    A . 学者们对非洲史的研究观念相对滞后 B . 学者们探讨非洲史的观念和途径比较清晰 C . 非洲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 D . 对非洲文化的研究有待继续深化
  • 27.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英国的非洲学学者托马斯·霍奇金写道:“如果考虑到伊斯兰教思想氛围和基督教思想氛围之间的差别,14世纪廷巴克图的一位市民可能会发现,自己呆在14世纪的牛津城里也感到比较安逸。16世纪,他或许仍能找到这两座大学城之间的许多共同点。但是,到19世纪时,两城之间的鸿沟则变得很深了。”这表明(   )
    A . 伊斯兰教思想和基督教思想无本质差别 B . 非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落后于西方 C . 非洲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 D . 非洲文明与西方文明同步发展
  • 28.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埃及的考古证据表明,6500年前该地区出现了农业,最早的农夫也放牧绵羊、山羊和牛,并在凉爽的季节种植诸如大麦、双粒小麦、亚麻、小扁豆和鹰嘴豆之类的作物。这表明(   )
    A . 非洲是一个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发生地 B . 非洲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C . 非洲农作物受到西亚文明的极大影响 D . 非洲最早产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化
  • 29.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在以往对于非洲史的研究中,学者普遍认为非洲人“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等观念与现代化文明背道而驰。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必须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说明了(   )
    A . 非洲的落后完全源自于其传统文化 B . 学界对非洲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 C . 探究非洲发展历史的方法日趋成熟 D . 非洲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
  • 30. (2024高一下·大埔期中) 下表为古代非洲文明简表。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地区

    表述

    A

    北部非洲

    接近亚欧大陆,文明开化较早

    B

    东部非洲

    桑海帝国政治法律制度完备、文化学术繁荣

    C

    西部非洲

    拥有比较发达的对外贸易

    D

    南部非洲

    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A . A B . B C . C D . D
  • 31. (2023高一下·钦州)  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欧人探寻南半球新世界从根本上是为了(   )
    A . 开辟到达南半球的新航线 B . 扩大资本原始积累 C . 推动世界联系加强 D . 提升本国国际地位
  • 32. (2023高一下·钦州)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 .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 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 C . “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D .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33. (2023高一下·钦州) 有一位历史人物,在他 12 岁时(1492 年)①到达了美洲;在他 17 岁时(1497 年)②率先在 北美的纽芬兰岛登陆,为英国插上了第一面海外殖民的旗帜……③(他自己)则让人类拥 抱了整个地球。横线上依次应填入 ( )
    A . 哥伦布——卡伯特——麦哲伦 B . 迪亚士——卡蒂埃——巴伦支 C . 哥伦布——卡伯特——塔斯曼 D . 德雷克——哈得逊—麦哲伦
  • 34. (2023高一下·钦州) 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由此可知哥伦布团队(   )
    A . 熟悉东方文化 B . 已经发现美洲 C . 接受地圆学说 D . 经济实力雄厚
  • 35. (2023高一下·钦州) 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曾按照地圆说理论绘制了“世界地图”,将中国和印度的位置确定在大西洋的彼岸,使人们相信,从欧洲出发向西穿越大西洋,就可以到达东方。据此推断该地图(        )
    A . 取得基督教会的支持 B . 得到中国皇帝的认可 C . 为欧洲探险家提供支持 D . 为欧洲宗教改革助力
  • 36. (2023高一下·钦州) 斯达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些大而新的政治实体在调动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早期探险者绝大多数是意大利航海冒险家,但他们的资助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而不是他们家乡的微不足道的城邦。”材料中“这些大而新的政治实体”是指(   )
    A . 西欧封建主 B . 欧洲民族国家 C . 资产阶级共和国 D . 城邦国家
  • 37.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据考古研究表明:在撒哈拉干涸沙漠成沙漠以前,农业系统在这一地区不断发展,供养了拥有广阔市场和贸易中心的众多村庄居民。市场和贸易中心有助于产生非洲文明,如(   )

    ①加纳    ②马里    ③苏丹    ④东非的一些王国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8. (2024高二下·雷州期中) 美洲的印第安人,勤劳智慧,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交流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 . 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 . 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 . 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 . 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 39.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定居下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看出,“浮动园地”建造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 B . 人口增长造成耕地面积缩减 C . 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D . 肥沃的淤泥利于耕地增加
  • 40. (2023高一下·定远月考) 下表为古代美洲玛雅人的婚姻习俗。这些习俗(    )

    “婚役”

    婚前,男子要在女方家里居住六七年之久,帮岳父打“长工",如果表现不好,岳父可将男子赶走,男子就会成为众人的笑柄

    “聘礼”

    男方必须要准备比较贵重的聘礼,常常给男方再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A . 助长了玛雅社会的奢侈之风 B . 维护了贵族等级制度 C . 有利于增强玛雅社会的稳定 D . 提高了女性社会地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 41. (2023高一下·钦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 (1) 结合图3及所学知识,简述15—17世纪欧洲人探索海洋,使全球海路大通的历程。
    2. (2) 运用上面图片及文字信息,讲述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及影响。(要求:按照因果关系、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