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创造了玛雅文字 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
③发明数字符号“0” 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①波斯帝国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罗马帝国 ④德里苏丹国
史料一 1166年,英王亨利二世规定自由人可以越过庄园领主的法庭,直接上诉国王法庭。
史料二 1301年,法王腓力四世当众烧毁教皇的通谕,庄严宣告他的子孙后代,除了上帝,永远不会服从任何外来权力。
材料一: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他们也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西欧,称雄一方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们想方设法地加强对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如莱茵河上领主设置的关卡在12世纪末有19座,13世纪末增加到35座,15世纪高达60座。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割据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了城,取得了自治地位;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一: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摘编自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
材料二: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封建制度是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住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据丛日云《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材料一: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以后立即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战争。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囊括在他的帝国之下。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无疑加深了东西方之间彼此的了解,为新的希腊化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二: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摘编自纳忠《阿拉伯通史》,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等
材料一:在欧洲和亚洲,从10世纪到18世纪,经济关系的转换改变了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简单的索取关系。当贸易变成了经济的引擎,城市商人开始进行买卖交易。他们一般购买原材料羊毛、木材、香料。然后将其加工成制成品,如纺织品、小船和食品。……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在欧洲。以水力或火力为动力,工厂中被工业人口所操作的越来越多的新机器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过去以教堂或宫殿为中心,被城墙环绕、集中在市场或河流旁的城市,现在有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的经济财富集中在工厂、铁路和工厂工人的住房上。
——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
材料二:解放初期,大城市寥寥无几,1949年在132个城市中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仅有10个,占7.6%。2008年在655个城市中,市区总人口100万以上人口城市达122个,占18.6%。内地一批新兴工业城市的涌现,到1978年底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的比例由1957年的1:0.46:0.18变为1:0.69:0.33。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或都市圈。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5781元,比1949年增长157.8倍,扣除同期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8.5倍,平均每年递增5.2%。200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186279.5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62%,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43个。
——摘编自《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材料:1905年,英国科学进步协会委任德高望重的考古学家大卫·兰德尔·麦基弗对大津巴布韦遗址进行全面系统的发掘,希望能够彻底证明大津巴布韦不是非洲人的遗产。尽管再难以找到被破坏的历史文化堆积以供考古研究,但麦基弗还是发现,所有地层中出土的家用陶器都与现代马绍那人(非洲南部民族之一)的陶器存在着密切关系。此外,遗址中还有一些明显的舶来品,包括中国的瓷器和阿拉伯的玻璃制品,但是绝大多数的出土文物显然都应该是非洲当地所产的。麦基弗由此断定,大津巴布韦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毫无疑问地属于非洲。麦基弗的宣言点燃了一场论战之火,这场大火燃烧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整整一代人,到了1929年,有关大津巴布韦的建造者究竟是谁这一问题,学术界仍然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于是,英国科学进步协会又征召了另一位杰出的考古学家格特鲁德·卡顿·汤普森女士,由她对这个遗址重新考察。格特鲁德·卡顿·汤普森的调查可谓详尽彻底、细致入微,每个细节都可以称得上是是科学工作的典范。最后,她毫无疑问地宣布:“我认为,该遗址从每一个角度来看都属于非洲本土文化。”现在,世人已经普遍认为,非洲拥有众多令人神往的本土文化,这些文化为全人类的创新与成就增光添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美】戴尔·布朗《非洲:辉煌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