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练:12 中古时期的世界

更新时间:2023-03-31 浏览次数:21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一下·成都月考) 12、13世纪法国卢昂的市政管理机关,由百人会组成,这100人多为富商。他们掌着城市的司法权、行政权和市政官员任命权,但当地的高级司法权仍掌握在国王手中。同时,国王仍在卢昂派驻代表,过问、干涉城市重大事务。这反映了(   )
    A . 自治城市未脱离封建体系之外 B . 资产阶级掌控了市政管理权 C . 封建专制王权呈不断强化趋势 D . 自治城市市民负有封建义务
  • 2. (2023高二上·重庆市月考)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发布训令,未经教皇同意禁止任何国家的教士向君主纳税,1301年,法国国王腓力首次召开法兰西三级会议,寻求民众的支持,宣称卜尼法斯是一名应该从教廷中开除的异教徒和罪犯。据此可知(   )
    A . 工商业的发展影响权力结构发生异变 B . 由封君封臣制向议会制共和转变 C . 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推动民族意识觉醒 D . 打破教会思想束缚引发宗教改革
  • 3. (2023高一下·郎溪月考) 在欧洲中世纪,修道院往往都拥有一个小规模的图书馆,里面除了拉丁文本的《圣经》和早期教父的神学手稿之外,还藏有拉丁古典作家西塞罗、维吉尔、奥维德、塔西佗等人的著作抄本。这反映了中世纪教会(   )
    A . 垄断了西欧的文化教育 B . 有利于欧洲文化的传承 C .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 控制着西欧的社会精神
  • 4. (2023·大理模拟)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中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妇女的“黄金时期”。黑死病造成人口大量减少,劳动力缺乏,致使很多妇女流入城市。每个城市都能看到妇女从事洗衣工、守门人和澡堂服务员的工作,妇女还可以参加行会,1319年,在伦敦的纳税人记录中,女性纳税人占4%,这说明了( )
    A . 妇女成为国家纳税的主体 B . 社会生活中男女完全实现平等 C . 传染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D . 中世纪后期城市经济充满活力
  • 5. (2023·大连模拟) 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

    A . 王权演变历程 B . 人文主义思想演变历程 C . 神权演变历程 D . 城市自治权的变化过程
  • 6. (2023高二下·苍南月考)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①创造了玛雅文字    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   
    ③发明数字符号“0”    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2022·浙江模拟) 下列国家或政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的有(    )

    ①波斯帝国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罗马帝国    ④德里苏丹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8. 16世纪,欧洲各国政府逐渐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和干预。大学失去了其一贯的国际性,变成了服务于现实政治和地域发展的国内大学。这反映出欧洲( )
    A . 民族国家兴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B . 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C . 宗教改革使大学失去学术自由 D . 封建教权逐渐突破政治束缚
  • 9. 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使用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 . 商品经济发达 B . 禁止竞争 C . 基本自给自足 D . 自耕农成为主体
  • 10. 早在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就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内部交流较少,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 . 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 . 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 . 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 . 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 11. 一份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堡恩修道院中的一些情况:“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两只母羊、两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这表明欧洲中世纪庄园农奴( )
    A . 每逢节日向领主缴纳地租 B . 缴纳实物、劳役两类地租 C . 已经被剥夺全部人身自由 D . 对受剥削与压迫充满仇恨
  • 12. 下图是非洲某文明的重要遗址,1986年,该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闻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该遗址是( )

    A . 大津巴布韦 B . 摩加迪沙   C . 阿克苏姆王国 D . 桑海帝国
  • 13. 10-11世纪起,西欧的城市逐步发展复兴,它们通过斗争或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市共和国。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为西欧社会逐步转型提供了条件   B . 为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 . 使农村的封建经济开始大规模解体   D . 促使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14. 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于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 . 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C . 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 D . 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 15. 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阿拉伯人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关于阿拉伯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以政教合一的苏丹制度统治全国 B . 发明了“0到9”的数字计数法 C .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 D . 创立了自给自足的庄园与农奴经济体制
  • 16. (2022高一下·龙岗期中) 下列两则史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史料一 1166年,英王亨利二世规定自由人可以越过庄园领主的法庭,直接上诉国王法庭。

    史料二 1301年,法王腓力四世当众烧毁教皇的通谕,庄严宣告他的子孙后代,除了上帝,永远不会服从任何外来权力。

    A . 王权强化 B . 法律革新 C . 宗教改革 D . 国家统一
  • 17. 下列选项中,对下图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无论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   B . 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方式向国王效忠 C . 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关系   D . 各阶层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 18. 印加人修筑的道路系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被誉为“新世界的罗马”。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约1 600千米。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信使接力传送。印加人重视交通事业的原因是( )
    A . 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B . 便利人们出行   C . 传递情报调动军队 D . 便于征税征兵
  • 19. 中世纪时期.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引用《查士丁尼法典》,并在敕书中宣称:“打击破坏公理的强权势力,维护驯服的臣属,使主权得到伸张”是他应尽的职责,同时致力于将罗马法推广至学校教育和领主法庭。据此可知,路易七世意在(   )
    A . 发挥罗马习惯法的现实影响力 B . 促进封建世俗王权的扩张 C . 与罗马教廷争夺城市的控制权 D . 维护法国民众的合法权益
  • 20. 有学者说:“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伟大的引导者、宗教和文明的源泉。”要探究拜占庭文明对东斯拉夫民族的影响,应重点关注( )
    A . 东正教成为国教的历程 B . 法学思想的总结和发展 C . 哥特式教堂的风格变迁 D . 俄罗斯地区流传的史诗
  • 21. 下列属于封建时代日本和朝鲜的共同点是(   )
    A . 学习中国唐朝文化 B . 长期实行幕府制度 C . 形成特殊的武士阶层 D . 与中国明朝发生过战争
  • 22. (2024高一下·宾阳月考) 印加帝国为了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 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官员 B . 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 C . 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 D . 在河渠上架设多座桥梁
  • 23. 1096年英国成立了牛津大学,1209年又创建剑桥大学。14世纪,德国建立了海德堡大学。到1500年,全欧已有80所大学。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 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人文主义发展 C . 自治城市的发展 D . 帝国的兴起
  • 24. 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先后崛起,就其历史发展过程看,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有(   )

    ①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

    ②都信仰伊斯兰教

    ③政治制度中体现政教合一的特点

    ④通过灭亡拜占庭帝国建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5. 阿克苏姆时期,最早使用萨巴文;约从2世纪起,使用盖埃兹文。受印度文的影响,并从希腊文引进数字体系和一些主要符号后,经过几个世纪,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亚的官方文字——阿姆哈拉文。这套文字在5世纪末经叙利亚传入亚美尼亚,开始影响外高加索的文字。由此可知(   )
    A . 埃塞俄比亚文字发明和使用时间长 B . 阿姆哈拉文为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 C . 阿姆哈拉文是各种文字融合的产物 D . 阿克苏姆文字吸收外来文字且影响较大
  • 26. (2022高一下·九台期中) 这一制度是当时西欧人与人之间的主从关系中最为典型的结成方式,其结成以保护与被保护为前提,两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这一制度”(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 . 打击了宗教势力 D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27. 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的衙门机关应运而生,成为代表大会、代表国家执行具体管理任务的官僚机关,16世纪30年代出现了管理服役军人、监督各地方武备事务的军务衙门。这说明莫斯科公国( )
    A . 逐渐摆脱对金帐汗国的臣属 B . 官僚政治制约了君权 C . 国家集权管理模式的发展 D . 建立了封君封臣体制
  • 28. (2022·广东模拟) 11世纪的西欧,在封建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并对国王加以限制。这说明,封君与封臣之间(   )
    A . 在社会关系上平等互利 B . 体现出契约关系 C . 存在着森严的社会等级 D . 在经济上相互制约
  • 29. (2022·模拟) 一般来说,封臣的义务就是侍奉,而封君的义务则是保护。封臣必须随时准备跟随封君进行军事远征,如果封君没了马骑,封臣必须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他;如果封君被囚禁,封臣必须把自己作为人质以换取他的获释。这表明( )
    A . 封臣是封君的私有财产 B . 军事远征是封君封臣制度的前提 C . 封臣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 . 封君和封臣有严格的权利与义务
  • 30. (2022·南宁二模) 《法律选编》是拜占庭伊苏里亚王朝(717-802年)时期的一部“以民法为主,刑罚为辅”、倡导提升“仁爱”原则的法典,其“仁爱”原则主要体现在减少死刑、强调公平、限制父权及和睦家庭等方面。该法典旨在(   )
    A .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 限制帝国贵族滥用权力 C . 彰显皇帝仁慈减少刑法 D . 维护帝国稳定促进繁荣
二、材料分析题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他们也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西欧,称雄一方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们想方设法地加强对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如莱茵河上领主设置的关卡在12世纪末有19座,13世纪末增加到35座,15世纪高达60座。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割据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了城,取得了自治地位;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天主教会在西欧的地位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后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 32. 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摘编自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

    材料二: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封建制度是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住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据丛日云《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以后立即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战争。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囊括在他的帝国之下。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无疑加深了东西方之间彼此的了解,为新的希腊化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二: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摘编自纳忠《阿拉伯通史》,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采取的主要举措。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统治范围的共同特点。简要说明阿拉伯帝国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条件。
  •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欧洲和亚洲,从10世纪到18世纪,经济关系的转换改变了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简单的索取关系。当贸易变成了经济的引擎,城市商人开始进行买卖交易。他们一般购买原材料羊毛、木材、香料。然后将其加工成制成品,如纺织品、小船和食品。……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在欧洲。以水力或火力为动力,工厂中被工业人口所操作的越来越多的新机器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过去以教堂或宫殿为中心,被城墙环绕、集中在市场或河流旁的城市,现在有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的经济财富集中在工厂、铁路和工厂工人的住房上。

    ——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

    材料二:解放初期,大城市寥寥无几,1949年在132个城市中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仅有10个,占7.6%。2008年在655个城市中,市区总人口100万以上人口城市达122个,占18.6%。内地一批新兴工业城市的涌现,到1978年底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的比例由1957年的1:0.46:0.18变为1:0.69:0.33。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或都市圈。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5781元,比1949年增长157.8倍,扣除同期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8.5倍,平均每年递增5.2%。200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186279.5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62%,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43个。

    ——摘编自《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不同阶段影响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城市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5年,英国科学进步协会委任德高望重的考古学家大卫·兰德尔·麦基弗对大津巴布韦遗址进行全面系统的发掘,希望能够彻底证明大津巴布韦不是非洲人的遗产。尽管再难以找到被破坏的历史文化堆积以供考古研究,但麦基弗还是发现,所有地层中出土的家用陶器都与现代马绍那人(非洲南部民族之一)的陶器存在着密切关系。此外,遗址中还有一些明显的舶来品,包括中国的瓷器和阿拉伯的玻璃制品,但是绝大多数的出土文物显然都应该是非洲当地所产的。麦基弗由此断定,大津巴布韦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毫无疑问地属于非洲。麦基弗的宣言点燃了一场论战之火,这场大火燃烧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整整一代人,到了1929年,有关大津巴布韦的建造者究竟是谁这一问题,学术界仍然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于是,英国科学进步协会又征召了另一位杰出的考古学家格特鲁德·卡顿·汤普森女士,由她对这个遗址重新考察。格特鲁德·卡顿·汤普森的调查可谓详尽彻底、细致入微,每个细节都可以称得上是是科学工作的典范。最后,她毫无疑问地宣布:“我认为,该遗址从每一个角度来看都属于非洲本土文化。”现在,世人已经普遍认为,非洲拥有众多令人神往的本土文化,这些文化为全人类的创新与成就增光添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美】戴尔·布朗《非洲:辉煌的历史遗产》

    1. (1) 根据材料,指出“论战”双方的争论的结果及其体现的价值取向。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津巴布韦遗址所体现的文化特征。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非洲文化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