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届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辽宁卷)

更新时间:2023-05-04 浏览次数:77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 1. (2023·普宁模拟) 下表是古代文献对“万邦”时代的相关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万邦”时代( )

    记载

    出处

    (大禹)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

    《庄子·天下篇》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左传》

    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及汤之时,诸侯三千

    《战国策·齐策四》

    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史记·封禅书》

    A . 奠定了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 B . 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 C .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D . 出现了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
  • 2. (2024高二下·凉州期中) 先秦时期地理著作对中国西部边缘的记述有“弱水”“昆仑”“流沙”等地名,这些地名源于神话和传说,没有确切的地理指向。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后,这些地名的定位日益明确;《汉书·地理志》可见金城郡临羌县有“弱水、昆仑山祠”,敦煌郡广至县有“昆仑障”。张掖郡居延县条载:“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这表明西汉时期(   )
    A . 疆土版图意识增强 B . 华夏民族认同加强 C . 汉文化向边疆辐射 D . 丝绸之路促进交流
  • 3. (2023·云南模拟) 成书于西晋的《博物志》有云:“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这种名称的变化折射出( )
    A . 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 B . 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 C . 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D . 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趋势
  • 4. 北宋中晚期,褪去浮华的极简主义孕育在定窑瓷器的刻花、构图、纹样之中。重莲瓣纹代表君子的气节和风度,作为佛教文化的代言而被广泛使用;其刻花装饰有别于前期的浮雕形式,独具一格;尚简素雅的印花图案自然严谨,活泼生动。这些现象( )
    A . 体现出了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 B . 显示出文化交融推动艺术的多样 C . 成为宋代理学产生的历史根源 D . 促进中国文化和外来文明的发展
  • 5.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明清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对“乡贤”的祭祀。在山东,明代乡贤都是政绩卓著、清正廉洁的官员,且“生于斯”;清代乡贤发展到包括官员、孝子和其他善行义举之人在内的社会贤达,重视“生于斯”也重视贡献于斯。这样的变化意在( )
    A . 强化儒学的政治主导地位 B . 凸显地方治理的民本理念 C . 充分发挥乡贤的教化功能 D . 提高社会的精神文化认同
  • 6. (2023高三上·沈阳开学考) 康熙帝虽然勤政,但却对苏州织造及其亲信家奴等的严重贪污行为采取纵容的态度;乾隆时期,和珅揽权二十四年,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生活上大肆挥霍,但得到了乾隆帝的包容。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君主专制制度的痼疾 B . 商品经济发展的代价 C . 阶级矛盾激化的恶果 D . 传统盛世局面的终结
  • 7. (2023·辽宁模拟) 有学者认为,没有太平天国对清朝腐朽权贵势力的打击以及与洋人共同镇压太平军的合作,清政府不会有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迫切愿望和行动。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 .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萌发 B . 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C . 清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D . 洋务新政的逐步兴起
  • 8. (2023高三上·长春期中) 清末的维新派人士提出“中国积弱使然,亦以未列公法之故;又无深谙公法之人,据理与争。故遇有交涉事件,往往受屈于西人而未如何。”这表明,维新派部分人士主张( )
    A . 废除不平等条约体系 B . 运用国际法维护主权 C . 建立近代化外交机构 D . 维护传统的宗藩关系
  • 9. 1945年7月,一位民主人士对自己的延安之行深有感触:他们(中国共产党)知道贫农的要求。(贫农)不一定在乎自有其田,只在乎有田可耕,于是减轻租额;他们知道贫民要求有钱可借,于是不禁止债主放债,但严定减租保息。这可以印证,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
    A . 抛弃了“耕者有其田”的纲领 B . 肯定并保障地主的民主权利 C . 鼓励民主党派人士建言献策 D . 实事求是地调整了土地政策
  • 10. (2024高一下·遂宁月考) 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政策,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至1952年底,互助组已发展到802.6万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3600多个。这一运动( )
    A . 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 B . 将农业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 C . 确立了集体经济的优势地位 D . 激发了农民生产建设的热情
  • 11. (2024高一下·遂宁月考) 1988年,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与各地粮油食品分公司脱钩,由履行专业化经营和粮油食品进出口行业的管理型公司向经营型公司转化。同时。由单一的外贸代理公司向实业化企业转型。这些做法意在( )
    A .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B . 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C .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12. (2024高一下·柳州月考) 按照古希腊传统,马其顿人从不向凡人行叩拜礼,只向神匍匐礼拜。亚历山大入主波斯后,不但要求波斯人在面君行叩拜礼时必须以头碰地,也意图让马其顿人予以效仿。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 . 拉拢波斯帝国遗臣 B . 传播希腊先进文化 C . 强化君主统治权威 D . 传承东方政治体制
  • 13. (2023·辽宁模拟) 从14世纪初起,法国各大学文学系中已普遍开设有关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哲学、伦理学,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托勒密的天文学以及包括阿拉伯哲学和科学在内的课程;神学系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道德哲学等纳人学习范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人文主义传播的影响 B . 摆脱神权束缚的要求 C . 巩固城市自治的需要 D . 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
  • 14. (2023·辽宁模拟) 19世纪后半期,受铁路建设的影响,运费下降使得美国西部生活和生产成本显著下降、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吸引了东部资本、劳动力和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流人西部,带动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
    A . 美国东西经济格局发生逆转 B .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 C .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 . 城市发展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 15. (2023·定远模拟) 1918年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当时,“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名称:“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战争瘟疫”“佛兰德斯感冒”“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等。这一现象说明( )
    A . 意识形态对峙影响疫情防控 B . 敌对情绪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 C . 战争局面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D . 国际社会对病毒缺乏科学的认知
  • 16. (2024高三上·宝鸡月考) 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公开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处境就像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遇到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是指( )
    A . 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B . 东欧剧变导致格局失衡 C . 欧盟崛起威胁美国霸权 D . 世界多极化轮廓的初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 17. (2023·湖南模拟) 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元代初创的京杭大运河,经过明代多次大规模疏浚,重新贯通,形成了北京至杭州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建城所用的木料、砖瓦、石料等大部分都是通过大运河运送的,临清的贡砖、苏州的金砖等,纷纷顺大运河漂流至北京,为宫城建筑添砖加瓦。大运河上还漂来了江浙的丝绸、棉布、织锦,安徽的笔、墨、纸、砚,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等。可谓“大运河漂来了紫禁城”。

    ——据网络材料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由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点,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大运河漂来了紫禁城”这句话的理解。
  • 18. (2023·辽宁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英宗在御史的选用上过于重视“进士出身”,御史缺乏必要的政治历练而且缺额现象严重,统治者为此频频发出御史“未尽得人”的感叹。监察御史张鹏等合章纠劾权臣石亨、宦官曹吉祥的不法行为,“上怒,命收鹏及瑄及十三道御史悉下锦衣卫狱,究主使之者……并执鞫(审问)之。”时人常感叹:“今此职不举,故大臣无忌惮,朝多贪墨,如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摘编自刘祥学《耳目之坏:从御史选用制度的演化看明代政治走向》

    材料二:苏维埃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完全有别于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御用监察机构的独特监察系统,其监察机构虽也拥有一定的科层组织架构,但更加注重从工农群众中吸纳积极分子参与监察活动,工农群众的监察权利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

    ——摘编自谢建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察制度研究》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监察制度的缺陷,指出其对明代政治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区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苏区监察制度的实践意义。
  • 19. (2023·江苏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天津达仁堂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2年

    达仁堂始建于北京,其创始人长期在北京同仁堂工作

    1914年

    迁到天津并最终确立“达则兼善、仁者爱人”的企业理念

    1917年

    先后在北京、大连、上海、香港等地设立18家分号

    1934年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机器化中药工厂

    全面抗战时期

    达仁堂各分店所在地大都沦陷,其业务也因此受到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

    在通货膨胀和苛捐杂税的影响下,生产也每况愈下,濒临破产

    1954年

    成立达仁堂国药有限公司

    1955年

    达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

    1966年

    达仁堂牌子被砸,后改名天津第二中药厂

    1980年

    恢复了达仁堂牌号

    1980年后

    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在人才、技术、管理、装备、产品等方面形成强大阵营

    20世纪90年代

    荣获全国优秀管理奖,成为国家一级企业,全面投入中药现代化进程当中,被国家确定为“中华老字号”

    2001年

    在上海成功上市

    ——摘编自唐廷猷《中国药业史》

    从材料中提炼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达仁堂与中国社会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

  • 20. (2023·辽宁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俾斯麦在完成德国统一后认识到工人对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必须的,他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人赔偿法》《伤残和养老保险法》以及《雇员保险法》《帝国矿工保险法》等。俾斯麦型社会保障模式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并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实行的。除失业保险由联邦劳工局承担外,其他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均不隶属于政府。社会保险最大部分由雇主与雇员共同交纳,双方负担的比例,视险种的不同有所区别,政府在收支不平衡时给予酌情资助。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尽缴费或劳动的义务。

    ——摘编自唐紫叶《俾斯麦式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创设,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福利制度在财政、就业、社会稳定、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了危机。因此西方国家对福利制度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措施。除了养老、医疗、失业、社会救济等基本项目外,其他项目逐步削减。美国将社会福利改称工作福利,意味着取得福利收入和服务也要同个人的工作贡献挂钩。荷兰、比利时等国采取对申领福利补助的公民规定一些附加条件的办法,用以促进相关人员的劳动愿望,减少非正常失业人口。英国福利调整的主要特点是私有化,扩大福利提供领域的市场成分。

    ——摘编自《论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及借鉴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创立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福利制度的变化及其积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