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仪征市实验中学东区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4-26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31分)
  • 1. (2023八下·江苏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鲁迅记忆里那蒙着皎洁月色的社戏,贺敬之心中那永不变味的(  )子、油馍和米酒,刘成章笔下那气势磅bó(     )、粗(     )豪放的安塞腰鼓,吴伯箫文字里那静mù(     )的、暖融融的灯笼,无一不是民俗风情画卷中色彩浓重的一笔。②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并感受民俗的多样和价值

    1. (1) 给文段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子      磅bó   粗   静mù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辨析和修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句缺定语,应在句首加“我们的”;②句语序不当,应把“多样”和“价值”互换。 B . ①句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句尾加“民间文化”;②句语序不当,应把“理解”和“感受”互换。 C . ①句语序不当,应把“民众创造”和“世代传承”位置互换;②句语序不当,应把“理解”和“感受”互换。 D . ①句搭配不当,应把“创造”和“传承”位置互换;②句语序不当,应把“多样”和“价值”互换。
  • 2. (2023八下·江苏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 . 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 . 她在商场里看到一条名牌裙子极其精美,天衣无缝 , 一时冲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它买了下来。 D . 有个气血方刚的“大丈夫”听说妻子生的是女孩,竟冲进产房,让在场的医护人员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 3. (2023八下·江苏月考)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恰如一棵树,如果花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如果叶子也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_。

    A . 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B . 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C . 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D . 叶子会青翠欲滴 枝干会错落有致 体态会绰约生姿
  • 4. (2023八下·南充期中)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 《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运用了人物和景物描写,详略得当地写了鲁迅和小伙伴们夜航看戏的经历,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B . 《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陕西延安人。这篇文章以信天游形式歌颂激荡的生命和蓬勃的力量,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表达高原生命的歌颂,也是对民族魂的礼赞。 C . 美国作家阿西莫夫在《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告诉我们“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例如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D .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的事物说明文,全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物候现象的特点及掌握这些现象的意义等,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 5. (2023八下·江苏月考) 古诗文默写

    诗文漫步,同学们吟诵“一日不见,”(《诗经·子衿》)感受夸张修辞技巧所造成的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吟诵“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感受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吟诵送别名句“”(《诗经·子衿》)感受王勃积极乐观的离别之情;吟诵“,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吟诵“,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感受劳役者对贵族统治者的质问和指责;吟诵“,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感受桃花源中老人和孩子享受生活的美好;吟诵“,白露未晞”( 《诗经·邶风》)感受随着时间的变化,主人公对伊人悠长的思念。吟诵“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贺敬之《回延安》)感受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旺盛之势。

  • 6. (2023八下·江苏月考) 综合实践

    北京冬奥会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低碳环保。在开幕式上,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在国家体育场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亮相。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不仅实现了奥运历史上的一次点火创新,而且传递了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

    《可持续·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赛前)》也详细列举了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的一些示范性实践。比如,在绿色场馆方面,冬奥会场馆在规划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山谷、落差与形状本身与竞赛需求高度契合,无需对山体进行太多切削。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则利用了自然地形的天然遮挡,北京赛区的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则是由20世纪末中国最大的钢铁厂首钢改造而成。在绿色交通方面,场馆之间接驳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穿梭巴士,超过八成是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绿色办奥理念不仅向世界传递了积极信号,也为世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摘自《智库研究》有删减)

    “低碳冬奥”是北京冬奥组委于2020年7月2日上线的微信小程序,旨在通过碳普惠方式,吸引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低碳行动,为低碳冬奥贡献自己的力量。

    “低碳冬奥”小程序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计算方法,全面记录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轨迹。用户在践行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低碳行为的同时,可通过截图上传信息、授权获取微信步数、自主打卡确认、冬奥知识答题、低碳行为拍照记录等方式获得碳积分和“低碳达人”等荣誉勋章,并用碳积分来兑换相应的奖励。这种将碳积分量化方式,有助于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社会公众的低碳责任感与荣誉感,起到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1. (1) 关于个人该不该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八年级(9)班学生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是:我方认为保护地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该严格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反方观点是:我方认为个人低碳起不了大作用,最重要的是要靠国家去行动,就像这次冬奥会,国家就做得很好。

      请你作为正方代表批驳反方观点。

    2. (2) 格式上有两处错误,请改正:①。②
    3. (3) 请你补全倡议内容:①。②
二、阅读理解(56分)
  • 7. (2023八下·江苏月考) 阅读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前四章,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 (1) 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B . 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 . 《说文解字》是仓颉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D .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2. (2) 请结合名著内容,具体说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的原因。

      链接资料: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

    3. (3) 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 8. (2023八下·江苏月考) 语文刘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一一《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并完成下表。

    经典

    “谈’经典

    ①《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②《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月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③《

    它是中国最早的史书,是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 9. (2023八下·江苏月考) 诗歌阅读

    野井

    【唐】郭震

    纵无汲引味清澄,冷浸寒空月一轮。

    凿处若教当要路,为君常济往来人。

    【注释】①郭震:唐朝名将、宰相。②凿处:指凿井时所选择的位置。

    1. (1) 诗中写出了“野井”哪些特点?
    2. (2) 对本诗有下列两种不同的赏析,你认为哪一种赏析恰当?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

      赏析一:本诗后两句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味。

      赏析二:本诗表现了郭震不被重用时落寞孤寂的心理。

  • 10. (2023八下·江苏月考) 阅读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 , 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注释】①例:按照惯例。②涯涘:水的边际。③肆:恣情,放纵。④子:利钱;本:本钱;侔:相等。⑤观察使:官名。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自刻苦          ②至,叹曰

      ③其俗以男女    ④令赎归

    2. (2)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

    3. (3) 翻译句子。

      ①是岂不足为政邪?

      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4. (4) 结合选文内容 , 分析柳宗元的人物形象。
  • 11. (2023八下·江苏月考) 实用文本阅读

    材料一:

    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型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摘编自刘东黎《观象》)

    材料二:

    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追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盎然》,《光明日报》2022年4月25日)

    材料三: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摘编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

    (摘编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0日)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的时候,总是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 B . 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 C . 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D . 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2. (2) 请分析材料一第一段画线句所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3. (3) 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濒危”等级物种,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 12. (2023八下·江苏月考) 文学文本阅读,完成下列题目

    蚕豆

    曾必荣

    ①北京我没去过。

    ②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之《蚕豆》中道:“北京人是不大懂吃新鲜蚕豆的。北京人爱吃扁豆、虹豆,而对蚕豆不赏识。”单从这一点上,我就不羡慕北京人。

    ③我生在江北边,现居江南岸。江南江北蚕豆好,叫我如何不爱它?我爱吃新鲜蚕豆,尤其是现在。而在小时候,我却偏爱吃老蚕豆。

    ④小时家贫,零食稀有。逢上年节日,若能装上半裤袋的蚕豆,我就什么都不去想了.这种把晒干的蚕豆,和着“油沙”炒熟,当零食吃的蚕豆,在我的故乡,并没有特别的称蚕豆就叫蚕豆,“站不更名,坐不改姓”,像铁打的汉子,其硬无比。一牙齿不好的人,是难享这口福的。

    ⑤边吃蚕豆边玩,最是有趣。显富,让伙伴瞧见,必定引来眼巴巴的问: 吃么东西,把点我吃吃?

    ⑥因没吃呀。

    ⑦没吃——?你把嘴张开给我看看。

    ⑧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

    ⑨把这一点点?

    ⑩嫌少,有本事你就不要。等我要缩回手时,伙伴就一把把蚕豆抓走,自言自语地说:少吃多有味,多吃味不高。

    ⑪还和弟弟比赛,看谁把蚕豆抛得高,并用嘴巴接住。输的一方,进贡蚕豆。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弟弟输急了,拔腿就跑,我紧追不舍。捉住了,就从弟弟的口袋里狠狠地抓上一把,旋即逃之夭夭了。

    ⑫童年,多像那田间地头的蚕豆花呀,花蝴蝶似的,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美好。可惜花开不多时,童年也转瞬即逝。

    ⑬到了上中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格外钟情于蚕豆”,这一类的话,我只能放在心里,绝不会让同学们知道了。其时,学习到鲁迅先生的《社戏》。班里有位女同学长得小巧,眸子仿佛两粒“乌油油的罗汉豆”。于是,有好事的同学戏称她:“蚕豆”。不久,就在班上传开了。她是讨厌同学叫她“蚕豆”的。甚至,吃蚕豆都犯了她的忌讳。

    ⑭而今忆及,我不禁哑然一笑。

    ⑮这“一笑”,笑得我少年不在了,青年也不在了。人到中年,牙齿不再所向披靡,无所顾忌一一怕冷怕热,欺软怕硬。幸好,蚕豆的吃法良多: 焖炒、油炸、水煮、烧汤……都很好吃。

    ⑯立夏时节,刚上市的蚕豆,嫩、糯、香、鲜。清人衰子才在《随园食单》中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吃方佳。”这种吃法,我没吃过。但对“随采随吃方佳”,倒是身同感受。

    ⑰鲜嫩的蚕豆,我还是最喜欢烧汤吃。做法也很简单,蚕豆去皮,怕一不小心老去,不洗,立即到锅里。用大火再度烧开,把搅好的蛋液均匀地淋上,放盐,添油,撒少许葱花即可食用。这道委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西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遗憾的是,吃这道汤的时令太短暂了。故有蚕豆谣云: 蚕豆青,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匆忙。其实,这是我一时兴起瞎编的。不过,蚕豆易老的确是事实。

    ⑱是不是,有点奇怪蚕豆为何易老呢? 想一想,也不难理解。先抄录一段竹峰君在《萌芦》里说的话:相对其他果蔬,葫芦营养价值较低。给了好看的外表,哪能再给丰富的内涵,天下好事岂能让葫芦占尽了?

    ⑲借用上面的文字,稍加改变,给蚕豆易老找个理由吧:

    ⑳相对其他果蔬,蚕豆营养价值较高。给了丰富的内涵,哪能再给太多的青春,天下好事,岂能让蚕豆占尽了?

    1. (1) 请概括第一段要写了“我”与豆的哪些事情?(至少答出三点)
    2. (2) 按要求析文中划线子。

      ①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赏析加点词的妙处)

      ②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从感官角度赏析)

    3. (3)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选文第2段的作用。
    4. (4) 回忆鲁迅先生的《社戏》,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两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蚕豆”这一小小的物件寄托的情怀有哪些异同?

      [链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三、作文(60+3分)
  • 13. (2023八下·江苏月考)  有人说:什么是成长?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成什么样子,就好像一颗树籽,无需指导,也会成长为一颗挺拔的树。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

    请以“这就是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情感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等信息。③不少于600字。④认真书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