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颜色变化 |
解释 |
A |
溶液呈浅棕色 |
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
B |
溶液颜色加深 |
发生了反应: |
C |
紫黑色晶体消失 |
()的消耗使溶解平衡右移 |
D |
溶液褪色 |
与有色物质发生了置换反应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反应1:NH4HCO3(s)NH3(g)+H2O(g)+CO2(g) p1=3.6×104Pa
反应2:2NaHCO3(s)Na2CO3(s)+H2O(g)+CO2(g) p2=4×103Pa
该温度下,刚性密闭容器中放入NH4HCO3和Na2CO3固体,平衡后以上3种固体均大量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
②
③
计算反应④的;
⑤
⑥
以上反应体系中,芳香烃产物苯乙烯、苯和甲苯的选择性S()随乙苯转化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曲线b代表的产物是,理由是;
苯乙烯聚合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的关键步骤是某(Ⅰ)的配合物促进(引发剂,X表示卤素)生成自由基 , 实现苯乙烯可控聚合。
引发剂中活性最高的是;
NO2+SO2+H2O=NO+H2SO4
2NO+O2=2NO2
(ⅰ)上述过程中NO2的作用为。
(ⅱ)为了适应化工生产的需求,铅室法最终被接触法所代替,其主要原因是(答出两点即可)。
SO2(g)+O2(g)SO3(g) ΔH=-98.9kJ·mol-1
(ⅰ)为寻求固定投料比下不同反应阶段的最佳生产温度,绘制相应转化率(α)下反应速率(数值已略去)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b.α=0.88的曲线代表平衡转化率
c.α越大,反应速率最大值对应温度越低
d.可根据不同下的最大速率,选择最佳生产温度
(ⅱ)为提高钒催化剂的综合性能,我国科学家对其进行了改良。不同催化剂下,温度和转化率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性能最佳的是(填标号)。
(ⅲ)设O2的平衡分压为p,SO2的平衡转化率为αe , 用含p和αe的代数式表示上述催化氧化反应的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
Ⅰ.制钠砂。向烧瓶中加入液体A和金属钠,加热至钠熔化后,盖紧塞子,振荡至大量微小钠珠出现。
Ⅱ.制噻吩钠。降温至 , 加入噻吩,反应至钠砂消失。
Ⅲ.制噻吩乙醇钠。降温至 , 加入稍过量的环氧乙烷的四氢呋喃溶液,反应。
Ⅳ.水解。恢复室温,加入水,搅拌;加盐酸调至4~6,继续反应 , 分液;用水洗涤有机相,二次分液。
Ⅴ.分离。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 , 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蒸出四氢呋喃、噻吩和液体A后,得到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a.乙醇 b.水 c.甲苯 d.液氨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入催化剂
已知:Ksp[Fe(OH)3]=2.8×10-39 , Ksp[Al(OH)3]=1.3×10-33 , Ksp[Ni(OH)2]=5.5×10-16。
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
则的。
①图中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判断的依据是。
②进料组成中含有情性气体的图是。
③图3中,当、时,氮气的转化率。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化为最简式)。
a.稀硫酸 b.浓硫酸 c.盐酸 d.磷酸
①
②
反应③的 , 平衡常数(用表示)。
(ⅰ)步骤Ⅰ和Ⅱ中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的是(填“Ⅰ”或“Ⅱ”)。
(ⅱ)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慢,则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为图中曲线(填“c”或“d”)。
(ⅲ)与反应,氘代甲醇的产量(填“>”“<”或“=”)。若与反应,生成的氘代甲醇有种。
A.低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低压D.高温高压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循环利用,不可循环利用
B.过程ⅱ,吸收可促使氧化的平衡正移
C.过程ⅱ产生的最终未被吸收,在过程ⅲ被排出
D.相比于反应Ⅰ,该流程的总反应还原需吸收的能量更多
②过程ⅱ平衡后通入 , 测得一段时间内物质的量上升,根据过程ⅲ,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物质的量上升的原因。
①常压下和按物质的量之比投料,某一时段内和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1,请在图2中画出间R的变化趋势,并标明时R值。
②催化剂X可提高R值,另一时段内转化率、R值随温度变化如下表:
温度/℃ |
480 |
500 |
520 |
550 |
转化率/% |
7.9 |
11.5 |
20.2 |
34.8 |
R |
2.6 |
2.4 |
2.1 |
1.8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R值提高是由于催化剂X选择性地提高反应Ⅱ的速率
B.温度越低,含氢产物中占比越高
C.温度升高,转化率增加,转化率降低,R值减小
D.改变催化剂提高转化率,R值不一定增大
已知: , ;电离常数分别为、。
①在弱碱性溶液中,与反应生成、和单质S,其离子方程式为。
②在弱酸性溶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
③在溶液中,pH越大,去除水中的速率越慢,原因是。
①电解在质子交换膜电解池中进行。阳极区为酸性溶液,阴极区为盐酸,电解过程中转化为。电解时阳极发生的主要电极反应为(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②电解后,经热水解和热分解的物质可循环使用。在热水解和热分解过程中,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有(填元素符号)。
①实验中发现,在时,密闭容器中溶液与铁粉反应,反应初期有生成并放出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随着反应进行,迅速转化为活性 , 活性是转化为的催化剂,其可能反应机理如图所示。根据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的反应步骤Ⅰ可描述为。
③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得Fe的转化率、的产率随变化如题图所示。的产率随增加而增大的可能原因是。
针对反应速率与平衡产率的矛盾,我国科学家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在“冷Ti”表面生成,有利于提高氨的平衡产率
b.在“热Fe”表面断裂,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
c.“热Fe”高于体系温度,有利于提高氨的平衡产率
d.“冷Ti”低于体系温度,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复合催化剂比单一催化剂效率更高
b.同温同压下,复合催化剂有利于提高氨的平衡产率
c.温度越高,复合催化剂活性一定越高
实验 | ||||
1 | m | n | p | q |
2 | 2m | n | p | 2q |
3 | m | n | 0.1p | 10q |
4 | m | 2n | p | 2.828q |
在合成氨过程中,需要不断分离出氨的原因为。
a.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b.防止催化剂中毒 c.提高正反应速率
①三颈烧瓶中加入香菇样品和水;锥形瓶中加入水、淀粉溶液,并预加的碘标准溶液,搅拌。
②以流速通氮气,再加入过量磷酸,加热并保持微沸,同时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滴定消耗了碘标准溶液。
③做空白实验,消耗了碘标准溶液。
④用适量替代香菇样品,重复上述步骤,测得的平均回收率为95%。
已知: ,
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700 | 800 | 830 | 1000 |
平衡常数 | 1.67 | 1.11 | 1.00 | 0.59 |
①反应的△H0(填“>”“<”或“=”)。
②反应常在较高温度下进行,该措施的优缺点是。
①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反应器存在Pd膜时具有更高转化率的原因是。
②某温度下,H2在Pd膜表面上的解离过程存在如下平衡: , 其正反应的活化能远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d膜对气体分子的透过具有选择性
B.过程2的△H>0
C.加快Pd膜内H原子迁移有利于H2的解离
D.H原子在Pd膜表面上结合为H2的过程为放热反应
③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通入无Pd膜反应器,CO的平衡转化率为75%;若换成Pd膜反应器,CO的平衡转化率为90%,则相同时间内出口a和出口b中H2的质量比为。
①固体电解质采用(填“氧离子导体”或“质子导体”)。
②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同温同压下,相同时间内,若进口Ⅰ处n(CO):n(H2O)=a:b,出口Ⅰ处气体体积为进口Ⅰ处的y倍,则CO的转化率为(用a,b,y表示)。
反应时间 | 0 | 4 | 8 | 12 | t | 20 |
浓度 | 0 | 2440 | 3200 | 3600 | 4000 | 4100 |
①内,;
②t16(填“>”“<”或“=”)。
a.的分压不变 b.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 d.
(已知:对于可逆反应 , 任意时刻 , 式中)表示物质×的分压)
①在恒压平衡体系中充入少量水蒸气时,反应Ⅰ的的状态最有可能对应图中的点(填“甲”“乙”或“丙”),判断依据是。
②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 , 体系达到平衡后,测得的分压为 , 则水蒸气的分压为(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Ⅰ.
Ⅱ.
①下列操作中,能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是 (填标号)。
A.增加用量 B.恒温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
C.移除 D.加入催化剂
②恒温恒压条件下,1molCH4(g)和1molH2O(g)反应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 的物质的量为 , 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写出含有α、b的计算式;对于反应 , , x为物质的量分数)。其他条件不变,起始量增加到 , 达平衡时, , 平衡体系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实验编号 |
反应物组成 |
a |
粉末 |
b |
粉 |
c |
粉 饱和石灰水 |
d |
粉 石灰乳 |
e |
粉 粉末 |
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