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默写

更新时间:2023-09-03 浏览次数:22 类型:一轮复习
一、填空题
  • 1. 填空:
    1. (1) 韩愈,字,世称,作品集有《》。他是唐代“”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
    2. (2) 用课文原文回答:老师的职能是什么?
    3. (3) 用课文原文回答: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
    4. (4) 用课文原文回答: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
二、默写
  • 2. (2023高三上·榆林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琵琶行并序》中,诗人听完琵琶女对自身身世的诉说后,发出“  ,  ”的感慨,从而点明诗歌主旨。
    2. (2)  《虞美人》中,描写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回首灭亡的故国而感到痛苦不堪的句子是“  ,  ”。
    3. (3)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洞庭湖上金光闪烁、月影倒映湖中的美景。
  • 3. (2023高二上·鹤岗开学考) 补写出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洵《六国论》中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
    2. (2) 《阿房宫赋》的“”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3. (3) 《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
    4. (4)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的句子是:“ 。”
    5. (5) 《将进酒》中,诗人以黄河之水开篇,气势磅礴,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
  • 4. (2023高三上·湖北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荀子在《劝学》中说,即使不善奔走,只要借助舆马,就会出现“”的结果;即使不善游泳,只要借助舟楫,也会出现“”的结果。
    2. (2) 杜牧笔下的阿房宫宏大宽广,以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气候冷暖不齐,其中描写温暖的两句是“ , ”。
    3. (3) 小明画了一幅江水图,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有想好。王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唐宋诗人成句,比如“ , ”就很好。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劝学》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2. (2) 荀子《劝学》中“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 (3)  《劝学》 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4. (4) 《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
  • 6. 名句默写。
    1. (1)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2. (2) 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3. (3) 《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
    4. (4) 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
    5. (5) 《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这一相反的事例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6. (6) 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句子是:
  • 7. (2023高三上·娄底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名作,“”两句简练生动地传达出日暮之时游子的凄苦感情。
    2. (2) 《古文观止》对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做了这样的点评:“知终无可奈何也,故借此意于悲风之中。”据此推断,它点评的句子是:
    3. (3)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镜子有时会引发人们美人迟暮、时光易逝的惆怅,如:
  • 8. (2023高三上·牡丹江开学考) 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
    1. (1) 古诗词中,诗人往往借助“花”这一意象来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如“”。
    2. (2) 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3. (3) 《离骚》中屈原通过“”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 9. (2023高三上·沈阳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的观点的两句是“

      ”。

    2. (2)  白居易《琵琶行》 中,诗人听完女子自述身世之后,用“ , ”两句直接向其

      道出琵琶曲给自己带来的美妙感受。

    3. (3) 古人常在文字中将时间缩短,以此表达内心巨大的悲伤或者坚定的决心,如“ , ”。
  • 10. (2023高三上·常德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大道之行也》 中,和“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意思相近的句子 是: ,
    2. (2) 南宋末期,朝廷与蒙古军战事频频,刘克庄《贺新郎》中“ ” 两句,用“终军请缨 ”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在国家命脉衰微的形势下抗敌报国的决心。
    3. (3) “东风 ”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但在不同诗歌里却蕴含不同情感:李煜《虞美人》中的

       ”一句勾起了作者故国的思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  ” 一句描写出元宵之夜火树银花的灿烂景象。

    4. (4) “鹧鸪 ”意象在古诗词中代表离愁、悲情、爱情、相思等,如“ ,
  • 11. 《荷塘月色》(朱自清)
    1. (1)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2. (2)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3. (3)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4. (4)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5. (5)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
  • 12.  运用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句子准确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2. (2) 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3. (3) 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句子是“”。
    4. (4) 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
    5. (5) “”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6. (6) 从不变的角度,表达宇宙万物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7. (7) 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道理的句子是“”。
    8. (8) 写自己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9. (9) 写自己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10. (10) 描写自己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的句子是“”。
    11. (11) 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 13. 运用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句子准确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2. (2) 桂棹兮兰桨,
    3. (3)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4. (4) ,羡长江之无穷。
    5. (5)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6. (6) ,不知东方之既白。
    7. (7) 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8. (8) 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9. (9) 侧面衬托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10. (10) “”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渺小。
  • 14. (2023高二上·开远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2. (2) 在《登泰山记》中,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的句子是“”,表现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的句子是“”。
    3. (3) 《桂枝香 金陵怀古》“”两句,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看到的开阔高远的深秋金陵江山的景象。
  • 15. 运用《沁园春·长沙》中的句子准确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鱼翔浅底,
    2. (2) 书生意气,
    3. (3) 古代文人多悲秋,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笔下的秋天“”却呈现出江水清澈、千舟竞、生机无限的景象。
    4. (4) 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
    5. (5) 《沁园春·长沙》中,“”两句引出了毛泽东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6. (6) 《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两句是“”。
  • 16. (2024高三上·南京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登岳阳楼》中“”两句,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
    2. (2) 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而北望故都,又“”,视线常被遮断。
    3. (3) 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
  • 17. (2023高三上·河南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从用人和从谏方面提出了治国方略,认为这样做治理国家就很轻松了。
    2. (2)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侧面烘托突出演奏虽已结束,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的两句是:“
    3. (3) “春风"意象的含意是多重的,其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有:“
  • 18. (2023高三上·宝鸡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沁园春• 长沙》描写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体现了词人和战友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其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2. (2) 曹植曾发出“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的感慨,感叹岁月就像天地一样没有终点,而人的寿命就像早上的霜露一般短促。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两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3. (3) “空”字在古代诗歌中意蕴丰富,常受到诗人的垂青。如王维的“”一句就表现出山林的幽静;刘禹锡则用“”一句表达怀念故友的寂寞之情。
  • 19. (2023高一上·安塞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写出了浓重的乡愁,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2. (2) “”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现在常被人们用来赞美那些不为物役、忘怀得失的人。
    3. (3)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当代戍边将士的报国宣言。其实,这种家国情怀一直在我们的文化中流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诗人用“”赞颂了将士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 20. (2023高三上·濮阳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韩愈《师说》中,“”两句,交代了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
    2. (2)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向唐朝及后代统治者发出了警告——骄奢亡国。其中“”两句以夸张手法揭露了秦统治者掠夺、挥霍财富的疯狂。
    3. (3)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用过渡句把全词连接起来,以“”对上片的景物描写进行概括,又以“”引出下文对周瑜的赞颂。
  • 21. (2023高三上·青龙开学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离骚》具有节制的特点时,也对《诗经》中的作品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
    2. (2) 《过秦论》中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用来愚化民众的手段的句子是“”。
    3. (3) 《战国策》中说“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也告诫统治者治政不能轻视小节,且要节制欲望的句子是“”。
    1. (1) 《论语》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指出兴趣的重要性的语句是:
    2. (2) 《雁门太守行》中,诗人借用典故,赞颂将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
    3. (3) 《望岳》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诗句是:
    4. (4) 羌笛亦称羌管,是传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竖着吹奏,其音高亢,在古代诗歌中有着

      悲凉的象征意蕴,如

  • 23. (2023高二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六国论》中“燕赵之君,,能守其土,。”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
    3. (3) 《阿房宫赋》中,“歌台暖响,,风雨凄凄。”
  • 24. (2023高二上·长沙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名实”为论证的立足点,其中“

      ”两句,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2. (2) 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3. (3) 《念奴娇·过洞庭》)的“”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像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的明亮。
  • 25. (2023高二下·苏州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登岳阳楼》中“”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境相近。
    2. (2) 《谏太宗十思疏》中“”一句说大凡统治者在忧患中往往治绩显著,而《伶官传序》中“”一句揭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3. (3) 笛声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意象。古人常用笛声表达思乡之情,如“”,又如“”。
  • 26. (2023高一上·云冈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为政》中“”两句,强调了要以端正的态度去求学,不可不懂装懂。
    2. (2) 韩愈《师说》中指出:古之圣人,“”,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疑问;今之众人,“”,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
    3. (3) 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