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咸丰春晖高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1...

更新时间:2023-10-30 浏览次数: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孔子在音乐方面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用礼乐调整社会风气;墨子认为音乐让国君一人独自欣赏则了无生趣,让臣子一起欣赏必然耽误政事,让劳动者欣赏必然耽误工作时间。孔子和墨子对音乐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当时(   )
    A . 西周礼乐制度等级森严 B . 传统社会秩序发生变动 C . 分封宗法制度逐渐瓦解 D . 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 2.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史记》首创民族列传,即《匈奴列传·南越列传》等六篇专传,开创了正史为少数民族政权立传的例子。而且无论是华夏还是四夷,司马迁都把他们的祖先视为黄帝。这一叙史方式( )
    A . 说明西汉开始出现华夏认同观 B . 反映了当时华尊夷卑的思想 C . 顺应了当时大一统的时代潮流 D . 强调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3.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晚唐传奇小说《窦乂》讲述了商人窦乂致富的故事,书中写道"胡人米亮谓乂曰'(长安)崇贤里有小宅出卖,直二百千文,大郎速买之。'又西市柜坊,巢(意指存蓄)钱盈余,即依直出钱市之。"以上史料可以印证,当时( )
    A . 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 B . 陆上丝绸之路繁荣 C . 已出现资财存储机构 D . 土地买卖之风盛行
  • 4.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揭帖”原为明初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等。这种变化表明(    ) 
    A . 内阁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 B . 官僚队伍能够有效制衡专制皇权 C . 明代政治体制日益走向僵化 D . 内阁在中枢决策中具有重要地位
  • 5.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有学者统计了以下两表(表1和表2)。观察表1到表2的变化,最合适的论文主题可能是( )

    表1: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关系用语频率

    内容

    事件用语

    文书用语

    对外政策

    机构

    仪式用语

    举例

    夷、红毛、藩属、西洋

    诏敕、谕旨、表

    怀柔、贸易管制

    理藩院、礼部

    三跪九叩、朝贡、跪、接见

    比例(%)

    74.9%

    2%

    0.81%

    2.4%

    19.8%

    表2:鸦片战争后清朝对外关系用语频率

    内容

    事件用语

    文书用语

    对外政策

    机构

    仪式用语

    举例

    夷、酋、洋、道歉、致电、欧罗巴

    函、照会、国书、咨文

    通商、外交

    外务部

    跪、朝觐、握手

    比例((%)

    87.5%

    4.7%

    13%

    08%

    5.7%

    A . 《变法维新思潮的影响》 B .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 C . 《天朝上国观念的转变》 D . 《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6.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据此可推知( )
    A . 传统的士人阶层将被分流 B . 新式教育备受大众质疑 C . 儒家思想已丧失正统地位 D . 科举废除带来吏治败坏
  • 7.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图1、图2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了( )

    A . 日本由局部侵华走向全面侵华 B . 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C . 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D . 民族矛盾的激化推动全民族抗战
  • 8.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有科学文化知识、有技术特长和生产经营能力的专业户。随着专业户的的迅速发展,相继出现了专业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和专业乡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和增长模式。这种进式( )
    A . 意在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 . 源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C .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D . 重在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创建
  • 9.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元首制是罗马独特的政体形式,有中国学者认为,把“元首"翻译为皇帝”是错误的,因为元首是“第一公民”,其权力来自公民的授权,而皇帝是“天子”,其权力来自上天。由此推断,这一时期的罗马( )
    A . 社会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 B . 由君主制向共和制过渡转变 C . 元首权力来源不具合法性 D . 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 10. (2024高二下·达州月考) 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启蒙思想泰斗伏尔泰认为,儒教是人类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中国士大夫对神的态度就是“敬天秉公”,而天就是天理、自然;赞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理性的、人道的原则,具有普遍性。这主要说明( )
    A . 儒家思想是启蒙思想的来源 B . 中国的传统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C . 中西方文明之间相互的借鉴 D . 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
  • 11.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20世纪20年代的列宁认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只有满足这个条件才能获得彻底的胜利: 即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因为在和平时期,小农需要的东西同 工人需要的不一样,只有同农民妥协,才能拯救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材料表明列宁意在 ( )
    A .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 . 寻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路径 C . 全力推行余粮收集制 D . 着手调整苏俄的经济发展政策
  • 12.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下表是不同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不同认识                                                                                                                                                

    观点

    学者

    认为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根源在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美国必须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

    竺培芬

    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冷战并非美国独家制造,而是“美苏共振互动所致”。

    沈志恩

    在冷战的起源中,英国政府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美苏冷战的爆发起了始作俑者的作用。

    陈亚峰

    斯大林把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作假想敌而采取敌视态度,进而冷战不可避免。

    张华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 . 美苏冷战的发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 B . 美英等国应该对冷战发动承担主要责任 C . 极端意识形态不利于构建国际和平秩序 D . 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冷战发生的主要原因
  • 13.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 )
    A . 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开始分离 B . 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知 C . 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 D . 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
  • 14.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东汉在选官上出现“公卿尤以辟士相高”的现象,有“通儒”之称的卓茂习被征召为丞相府吏;博学好词章的蔡邕“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又有“五府俱辟如黄琼者,四府并命如陈纪者”。这一现象( )
    A . 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B . 加强了中央选官用人权 C . 加速了地方势力膨胀 D . 抑制了豪强大族的势力
  • 15.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我国于1994年建立和实施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实行了公务员辞职退职制度,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研究试点。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至此,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这表明我国(  )
    A . 党管干部原则的形成 B . 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有效避免腐败现象的滋生 C . 逐步完善公务员制度,推进国家政治文明建设 D . 干部选拔实现民主化、制度化
  • 16.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如表为中国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变化表。这反映出,中国(  )                                                                                                                                                

    1949﹣1965年

    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1966﹣1977年

    政治原则代替道德规范

    1978﹣1986年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

    1986﹣2000年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001年至今

    公民道德建设到核心价值观建设

    A . 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 . 社会主义建设以德治为主 C . 物质生活改善亟需道德建设 D . 社会主义法制进程的缓慢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边疆治理情况。                                                                                           

    朝代

    管理体系 

    边疆防御 

    民族政策

    汉朝

    设立郡县;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以长城为主千,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

    和亲、武力征服、纳降、内徙、分化瓦解、派遣使者、屯田、册封官爵、羁縻统治等

    隋唐

    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部督、刺史,并可以世袭;设立都护府,统于中央政府

    确立了军镇屯成制度,“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

    采取过武力讨伐,但以怀柔、招抚为主,主要是和亲、册封、内徙,还有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元朝

    设立宣政院;建立驿站制度

    部署了大量军队

    屯田、册封、联姻、因俗而治等

    清朝

    在中央设置理藩院;实行州县、八旗并存制;盟旗制;沿袭土司制度,后来进行“改土归流”

    西北设伊犁将军、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西南地区设办事大臣

    封爵、给俸、年班朝觊、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王朝在长期的政治统治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形成并实施了恩威并施、和亲、羁縻、土司统治等民族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稳定了国内的民旅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旅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互相支持,使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对民族自决和民旅区域自治两种政策的反复比较和权衡中,逐渐倾向于民族区域自治,同时,在个别地区进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取得的成效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并最终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主张。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各民族长期相互杂居,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民族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已构成国内最重要的政治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制度被确定下来。 ——摘编自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 18.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年美国政府颁布《宅地法》带来了西部开发的浪潮。农业资本家们常常无视自然条件的限制,追求最大化生产,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的大平原陷入了严重的生态和社会危机。1936年成立的大平原委员会提交了区域规划报告《大平原的未来》。报告提出三大政策:未分配的国有土地全部转变为国有牧场、生态脆弱地带边际土地的购买与退耕还牧、全面推行水土保持国策。报告还提出三大配套措施,即加强研究、教育与宣传工作,在信贷和税收方面为农业调整提供支持,成立联邦一级的专门协调机构。这一区域中长期规划得到了一定的贯彻落实,对逆转当地的土地沙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高国荣《从掠夺性开发到保护性利用:对美国区域规划文件<大平原的未来>的重新审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发展的历史轨迹(见下表)

    时段

    发展情况

    1949年到1978年

    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基本出发点为:加速重工业发展优先,建立战略、防御型经济布局优先

    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

    重点实施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战略,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区。国家“七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重视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

    1990年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

    强调区域规划须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基础。打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编制了长三角、环渤海等七大区域发展规划。将对外开放扩大到沿江、沿边和内陆,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1991年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000年以来

    主要目标是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2015年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摘编自殷为华《新区域主义理论:中国区域规划新视角》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区域规划文件《大平原的未来》出台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发展的趋势,并简析其意义。
  • 19.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考试院作为主管考试的最高机关,掌握着国家机关人员的考试和铨叙。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考试法》《典试法》《监视法》等法律法规。这一时期的文官考试,赋予女性参加考试的权力。在考试的内容科目上,以1931年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的部分试题为例,此次高等文官考试共分为国文、民法、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学、财政学等八个科目,除国文外,其他科目均属于现代科学知识范畴。据统计,1931—1948年,普通考试录取6 738人;高等考试录取4 344人;特种考试录取155 220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重重矛盾,往往将中央所派遣的官员看成是蒋介石集团的人事渗透而拒绝实施文官制度。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影响。
  • 20. (2023高二上·咸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                                                                                        

    时间

    法律

    1949—1954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

    1954—1958年

    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通过的法律共60件,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1959—1978年

    除1975年、1978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三部宪法外,基本没有立法活动

    1979—1992年

    除3件宪法修改和1982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件,包括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

    1993—2003年

    除宪法修改2件外,共通过法律153件,包括立法法、行政复议法、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拍卖法、票据法等

    2003—2008年

    除宪法修改1件外,共通过法律72件,包括劳动合同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

    ——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