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将领 | 革命党 | 咨议局议长 | 巡抚 | 布政使 | 提督 | 督练公所总参议 |
13 | 3 | 3 | 1 | 1 | 1 | 1 |
年份 | 1912 年 | 1913 年 | 1914 年 | 1915 年 | 1916 年 | 1917年 | 1918年 |
数值 | 18 239 | 50 454 | 96 073 | 70 182 | 62 673 | 175 807 | 331 403 |
材料:为了加强经略西域,唐太宗先后设置了伊州、西州、庭州等三州(治今新疆);在这三州以西、帕米尔以东的地区,推行羁縻府州制度,即在这一地区的部落中设置州、都督府,州刺史与都督由各部首领担任;在帕米尔以西的中亚地区有16国,唐以其国都为都督府所在地,以各国国王为都督府都督。安西与北庭都护府是更高一级的军政机构。两大都护府代表朝廷在西域行使职权。在西域广置屯田,鼓励从内地移民,兴修水渠与坎儿井;内地先进的技术传到了西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唐朝在西域统治地位的巩固与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内地与西域之间的商业贸易更加繁荣。西域诸国诸族派遣子弟入长安学习汉文化,唐朝在西域地区兴办各类学校。唐朝包容开放的民族政策,更是促进了西域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使“华夷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杜文玉《唐朝如何经略西域》
材料一 14世纪末明代开国者对贸易、职业活动、地理迁移强加的严格限制,大大减缓了中国境内贸易的发展。但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帝国开始了比前次转型幅度更大的第二次商业革命。商业化扩散至地方乡村社会的情况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首次出现大量中国农业家庭将自有之相当比例的农产品售出……跨区城的贸易也开始包括了主食作物,与其他单位价格较低的项目,如棉花、谷物、豆类、植物油等。
——罗威廉《大清:最后的中华帝国》
材料二 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他们还有一些重要的见解,如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近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时间 | 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
19世纪40年代 | 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19世纪50年代 |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
19世纪60年代 | 洋务运动 |
19世纪末 |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 |
20世纪初期 | 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两个以上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材料: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宣告成立。《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除汉奸、经法庭判决被剥夺公民权的人和精神病患者以外,“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周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了民主集中制下的参议会制度,行使各项监督选举权利。
194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对抗日战争时期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做了重申,并提出了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在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据统计,中共中央、边区参议会和边区政府曾中央提出“三三制”政权以后,边区和各敌后时期。边区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法制建设。先后制定、颁布了五六十种、1000多件法律法规。
——摘编自刘路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