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第十七中学2023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2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4七上·江汉期中) 1978年挖掘的陶寺遗址中,在一处墓地已发掘的1300多座墓葬中,近90%是仅能容身、空无一物的小墓,10%左右的墓随葬几件乃至一二十件器物,而不足1%的大墓各有随葬品一二百件,这说明( )
    A . 陶寺遗址正处于旧石器时代 B . 陶寺遗址时期社会分化严重 C . 陶寺遗址时期开始定居生活 D . 陶寺遗址时期墓葬文化浓厚
  • 2. (2023·广州二模) 《尚书·多士》中记载“唯殷先人,有册有典”,下列史料属于能与材料相佐证的一手史料的是( )
    A . 甲骨卜辞 B . 《史记·殷本纪》 C . 司母戊鼎 D . 诗经
  • 3. (2023·广州二模) 春秋时期各国统治者为了提高农田的产量,已十分重视沟渠的整修。如郑国的执政“子驷为田流”、另一执政“子产使田有封池”,各国得以不断兴修水道堤防、人工水库,人工运河等水利工程的客观原因是( )
    A . 统治者的支持 B . 井田制的瓦解 C . 大量荒地开垦 D . 铁农具的使用
  • 4. (2023·广州二模) 李斯认为,周制订的这个政策已经证明是一个政治灾难。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所以结论是“置诸侯不便”。为此秦朝( )
    A . 实行郡县制 B . 按军功授爵 C . 加强地方权力 D . 提升君主权威
  • 5. (2023·广州二模) 如下表,以下推论合理的是( )                                                                                                                                                

    人物

    主张

    汉武帝、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名臣汲黯、郑当时、司马谈

    治黄老之言者

    宗室刘德

    “修黄老术”,“常持老子知足之计”

    丞相公孙弘

    “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

    A . 汉武帝“独尊儒术”理念没有得到实行 B . 汉武帝时朝廷内部思想混乱无法统一 C . 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完全排斥其他的学说 D . 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并未成为正统思想
  • 6. (2023·广州二模) 《魏书·成淹传》载,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之后对成淹说:“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从山东、河北运粮至平城,不能利用水运),故京yi(平城)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由此可推知北魏迁都的原因( )
    A . 平城远离中原地区 B . 平城交通不便 C . 洛阳重心四通八达 D . 平城粮食困难
  • 7. (2023·广州二模)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此!自朕有天下…无有所科差,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向使朕科差不已,虽数资赏赐,亦不如不得。”为此太宗实施( )
    A . 轻徭薄赋 B . 开科考试 C . 任贤用能 D . 减轻刑罚
  • 8. (2023·广州二模) 如图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几个政权并立的形势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政权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 . ①与③签署了澶渊之盟 C . ④政权与①政权划定淮水—大散关为界 D . ③政权最终吞并②政权
  • 9. (2023·广州二模) 山西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众多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发财做官之后,大兴土木,建成大院。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 . 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 .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C . 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D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10.  小明在史书中摘录了“军机大计,罔不总揽”、“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等句子,由此可知这些句子描述的机构(  )
    A . 有效地限制了君权 B . 推动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C . 拥有实权辅助决策 D . 有利于君主决策理性化
  • 11. 中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谈判期间,清政府代表桂良认为:“和约万不可作为真凭实据,不过假此数纸,暂且退却海口兵船。将来倘欲背盟弃好,只须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咸丰也同意先敷衍一时。由此可见( )
    A . 清朝政府积极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B . 清政府对列强抱有幻想 C . 清朝外交人员对近代外交缺乏认知 D . 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 12. (2024八上·潮南月考) 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一场战役的记载:“九月十四日,即中秋节,开始攻击。次日战斗剧烈,防守东路的总兵马玉昆及防守南路的总兵卫汝贵力拒,防守北路的总兵左宝贵战殁。叶志超仓惶弃城而走,军械粮精尽失,死伤二千余人。”这场战役是( )
    A . 黄海海战 B . 平壤战役 C . 辽东战役 D . 威海卫战役
  • 13. (2023·广州二模) 如图是中国棉纺织业盈利统计图,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洋务运动的刺激诱导 B .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 . 一战时列强放松侵略 D . 辛亥革命取得胜利
  • 14. (2023·广州二模)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中的一幅油画,画中“启航”的含义是( )

    A .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B . 中国的革命开始焕然一新 C . 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 D . 中国共产党开始战略转移
  • 15. (2023·广州二模) 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此次会议( )
    A . 是中国革命的一次转折点 B . 标志着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 . 为共产党保存了基干力量 D . 拉开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序幕
  • 16. (2023·广州二模) 1936年“双十节”(中华民国的国庆节),《济南晨报》发表文章,指出“国难,国难,多难未必兴邦;国庆,国庆,请问何庆之有?”与此处国难有关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 17. (2023·广州二模) 如图是1951年新中国发行的宣传画《多生产!多捐献!》,这张宣传画创作目的是( )

    A . 号召群众全力支援抗美援朝 B . 鼓舞人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 . 宣传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政策 D . 调动农民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题
  • 18. (2023·广州二模) 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图。下列外交政策与50年代外交增长相关的是( )

    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一边倒政策    ④一带一路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9. (2023·广州二模) 图片史料能够反映出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下图的一组图例可以反映其时代特征是( )

    A . 人民当家作主 B . 探索与失误 C . 民主法治被践踏 D . 一大二公
  • 20. (2024八下·香河期末)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以及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并发表“北方谈话”,提出“要走出去,引进来”“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次战役不能永远搞下去”等许多观点。他本人形象地称谈话为“点火”。“点火”的含义是( )
    A . 为党工作重心转移奠定基础 B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C . 拉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D . 确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
  • 21. (2024八下·修水期末) 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香港问题,英国撒切尔夫人抛出了“三脚凳理论”,即要求香港作为单独一方参加中英谈判。为此邓小平公开表示:“香港问题我们会和英国解决,这里只有‘两脚凳’,没有什么‘三脚凳’”,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 )
    A . 英国企图占据香港主权 B . 邓小平坚决维护中国主权 C .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D . 一国两制能推动香港繁荣
  • 22. (2023·广州二模) 《十二铜表法》确立了一个“已造横梁之诉”:偷来用于建筑房屋的梁木或用于葡萄园的架材,不得拆走,但可对盗取它们的人,提起双倍赔偿的诉讼。同时规定,修剪葡萄藤之日,即为取回架材之时。由此可见,古罗马的法律( )
    A . 体系完备 B . 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C . 要求细致 D . 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 23. (2023·广州二模) 著名学者刘景华评价中世纪欧洲的自治城市“这些自治城市成为了欧洲近代政治文明的一块试验田,成了近代以国家为载体的政治文明所效仿的样板。”以下场景与作者观点最为符合的是( )
    A . 市民的社会身份是固定不变的 B . 农奴进入城市后可以转变成市民 C . 市长由市民推选且一任只能一年 D . 领主大力支持城市获得自治权力
  • 24. (2023九上·河源月考) 意大利哲学家米兰多拉1486年的讲演稿《论人的尊严》中指出:“(人的)天性要由自己决定,凭借我(上帝)赋予你的自由去发掘……你就像一个完全独立自由的工匠,可以把自己塑造成自己选择的任何样子。”作者的主张( )
    A .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 B . 表现出对教会的强烈不满 C . 带来了西欧的思想解放 D . 首次表达了人本主义精神
  • 25. (2024九上·盘州期末)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1781年,美国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军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但是,年轻的国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严峻形势”指的是( )
    A . 欧洲殖民国家卷土重来 B . 美国邦联政府松散无力 C . 南北政治经济模式差异 D . 国内奴隶制下矛盾尖锐
  • 26. (2023·广州二模) 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末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力时代,而石油为内燃机的出现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来源。材料意在说明( )
    A . 工业革命出现的根源是能源危机 B . 工业革命促进了能源的转型 C . 工业革命为能源转型带来了契机 D . 能源转型推动工业革命产生
  • 27. (2023九上·顺德月考) 下表是西方列强在非洲不同时期的殖民方式,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时期

    主要方式

    15世纪至19世纪中叶以前

    开始入侵非洲,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进行连续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

    19世纪中叶以后至20世纪初

    逐渐放弃奴隶贸易,转而全面的殖民入侵非洲,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A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不同 C . 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D . 殖民地人民反抗意识增强
  • 28. (2023·广州二模) 1914年-1918年,英国女汽车驾驶员从1700人增加到28900人;1914年,伍尔维奇兵工厂仅雇佣了125名女工,到1917年上升至28000人。与该现状出现最相关的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 日不落帝国建立 D . 女权运动的兴起
  • 29. (2023·广州二模) 如图漫画《四人的聚会》中的分别是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德国希特勒,墙上还挂着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的肖像。画面中四个人正在庆贺,大家一起干杯说道:“好了,在我们继续前,先要作自我牺牲。”该漫画的内涵是( )

    A . 二战期间大国对法西斯的妥协退让 B . 四国联合起来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 C . 大国采取牺牲小国利益来保全自己 D . 绥靖政策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30. (2024九下·平江模拟) 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生效后,在欧盟成员国,汽车司机过境不必办税务手续,人们可自由越境采购、旅游、工作和退休。只要获得一国签证即可在该成员国内自由通行。这说明欧盟( )
    A . 推动欧洲成为影响世界局势的力量 B . 促进欧洲的一体化发展 C . 完全消除了欧洲内部各国贸易壁垒 D . 对外用同一种声音说话
二、综合题
  • 31. (2023·广州二模) 曹操在历史中是充满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武帝纪》

    材料二:曹操的形象,从唐朝以前的超世之杰演变为南宋以后的欺世奸雄,主要的原因乃是正统观念作祟。其实,正统观念是为历代王朝推行封建统治服务的,其所谓是非则以对当时的统治集团是否有利为准绳。因此,当初陈寿以曹魏为正统,后来《四库全书总目》对陈寿的批判,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李凭《曹操形象的变化》

    材料三:作为历史学工作者,以《三国志》为圭臬;对于广大的老百姓,更熟悉的是《三国演义》。既然历史文献《三国志》和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可以并为瑰宝地长久流传,那么历史上的超世之杰和文学艺术中的欺世奸雄这两张不同的脸谱也还会在曹操身上继续存。

    ——李凭《曹操形象的变化》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曹操的评价态度。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所学进行说明。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宋以后曹操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 (3) 综上材料,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
  • 32. (2023·广州二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大事记

    时间

    中国现代化大事记

    1953年

    开始实施“一五”计划,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四个现代化”目标

    1957年

    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

    1964年

    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987年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

    2000年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2012年

    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1年

    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

    材料二  西方现代化历程简表

    时间

    相关事件

    14-18世纪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经济: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掠夺

    17-19世纪中后期

    政治: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德意王朝战争、俄日资产阶级改革经济:殖民扩张

    18世纪中期—至今

    经济: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

    材料三  大约从1500年起,西方靠殖民掠夺奠定了其“起手优势”,又靠对劳动者的剥削压榨进行原始积累,并且通过不平等贸易强化了其在“世界体系”中的支配地位,这是西方现代化的“共性”。正如英国评论家卡洛斯·马丁内斯指出的,“西方的现代化是帝国主义的现代化”…除了用时不一样,中国式现代化还走出了一条与西方现代化迥异的道路,中国作为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靠自身的努力和创造成功推进和拓展了现代化进程,表现出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可持续等基本特征。

    ——摘编自韩震《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从新中国初期至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化”的特征。
    3. (3) 依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区别。
  • 33. (2023·广州二模) 中国茶叶远销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贸易呈现不同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年,中国茶叶传入俄国,1638年以后,茶叶逐渐在宫廷贵族中推广,俄国逐渐形成饮茶之风…晋商利用自身资本以及与俄商在北京合作的经验优势,开启中俄“万里茶道”近200年的辉煌…1792年《恰克图市约》所言,“恰克图互市于中国初无利益,大皇帝普爱众生,不容尔国小民困窘…是以允行"。

    ——赵海涛《海洋视野下的中外茶路变迁》

    材料二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荷兰开始与中国通商。翌年成立东印度公司,专门从事东方贸易。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商船自爪哇来澳门运载绿茶,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转运回欧洲。这是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最早的记录,也是中国茶叶输入欧洲的开始。”

    ——陈椽的《茶业通史》

    材料三  表1: 国际茶叶贸易市场供应分布表(单位:担)         

    年份

    中国

    日本

    印度

    锡兰

    瓜哇

    茶叶

    茶砖

    共计

    1849

    381887

    34560

    416477

    1740

    1867

    1248256

    65311

    1313567

    89544

    53130

    1886

    1846989

    370212

    2217201

    275823

    551078

    60833

    44010

    1905

    839173

    530125

    369298

    298422

    1617380

    1238260

    191025

    数据来源:马氏:《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张汇文等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449页。表2: 1885-1894年英俄进口华茶数量比较表(单位:担)            

    年份

    英国

    沙俄

    年份

    英国

    沙俄

    1885

    1011666

    432315

    1890

    433964

    585350

    1886

    949537

    599177

    1891

    411284

    636408

    1887

    793747

    607376

    1892

    361458

    535818

    1888

    688216

    675177

    1893

    367218

    688744

    1889

    608738

    536494

    1894

    307505

    757288

    数据来源: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193、1204-1205页。

    1. (1)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其茶叶贸易的性质有何区别?并分析其原因。
    2. (2) 依据材料三表一,分析世界茶叶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两个表格内容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